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海淀區一模理科語文試題評析
海淀語文高三考試,試圖通過四次大考,將高考大綱中的內容作系統的復習考查,所以,每一次的試卷分析,對于考生了解考試題型、考查范圍和查漏補缺都是非常必要的。
第一部分,語文基礎知識五道題,考查常用漢字的注音(主要考查聲母、韻母、聲調的誤讀)、漢字識記(主要考查同音字誤用)、近義詞在語境中的使用、成語的使用和辨析病句。其中近義詞與2006高考題相似,都選擇了一個長句作為語境,而不是分別選擇三四個單句;而且增加了一組實詞。這無疑加大了考查的范圍和難度。要求考生不但要區分近義詞的區別、還要注意上下句的銜接。要求考生關注生活中的常用語的讀音和寫法,對常用成語準確掌握其含義。
第二部分文言文閱讀,與2006年高考題如出一轍,從文本的選擇(均出自《晏子春秋》),到虛詞的考查特點(選擇枝均來自文本,不涉及所學課文的常用句子),再到省略句的考查(都涉及了以往不曾涉及的關聯詞),都具有明顯的2006年高考題的印記。體現了命題人對高考題的深度把握,同時也對考生復習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但是,由于文本選自先秦散文,所以對于文言基礎較弱的同學來說,做到讀懂文本,順利答題,是有一定難度的。
第三部分中的文言斷句歷來是考試中的重點和難點,本次“善不善”的重復出現會給學生造成一定的.斷句壓力。詩歌鑒賞要求學生注意注釋,并了解懷古詩的特點,其中重點考查了藝術手法中的“反襯”,雖然給出了另外兩首詩中與本詩手法相似的詩句,但是因為并不是學生熟悉的課內詩歌中的內容,所以,學生準確分析判斷的難度比較大。名句的考查集中在大綱新增加的七篇詩文,體現了重點突破,逐步掌握的指導思想。學生只要認真背誦,都可以拿到滿分。本次增加了理解的背誦,值得考生注意。
第四部分,現代文閱讀。考查對詞語、句子、和文章內容的理解,作者觀點態度的把握和表達技巧等方面的內容。兩篇文章共同的特點是,語言淺近,平實易懂。作者的態度比較鮮明。對于學生準確理解文意有一定的幫助。設題點也緊扣高考要求,題目中規中矩,難易適中。但是,無論是對于科技文還是散文,在閱讀過程中都要非常仔細,抓住表明作者觀點態度的關鍵詞語和關聯詞,才能準確理解題目所指向的問題,順利做答。
語用部分三道題,從多角度考查了語言運用中簡明、連貫、得體的表達能力。其中寫廣告詞和給建議擬寫理由兩道題,既有限制,又比較開放,內容貼近生活,也很好的體現了北京高考的命題特色,有創新(廣告詞),也有繼承(寫理由)。
最后一部分是寫作,這是一篇以“和”為題的命題作文,與前兩年《說“安”》和《北京的符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仍然采用了有限制又相對開放的原則,要求考生理解文字中的三條限制語,同時又提示了不同的選材領域,既讓學生有話可說,又不能漫無邊際的隨意寫。很好的體現了北京命題的特色和一貫風格。
整份試卷,難度適中,既能考查出學生的能力,能考查出學生前一段復習中的漏洞,又具有對下一階段復習的指導作用,值得師生們進一步深入研究。
【2007年海淀區一模理科語文試題評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