- 相關推薦
老師教育學生哲理故事
教師(The teacher)既是一種社會角色,也是角色的承擔者,泛指傳授知識、經驗的人,狹義上指指受過專門教育和訓練。為此陽光網小編為大家推薦了老師教育學生哲理故事,希望對大家有用。
老師教育學生哲理故事篇一
開學的第一天,班主任站在五年級的學生們面前,說了個謊。她看著她的學生們,說她會平等地愛班里的每一位同學。
但這是不可能的,那是因為坐在前排的一個小男孩,他叫李安。班主任發現,李安根本無法與其他孩子們玩到一起去。他的衣服很邋遢,身上也不整潔,而且不怎么受大家歡迎。班主任很喜歡在他的卷子上用紅筆畫一個個紅叉。
過了不久,班主任教課的學校要求老師對每個孩子過去的記錄進行審閱,她把李安的檔案放到了最后一個才看。然而,當她看李安檔案的時候吃了一驚。
一年級的老師寫道:李安是個聰明的孩子,永遠面帶笑容。作業寫得很整潔、很有禮貌,他給周圍的人帶來了歡樂。
二年級的老師寫道:李安是一個優秀的學生,深受同學的喜歡,但是他很苦惱,因為他媽媽的病已經到了晚期,家里生活困難。
三年級的老師寫道:母親的去世對他是個沉重的打擊。他試圖盡最大努力,但他的父親責任感不強,如果不采取一些措施他的家庭會對他產生不利影響。
四年級的老師寫道:李安性格孤僻,對學習不感興趣。他沒有什么朋友,有時會在課堂上睡覺。
此時,班主任才意識到問題的所在,她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愧。圣誕節到了,當學生們送給她圣誕禮物之時,她更是無地自容。學生們的禮物是用明亮的彩紙包好,上面扎著美麗的絲帶,唯獨李安的不是。
他的禮物是用厚厚的牛皮紙袋包裹,那紙是從雜貨袋上扯下的。班主任費了很大勁才打開這個禮物。那是一只水晶石手鏈,上面有顆水晶石已經丟失了,還有一瓶只有四分之一的香水。一些孩子開始發笑,她制止了他們。她大聲夸贊這只手鏈多漂亮啊,并把它戴在手上,還在手腕上擦了些香水。
那天放學后,李安說了一句話才走:“老師,今天你身上味道就像我媽媽以前一樣。”
孩子們走后,她哭了至少一個小時。就從那一天起,她不再研究怎樣教閱讀、寫作和算術,而是研究怎樣教育孩子們。班主任開始特別關注李安。與她一起學習時,他的大腦便顯得靈活起來,她越鼓勵他,他的反應就越快。
到了這年年末,李安已經成為班上最聰明的孩子,盡管她說過會平等地愛所有的孩子,但李安成了她的“寵兒”。
一年后,班主任在門縫下發現一張紙條,是李安寫的,他告訴她,她是他一生中遇到最棒的老師。
又過了六年,班主任又收到李安的另一張紙條。他說,自己已經高中畢業,成績排在全班第三名,她仍是他一生遇到的最棒的老師。
多年后,班主任收到一封信。這次李安說,當初拿到學士學位后,他決定繼續留在學校深造,他還說,班主任仍是自己一生中遇到的最好的老師。但如今信上的落款變得長了些:醫學博士李安。
那年春天,李安又來了一封信,說他馬上要結婚了,他不知道班主任是否愿意參加他的婚禮,并坐在新郎母親的座位子上。
當然,班主任去了。她戴著那只丟了顆水晶石的手鏈,還專門噴了李安母親用過的那種香水。師生倆互相擁抱,李安輕聲在老師的耳畔說道:“謝謝你,非常感謝你讓我知道自己可以有所作為。”
老師眼含熱淚,低聲說:“李安,你全搞錯了,是你教會了我,直到遇見你,我才知道如何做老師。”
希望把這個故事傳遞給所有的老師。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了有效的教育制度,回看學生的年度評語。我們看到優秀老師的責任,更可貴的是她有一顆愛心,用實際行動給予了孩子最大的鼓勵。
老師教育學生哲理故事篇二
1960年,哈佛大學羅森塔爾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學校中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
新學年開始時,他讓校長把三位老師叫進辦公室,對他們說:“根據過去三四年來的教學表現,你們是本校最好的老師。為了獎勵你們,今年我們特別挑選了三班全校最聰明的學生給你們教。這批學生的智商比同齡孩子都要高,希望你們能有更好的成績。”
老師們表現出掩飾不住的喜悅。臨出門時,校長又叮嚀:要像平常一樣教他們,不要讓孩子或家長知道他們是被特意挑選出來的。
一年之后,這三班的學生成績是整個學區中最優秀的,比平均分數值高出兩三成。
這時候校長才告訴老師們真相,這些學生并不是刻意選出來的,而只是隨機抽選出來的普通學生。三位老師萬萬沒有想到事情會是這樣,只有歸功于自己教得好了。
校長不好意思地告訴他們另一個真相:他們三個也是在教師中隨機抽出來的。但整個結果就如博士所料;這三位老師覺得自己很優秀,充滿了信心與自豪,工作中自然也就格外賣力,學生知道自己是好學生,肯定會努力學習,結局自然就皆大歡喜,全都真的優秀起來。
書外人語:
別人的表揚與期待,自我肯定的心理暗示,都會使普通的日子變得陽光燦爛。你妨一試。
老師教育學生哲理故事篇三
毛毛蟲有一種天生的習性,就是第一只到什么地方去,其余的都會依次跟著走。
它們整整齊齊排成一行,后邊的一只跟著前面的一只,不論前一只怎樣的打轉或歪歪斜斜地走,后面的都會照它的樣子做無一例外。
這是因為第一只毛毛蟲邊走邊吐一條細絲,第二只毛毛蟲就踏著這條細絲前進,同樣也會吐一條細絲加在上面,以此類推就成了一條毛毛蟲大道。
每一隊毛毛蟲不管隊伍長短總有一只做首領。為什么能做首領這完全是偶然的,不是大家選舉的,也不是由誰來指定的。今天可能是這只,明天可能是那只,沒有一定的規則。
有一位生物學家做了個有趣的試驗。他把十幾條毛毛蟲放到花盆的邊上,花盆的四周布滿了菜葉,花盆的中央是一株枝葉茂盛正在盛開的鮮花。
毛毛蟲隊伍形成了一個封閉的圓環。它們自動地等距離分布,速度相同,步調一致,就像一支訓練有素的士兵繞著花盆邊沿做起了勻速圓周運動。
一小時過去了,二小時過去了,三小時過去了……它們的隊伍還是那樣嚴緊,沒有一只掉隊的,也沒有一只偏離軌道的。它們走得那樣認真,那樣整齊真讓人稱奇。
八個小時過去了,它們可能是太勞累了,先進的速度有些放慢,隊伍開始走走停停。晚上天氣逐漸變涼,又饑又渴的毛毛蟲們只好停頓下來卷作一團昏昏欲睡。
第二天氣溫逐漸變暖,它們慢慢地蘇醒過來,又自動排好隊伍開始在那里繞圈子。就這樣它們日復一日地重復著如此簡單的運動,竟沒有一只發現這是一個嚴重的錯誤,沒有一只能離開這個可怕騙人的怪圈子而闖出一條新路。
數天的奔波它們不吃不喝,這些可憐的毛毛蟲最后無一幸免地累死在花盆的邊沿上。
啟示:其實很簡單,只要它向里一拐就能吃到嫩綠的葉子和芬芳的鮮花。
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要善于打破常規,克服從眾心理,勇于創新。只有這樣社會才能前進,我們的祖國才能興旺發達。
【老師教育學生哲理故事】相關文章:
教育學生的哲理故事04-03
有關教育的哲理故事04-03
教育哲理的精品故事04-04
學生讀的哲理故事04-03
給學生講的哲理故事04-03
啟迪學生心靈的哲理故事04-03
中學生哲理故事04-03
教育研究方法 哲理故事與研究智慧04-03
適合中學生的哲理故事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