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成長與發展小組計劃方案設計
一、小組背景:
從高中到大學,是人生角色扮演的一個重要轉變時期。由于中國教育階段連接性脫節,使得大學生在進入大學后,在人際交往、自我認知等方面產生許多問題。當大學生產生這樣得困惑或問題時,一般表現為人際交往范圍縮小、程度淺。對自我的認識產生疑惑。對新環境產生失望、迷惑等。如果不加以正確的引導和支持,必然影響大學生的發展和成長。
本次小組的設計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大學生的適應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增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讓大學生能夠盡快的適應大學的生活,熟悉周圍的同學,并且產生信任。讓其感覺同學的信任和支持,幫助其順利成長和發展。小組的對象不一定是大一新生,只要是在人際交往、適應上有疑惑惑問題的同學,或者有意愿提高和發展自己的學生,都可以加入這次小組活動。
二、小組活動理論依據:
1.從心理學上講,每個人都對自己有一個“自我概念”,這個概念會影響到生活的每個部分。自我認識,是留意及認識自己各方面的一個過程。這包括個人對自己行為上、心理上及身體外貌上的認識和了解,以期建立一個正面的個人形象,從而肯定自己的價值。
2.人作為社會性的動物,不可能隔絕的生活。除了認識自己,更重要的還要認識別人,并讓別人認識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在人生旅途上正常的成長與發展。
3.在組織行為學者觀點中,人群互動關系包括組織內所有的互動形態,例如組織內部決策的形成、組織設計、領導行為、士氣激勵、團隊運作、沖突管理、人群互動訓練等,其核心在于溝通與說服。有效的人群互動關系,可以促使組織成員為實現組織的目標貢獻心力,從而提高組織績效。
4.有效的溝通對于親密關系是有效的,即使在非親密的日常生活中,有效溝通依然可以不同程度的改善這些關系。但是,要建立有效的溝通,不僅需要語言,還需要很多非語言溝通,以及互動的作用。
5.領導一般是一個具有遠見的使命者、一個先鋒和一個鼓舞群眾達到目標的人。所有人類的推動力可歸納為三種:建立權利、影響別人和解決問題。在活動中,小組成員不斷體驗從權利、人及問題中周旋,小組要給予領導一定的權力,才能順利完成任務。小組成員依此也可以解釋現實中的人際關系。
6.團隊就是需要一起工作以求達到一既定目標的一群人。只有當團隊中各人都了解他們有共同目的及每個人皆需一起工作,團隊才算成立。史路(SNOW,1992)認為一個有效的團隊特質應包括:每個人都認識到任務及工作的重要性、清楚過程中自己及個人的角色、承認大家都需要為任務而付出、每個人都同等地做貢獻、每個人的付出都得到大家的認同、能夠透過開放溝通及互相坦誠而建立誠信及信任以及每個成員都明了發展團隊是一個過程。
三、小組名稱:
大學生成長與發展小組
四、小組性質:
自我發展小組
五、參加對象:
(一)在校大學生,期望盡快適應大學生活,改善人際關系,增強交往和溝通能力。
(二) 對象選擇:在自愿報名后,經由小組工作員面談,吸納10名適合者參加。
六、小組目標:
(一) 協助小組成員學習社交技巧,交流的方式,增強其對他人和社會的了解和信任;
(二) 協助小組成員適應大學生活,學會為自己做安排和設計。
(三) 本次小組每一個階段分目標稍有差異,是一個發展過程。
七、小組結構:
(一) 志愿小組,小組組員依自己的意愿參加。
(二) 小組組員由小組開始到結束均是固定的。
八、小組人員安排
(一) 工作員:劉展術,吳世友男,21;楊瑩琦,女,21
(二) 記錄員:劉瑩瑩鄭嬋 女 20
(三) 觀察員:汪樂樂女 20
(四) 均為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社會工作與管理系大學本科三年級學習。
(五) 有幫助中小學生解決一些心理障礙或問題的經歷,參加過社區活動。有小組經驗。
九、活動時間及安排:
1.成員招募:11月12??11月18
2.小組活動自2004年11月19日至12月12日,每五、周末下午14:00到16:00,共六次,共十二個小時。
第一次:相互認識和了解
第二次:小組開始學會合作
第三次:增加小組內部的信任
第四次:小組內部深入的溝通,加強人際關系 第五次:培養小組領導,增強小組凝聚力
第六次:小組內部高度團結合作,小組成員充分的信任和支持 3.活動結束及評估:12月12??12月20
十、活動場所: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社工實驗室及其它需要的場地
十一、 活動評估:
(一) 小組設觀察員一員,協助工作員帶領小組;記錄員一員,負責小組活動的紀錄。
(二) 設計評估表,在小組結束后由小組工作員及小組祖元填答評估表。
【大學生成長與發展小組計劃方案設計】相關文章:
發展座談會方案設計05-11
幼兒發展水平評價方案設計05-11
小組學習計劃07-07
幼兒教師個人發展的成長計劃范文04-25
《大學生雜志》策劃方案設計05-11
小組工作計劃11-12
自我成長小組成員的課后總結03-28
大學生個人發展規劃計劃書范文,大學生個人發展規劃工作計劃12-19
招聘計劃方案設計范文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