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統計學教學內容及實訓方法的論文

時間:2018-07-18 12:13:29 統計學 我要投稿

有關統計學教學內容及實訓方法的論文

  摘要:統計學教學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統計思維和實際應用能力,根據多年的統計學教學實踐和思考,本文認為對統計學教學,可以從統計研究對象的特征入手,實施以總體性為思維脈絡的教學內容和以統計工作環節進行實操訓練的教學方法。

有關統計學教學內容及實訓方法的論文

  關鍵詞:統計學;教學內容;實操訓練;新思考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45—0230—02

  統計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不應該以教授統計理論方法作為唯一的教學目的,還要培養學生的統計思維能力以及實際操作能力。本文根據筆者多年的統計學教學實踐,在對統計學研究對象的特征進一步思考的基礎上,對統計學教學內容及實訓方法提出了新看法。

  一、統計研究對象特征描述

  統計以客觀現象總體的數量特征和關系作為研究對象,根據筆者對統計學研究對象的進一步思考,概括為以下五個特征。

  1、質與量相結合的數量性。數量性是統計學研究對象的基本特點,一切客觀事物都有質和量兩個方面,事物的質與量總是密切聯系。從認識的角度,在對事物性質確定的情況下,可以單獨地研究數量,因此對事物數量性的研究是我們認識客觀現實的重要方面。

  2、個體與總體相結合的總體性。統計的總體性研究是從個別事物入手,進而過渡到對總體的數量表現。也就是說研究總體的數據特征,必須對個別事物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才能更好地得出總體現象的規律性。

  3、同與異相結合的變異性。統計總體是由個別事物組成的整體,而每個個別事物之間必然存在差異,之所以能成為總體,又必須至少有一個方面存在同質性,但是同質性是組成總體的前提條件,而變異性才是統計研究的必要。

  4、確定與隨機相結合的隨機性。理解統計隨機性,只有和確定性進行對比,才能夠理解。總得來說,很多現象本身就是隨機的,隨機性來自于研究對象的本質屬性。根據大數定律和中央極限定理,雖然個體隨機,但是總體有穩定分布。

  5、靜與動相結合的規律性。規律性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是事物本身固有本質的聯系。從自然規律出發,動靜是相生又相克的一對反義詞,是動的就不可能靜,反之亦然,所以對事物要用發展的眼光,從靜態與動態相結合的角度觀察和處理問題。統計學的研究對象就是要從動靜角度,全面認識客觀現象發展變化的規律性。

  二、統計教學內容以總體性思維脈絡為主線

  根據筆者對統計研究對象概括的五個特征,統計總體應該是數量的、變異的、隨機的和具有規律性的,統計教學內容可以用總體性思維脈絡作為主線進行安排,具體思考如下。

  1、介紹相關概念學習統計總體特征。統計學是以客觀現象總體的數量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是從個體的實際表現過渡到對總體的數量表現。研究總體必須是客觀存在的,組成總體的所有個別事物在某些性質上要有相同點,而且組成總體的個別事物還要有差異性。研究總體,是從個別事物入手,進而過渡到對總體的數量表現,所以要學習總體和個體、指標和標志、變異和變量等相關概念。

  2、從調查單位入手學習總體數據收集。調查對象與調查單位是總體和個體概念的實際運用,調查對象數據資料的收集,必須從調查單位入手。《統計法》規定:“統計調查應當以周期性普查為基礎,以經常性抽樣調查為主體,以必要的統計報表、重點調查、綜合分析等為補充,搜集、整理基本統計資料。”統計調查是取得統計數據的渠道和手段,所以要學習調查方案及調查問卷設計、數據收集方法。

  3、從總體差異性入手學習統計分組和總體分布。為反映總體差異,有必要將所研究的現象按照一定標志劃分為若干組。通過統計分組劃分不同類型、反映總體的內部構成及其變化情況,以及研究各標志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對統計數據的總體分布可以從數據的集中趨勢、數據的離散程度兩個方面進行描述,所以要學習分組匯總、數據的圖表展示,計算均值、方差或標準差、偏度和峰度系數等。

  4、針對隨機變量學習推斷總體。統計推斷是從總體中按隨機原則抽取樣本,通過對所抽樣本進行分析,進而對總體做出科學的推斷。現實生活中有時需要對所有的數據進行全面調查,如果不可能也不需要考察所有對象,就需要采取抽樣調查的方法收集和分析數據,所以要學習參數估計和假設檢驗、方差分析和相關與回歸。

  5、從靜態和動態角度學習分析評價總體規律。統計靜態分析是分析客觀事物的均衡狀態,是一種靜止地、孤立地考察某種經濟事物的方法。統計動態分析是以客觀事物所顯現出來的數量特征為標準,判斷研究現象是否符合正常的發展趨勢,并對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預測的方法。只有從靜態和動態相結合角度分析研究統計數據資料,才能全面掌握統計規律性,所以要學習靜態分析方法(總量指標、相對指標、平均指標和變異指標)和動態分析方法(時間序列分析、時間數列、統計指數、綜合評價)。

  三、按統計工作環節進行實操訓練

  統計教學成功與否在于學生能否將所學的理論方法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實際統計工作環節包括明確目的、搜集資料、整理加工和統計分析四個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以統計工作環節進行實操訓練,讓學生親身參與,體會統計工作的過程,培養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意識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要求學生按統計工作過程實實在在地進行一次實操訓練,具體思考如下。

  1、選擇研究問題進行統計設計。統計設計是統計工作的龍頭,統計范圍如何設定,擬取得的成果,均由統計設計而定,因此統計設計在反映現象、描述現象、揭示規律的過程中具有統領作用,可以選擇一些與大學生學習生活關系密切的問題,或者讓學生自行選擇與所學專業相關的熱點問題。總之,學生在實操訓練開始時必須要有想法。

  2、設計調查方案進行統計調查。統計調查是將統計設計付諸于實踐的過程。統計調查方案是統計調查過程中的實施計劃,是調查工作順利完成的有效保證,可以讓學生根據所要研究的問題,自行設計出完整的調查方案,并且選擇合適的調查方法,編制調查問卷進行相關的調查。

  3、繪制統計圖表進行統計整理和顯示。整理工作主要內容是審核收集數據是否齊全、真實,對數據進行分類匯總。任何統計學方法都可以在統計學軟件上操作完成,對學生來說,SPSS和EXCEL都是操作起來相當簡單方便的統計軟件,可以利用相關統計軟件制圖制表的功能,展示統計數據的分布狀態,要求學生根據所收集的數據資料,通過軟件操作進行排序、編制分布數列、繪制統計表、直方圖和曲線圖等。

  4、應用統計方法撰寫統計分析報告。分析研究環節是統計工作的最終環節,是將統計活動成果以文字和數字分析的方式提供給社會的工作過程。統計分析大致包括描述統計和推斷統計兩類方法,要求學生根據統計設計的目的,結合調查所收集的資料和整理的結果,選擇適當的統計方法進行分析,并撰寫統計分析報告。在統計分析報告的撰寫過程中,要求學生運用數據和材料,闡述事實、理由、依據,提出分析觀點和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可行的建議。學生撰寫的統計工作分析報告也是課程評分的依據。

  四、結論

  統計教學必須培養學生的統計思維和實際應用能力,本文從統計研究對象的特征入手,實施以總體性為思維脈絡的教學內容和以統計工作環節進行實操訓練的教學方法。在統計教學過程中始終貫穿總體性思維脈絡的教育,讓學生學會“總體地看問題”;通過實際操作的訓練,讓學生真實體驗到,統計無處不在,不管是在學習和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都會用到統計,對客觀存在的事物本質的認識和真相了解必須建立在以數據為依據的科學分析的基礎上。

  參考文獻:

  [1]胡建華。統計工作流程與各環節控制的實證研究[N]。中國信息報,2007—11—27(007)。

  [2]曾五一。統計學簡明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03—01。

  [3]魏興民,王世欽,任真,周菲。《中醫藥統計學》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改革與實踐[J]。教學研究,2013,(03):37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