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計算機基礎的教學問題分析論文
摘要;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是大學生必修課程之一。隨著科學技術與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計算機應用已經普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計算機應用能力也成為大學生就業的必備能力之一。信息時代背景下任何學科和專業都與計算機應用存在必然聯系。所以,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承載者學生應用能力、就業能力和終身發展能力,提升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效率有重要的實踐意義。該文就針對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突出問題,結合實踐生活和學生特點,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為深化落實素質教育,培養大學生適應不斷變革的社會發展要求的終身學習能力。
關鍵詞: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突出問題;解決措施
隨著信息技術在社會和生活中的廣泛應用,計算機應用能力已經成為人才必備的就業能力。計算機基礎知識和能力同時也滲透到生活和學習當中。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就是針對非計算機專業的在校大學生開設的基礎教育課程,通過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培養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計算機操作能力。比如軟硬件組成、操作系統軟件、常用辦公軟件等等,這些內容都是學生今后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和生活實踐要求的必備基礎能力。所以,提升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實踐意義。但是在實踐教學中,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也會出現許多教學問題。比如;學生學習計算機意識不強,教師教學觀念陳舊,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單一,計算機教學內容與學生所學專業要求脫節,理論與實踐教學不能有效協調,教學評價注重形式等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都不可避免地影響了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有效實施。所以,有必要針對這些實踐問題提出相應有效的優化措施,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和基礎能力,為培養社會發展需求的終身學習能力奠定基礎。本文就從以下幾方面分析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問題及措施。
1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設置的意義
現階段,信息技術已經廣泛普及,各領域的信息化趨勢越加明顯,社會各方面的發展對信息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也隨之增加,計算機基礎知識技能已經成為就業的必備基礎能力。在此發展形勢下,高效計算機基礎課程占據明顯優勢。其次,鑒于其他高效專業與計算機應用存在必然聯系,培養各專業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應用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在社會發展方面,計算機辦公、計算機遠程技術、大數據概念、信息檢索、數據庫技術和程序設計等都與計算機基礎能力相聯系,這些方面也是大學生就業和擇業過程中的必備基礎能力要求。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提高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更快適應今后的學習和生活當中對計算機的應用趨勢,同時從大學初級階段培養學生計算機基礎知識技能,對學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養有積極作用。所以,無論是從社會發展對計算機應用方面的需求,還是對人才自身發展要求,再有就是高校課程體系建構的要求等方面來看,提升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效率都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為滿足社會發展、人才發展和教育發展的多方面需求,解決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問題,完善高校計算機基礎科恒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2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突出問題
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致力于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和信息素養。但目前,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理念較為陳舊,依然停留在“重教輕育”的層面上,并沒有將計算機基礎能力與專業教學放在同等位置上。因此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存在著不同方面的問題。具體有以下幾點。1)師生對計算機基礎教學的認識不足大部分高校學生認為在信息時代下自身已經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對于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并不感興趣,甚至認為基礎課程趨于形式,實踐意義不大。學生的認知主要停留在對計算機應用能力的關注,并沒有意識到計算機基礎課程培養學生信息素養和綜合信息能力的重要作用。以“計算機只要會用就可以”“反正與專業不掛鉤,只要會用辦公軟件就行”等思想。這些片面的認知直接影響著學生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學習興趣。在教師方面來安,教師較注重理論知識傳授,延續“填鴨式”教育方式,并沒有了解不同專業學生對計算機應用能力的需求,按照同樣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在教師看來,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過多注重形式,大部分學生對計算機基礎應用已經有了一定了解,不用過多深入講解。這樣的教學觀念也導致教學模式缺乏創新,更難以滿足不同專業學生對計算機能力的學習需求。2)教學內容單一缺乏與學生專業的聯系現代計算機已經在大部分家庭中普及,日常生活中計算機應用隨處可見。同時,信息技術課程也進入了義務教育課程體系當中,從小學、中學到高中都有信息技術課程。因此,在學生讀大學前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大一新生對計算機基本操作、文字編輯排版、多媒體課件制作、信息搜集處理等都已經初步掌握。而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內容主要是辦公自動化軟件的使用教學,學生已經在大學前學過這些內容。所以,學生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學習熱情并不是很高。這也使得學生形成一種錯誤的學習觀念,那就是計算機是輔助性工具,并不需要學習太深。計算機基礎課程內容的陳舊和單一,使學生學習興趣降低。其中原因包括學生已具備相應計算機基礎知識能力,還有一定原因是基礎課程內容設置與學生專業學習目標不存在必然聯系,這就使學生忽視了計算機基礎課程學習的重要性。3)師資力量不集中教師素質參差不齊在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既要培養學生的基礎知識技能,也要滲透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和信息素養。但實際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教師只對課程內容進行教學,較少整合課外實用性知識。其次,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方法相對單一,無法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師資隊伍年齡跨度較大,教師的素質和學歷參差不齊,師資水平很難得到有效保障。師資力量也是直接影響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改革完善的關鍵因素。4)教學方法中理論與實驗缺乏有效銜接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缺乏有效銜接。特別是一些有關計算機的實驗參與項目,內容陳舊,與現階段計算機應用發展趨勢不符。所以實驗項目也存在內容陳舊、缺乏科學性、缺乏創新性等問題。理論知識的教學能夠結合發展趨勢給予更新,但實驗項目的研發需要一定時間,高校針對計算機實驗項目開發還沒有設立有效的體系。所以,這就造成大學生所接觸的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缺乏統一性。同時,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較常用到的是投影教學,將教材內容以投影方式進行演示。這種教學模式缺乏師生互動,學生學習興趣較難激發起來。教師單一化的教學模式很難達到有效的學習效果。5)教學評價形式與學生個體發展不協調在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教學評價形式較為單一,主要利用國家級計算機考試的過關率來衡量學生的計算機基礎學科成績,這樣的形式也延續了應試教育的弊端,那就是以考試成績評價學生實際能力,導致的結果就是學生一味追求考試合格率,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實際學習并不感興趣。學生只注重形式,忽視學習內涵的.重要性。在這樣的教學評價形式下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綜合能力較難得到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和綜合素質也沒有得到有效培養。
3優化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問題的措施
1)克服師生片面認知,強化計算機基礎教育意義教師和學生對計算機基礎教學存在一定的認知不足。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強化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實踐意義,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首先,教師在講解中突出計算機基礎課程對今后工作和個人發展的影響。教師根據學科專業和具體實際應用相結合進行計算機基礎知識教育。比如;針對機械專業學生,利用計算機演示機械構件成型的過程,展示計算機輔助機械生產加工的步驟,讓學生深入了解計算機技術對專業領域的重要作用。有效整合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教學,使學生認識到計算機基礎課程學習的重要意義,從而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提升知識技能和學習能力。同時,針對教師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片面認知,學校可以組織與計算機應用相關的教育研討會,整合校內外優秀的計算機基礎教學精品課程,互相交流學習,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素養。2)結合專業需求教學,注重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存在一定差異,學校應首先深入了解大一新生的基礎知識掌握能力。通過考試對學生的基礎理論和基礎操作能力進行評測,通過學生的能力評測結果將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對于基礎能力一般的學生應加強學習指導,幫助學生熟練掌握計算機辦公軟件。而對于基礎能力較強的部分學生,應結合專業需求。首先明確專業對學生計算機基本技能的具體要求,將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與專業需求聯系起來。比如;針對藝術設計類的專業,設置Photoshop和3D設計等圖形圖像處理軟件的教學內容。通過教學內容整合提升不同專業學生的基礎知識能力。3)提升教師綜合能力,突出教學評價的推動作用對于師資力量而言,學校應適當組織教師參與學科理論培訓,激勵教師參加骨干教師培訓計劃等。同時,校內開展教師互動學習活動,通過多元化方式提高教師的教育理論和專業教學能力。其次,受到“重科研”的高效教育環境影響,考核機制也應注重計算機基礎課教師,支持教師參加相關培訓活動,并鼓勵教師創作研發報告,提升教師的綜合教育水平。4結語總之,隨著社會信息化趨勢的加快,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成為提升大學生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和信息素養的關鍵課程。本文針對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突出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優化措施。通過課程內容,構建與學生專業相協調的教學模式,來進一步提高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效率。高校應從“以人為本,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終身能力”方面入手,構建符合大學生發展特點的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
參考文獻:
[1]雍強,茍爽,陳亮.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計算思維培養[J].中國新通信,2017,19(5):129.
[2]武航星,姚琳.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計算機教育,2014(4):40-42+50.
[3]張韌志,田進華.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4,10(32):7695-7697.
作者:段婷婷 單位:貴州航天職業技術學院
【大學計算機基礎的教學問題分析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