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習慣》初中讀書筆記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微習慣的讀書筆記
秉承主題閱讀以更好有效學習的思路,本月閱讀了關于自我認知,自我改變的幾本書籍:《習慣的力量》,《自控力》,《知道做到》。而《微習慣》這本是內容最少的一本小書,原以為如此簡短,一遍讀完就能輸出筆記,但是沒想到竟然看了兩遍才感覺部分理解了書中內容,筆記也一再拖延到今天才輸出。(如此久治不愈的拖延,真是對這個月閱讀這么多改變習慣的書效果一種嘲弄啊)
該書僅10萬字不到,分為7章,確實是一本符合主題“微”的一本小書。書中也是以作者個人實踐,以及心理學,神經學的基礎上,分別從習慣建立過程,大腦,意志力,動力以及這些因素如何相互關聯,如何利用這些知識達到最好效果,然后如何具體運用的方法,闡述了使用微習慣策略按照大腦規律做事情,才能更好的發生改變。一句話:每天一點點行動,從養成微小的習慣開始,然后用習慣驅動大目標的自然實現。
微習慣就是指你強迫自己每天做的微不足道的積極行為。如果你想培養一個新習慣,微習慣就是它大幅縮減的版本。微習慣體系的基礎在于“微步驟”,那些小的不可思議的一小步。按照微習慣策略行動,就是運用少量的意志力強迫自己做一件事情。
運用微習慣策略,首先你可以在你完成你的微目標后,很可能繼續完成“額外環節”。因為我們本來就想進行這些積極行為,所以一旦開始,內心的抵觸就會減輕。第二個是收獲慣性。即使你沒有超額完成微目標,你的行為也會慢慢發展成微習慣。因為設定高的目標能夠輕易實現,而且自帶強大的螺旋狀激勵機制,微習慣能躋身少數可以切實保證每天成功的目標策略行列。
正如《習慣的力量》一書中也談到,我們的行為約45%源于習慣,習慣不能直接獲得,你無法馬上建立或去除一個習慣,他們是在長期不斷重復中被塑造出來的。一個行為變成習慣所需時間平均為66天,但不同行為所需時間也相差很大(網上大量謬傳的21天養成一個新習慣其實源自與一個整形外科醫生認為截肢手術患者一般21天能夠適應肢體殘缺的事實).建立習慣就是好像騎自行車上陡坡,爬坡,到頂,下坡。剛開始,你必須用最大力量蹬自行車,之后會變的逐漸輕松,但是你必須一直蹬到山頂,否則就會退回原地,讓所有努力付諸東流。
大腦的幾個工作核心機理:1:重復就是潛意識大腦使用的語言。潛意識大腦喜歡效率,這就是我們能養成習慣的原因。2:大腦很穩定,不易改變。3:大腦基底神經節負責識別重復模式,維持大腦頑固穩定的特點。效率高,自動功能強大。而前額皮層是另一個區域,可以理解長遠利益和結果的管理者。它還擁有抑制基底神經的能力,負責處理短期思維和決策。建立新習慣的唯一方式就是讓大腦喜歡接受前額皮層想要的東西。但前額皮質容易疲勞,基底神經比較節省精力。大腦就是由這個執行決策和進行自動識別的兩部分組成的系統。
回想一下,我們一般都是怎么啟動一個新的非習慣性行為?然后為什么失敗?看下這個推理:一般使用動力或意志力開啟新的行為---動力不可靠,所以不能充當建立習慣的策略--意志力可靠,但前提是沒有被耗盡---引起意志力損耗的5大主要因素:努力層度,感知難度,消極情緒,主觀疲勞,血糖水平--如果能成功克服這5項障礙,就能成功。這里的核心技巧就是精明的管理意志力。微習慣策略就是保證在你意志力薄弱時,也能夠啟動,使用最小量的意志力,收獲更多動量。基底神經節只會對抗劇烈變化,不屑于”防御“微步驟。通過慢慢變化,而且一次只邁進一小步,你就可以按照大腦的規則行動。一小步+想做的事=較高的進一步行動的可能性。行動起來--微微的變化,讓阻力最小,反抗最小--重復,重復--記住重復,新的習慣形成。微步驟+意志力就是完美組合。
如何實施微習慣策略?徹底改變只需8步:1:選擇適合你的微習慣和計劃.2:挖掘每個微習慣的內在價值。3:明確習慣依據,將其納入日程。4:建立回報機制,以獎勵提升成就感。5:記錄與追蹤完成情況。6:微量開始,超額完成。7:服從計劃安排,擺脫高期望值。8:留意習慣養成的標志。
這又是一本方法論書籍,那如何知道做到?我也按照書中方法制定了的4個微習慣策略,等待一段實踐后再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對自己到底是否如書中所說這么神奇。突然想起了自己前幾天剛吹過的牛:一月輸出8篇讀書筆記,這個就是和該書所說策略完全相反啊。不管了,兩種方法我都試試。
【微習慣的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微習慣》初中讀書筆記03-10
《習慣的力量》讀書筆記12-09
《好習慣影響孩子的一生》讀書筆記11-24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書筆記摘抄11-22
習慣的作文02-02
習慣的故事03-13
習慣的作文01-31
注重細節防微杜現養成好習慣的國旗下講話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