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理的精品故事
教育者把前人與對象界進行斗爭的經驗概念化、知識化,并把它們傳授給個體。為此陽光網小編為大家推薦了教育哲理的精品故事,希望對大家有用。
教育哲理的精品故事篇一
潛能
傳說蘇格蘭北部的古城堡和驀地經常鬧鬼。有一個人因為公務繁忙半夜時分才回家,而他又必須經過驀地。驀地里有偶爾傳來令人毛骨悚然的號叫,蝙蝠幽靈一樣無聲地飛來飛去,枯枝像鬼怪的手爪伸向暗黑的天空。走著走著,他一不小心掉進一個新挖的'墓坑里。這個坑太深太大了,人高馬大的他幾經努力還是爬不出去。他索性坐在那里,等天亮再說吧。這時,又有一個人經過這里,也不小心掉了下去,這個人使出吃奶的力氣也爬不出去。先掉下來的人實在看不過去,開口說:“別費力氣了,你是爬不出去的。”那人忽然聽到說話聲以為是遇到了鬼,嚇得魂不附體,手腳并用,沒想到三兩下竟然爬了上去,然后慘叫著逃得無影無蹤。
每個人的潛能都是深不可測的,我們沒有理由給任何人妄下斷語——“你是庸者,你是天才”。誰知道一個人的潛能在什么時候爆發出來?值得思考的是,平常的生活里,“平庸”的人很少爆發自己潛能因而顯得平庸,“聰明”的人則會讓自己的潛能像山泉一樣長流常新地表現出來,因而不同凡響。其實,我們全部可以做出不同凡響的事,因為我們的潛能就像埋藏起來的石油,一直沒有得到開發。作為一名教師就是要作這種“潛能”的挖掘者、激發者,使每一名學生身體里的潛能都得到充分的發揮,每一個教師都能做到這一點,那就是整個教育的成功。
教育哲理的精品故事篇二
你不能施舍給我翅膀
在蛾子的世界里,有一種蛾子名叫"帝王蛾。"帝王蛾的幼蟲時期是在一個洞口極其狹小的繭中度過的。當他的生命要發生質的飛躍時,這天定的狹小通道對它來講無疑成了鬼門關。它嬌嫩的身軀必須拼盡全力才可以破繭而出。太多太多的幼蟲在往外沖殺的時候力竭身亡,不幸成了“飛翔”這個詞的悲壯祭品。有人懷了悲憫惻隱之心,企圖將那幼蟲的生命通道修得寬闊一些。他們拿來剪刀,把繭子的洞口剪大。這樣一來,繭中的幼蟲不必費多大的力氣,輕易就從那個牢籠里鉆了出來。但是,所有因得到了救助而見到天日的餓子都不是真正的“帝王蛾”——它們無論如何也飛不起來,只能拖著喪失了飛翔功能的累贅的雙翅在地上笨拙地前行!原來,那“鬼門關”般的狹小繭洞恰是幫助帝王蛾幼蟲兩翼成長的關鍵所在,穿越的時刻,通過用力擠壓,血液才能順利送到蛾翼的'組織中去;惟有兩翼充血,帝王蛾才能振翅飛翔。人為地將繭洞剪大,蛾子的翼翅就失去充血的機會,生出來的帝王蛾便永遠與飛翔無緣。
現在的青少年就需要這種磨練,他們懼怕那黑黑的隧道,總是渴望有一雙援助的手將他們一路護送;現在的家長也多是“懷了愛憐之心”的父母,總是怕孩子吃苦受累,于是把孩子的“生命通道”修得特別寬暢,讓孩子“自由快樂”地成長;現在的老師也大有“懷了惻隱之心”的,他們怕學生做不出“標準答案”,怕學生的答案與自己的要求相差太遠,居然把答案一字不差地讀給學生!這樣下去,將來的社會上,會有多少能夠展翅飛翔的“帝王蛾”呢?孟子曰:“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今天的青少年吃點苦不算什么,“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父母和老師一定要為孩子的未來著想,給他們鍛煉的機會,給他們鍛煉的空間,這樣他們才會在未來的社會上憑借自己的能力占據一席之地,這樣他們才能用堅強的臂膀托起未來中國絢麗的朝陽。
教育哲理的精品故事篇三
頭魚
這是一條很不起眼的小魚兒,很瘦小孤單。
主人喂食時它總也搶不到,最多只能吃些別的魚剩下的殘渣碎末。平時它常孤零零地在魚外游蕩,似乎誰都可以欺負它。萬幸的是,終于有一天主人發現它是如此可憐,打那以后喂食時都先在它身邊撒些餌料。不想這一些微不足道的舉動,竟改變了小魚的命運,還創造了一個奇跡。因為聰明的魚兒們漸漸地發現:只要在小魚的周邊就一定能得到食物。于是一星期以后一個頗為壯觀的場面出現了:一條不起眼的小魚,領著一個偌大的魚群在水中游來游去。這條小魚兒竟然成了“頭魚”。從此它再也不會以自卑的`神色黯然地徘徊在池邊、角落,而是搖頭擺尾、神氣活現地做著“領頭魚”,儼然開始統帥起整個魚群。
主人不是教育學家,他完全可以用這樣的方法,把任何一條魚都培養成“頭魚”“統帥”。同樣道理,如果我們對學生多一些關注,哪怕他是一個“差生”,也很有可能讓他走出困境、窘界。能否創造出更大奇跡,在孩子本身,更在于你我的關注。
【教育哲理的故事】相關文章:
有關教育的哲理故事04-03
教育學生的哲理故事04-03
教育研究方法 哲理故事與研究智慧04-03
老師教育學生哲理故事04-03
經典哲理故事和哲理04-03
哲理故事03-29
哲理的故事01-14
經典的哲理故事04-03
經典哲理故事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