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7-2018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
一、選擇題
下列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 攲斜(qī) 菜畦(wā) 鮮血(xuè) 混為一談(hùn)
B. 訣別(jué) 蟬蛻(tuì) 霎時(chà) 小心翼翼(yì)
C. 匿笑(nì) 腦髓(suí) 禱告(dǎo) 花團錦簇(cù)
D. 秕谷(bǐ) 并蒂(dì) 姊妹(zǐ) 恍然大悟(huǎng)
下列選項中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 花瓣 蓮蓬 云霄 水波鱗鱗
B. 嚴厲 書塾 和藹 截然不同
C. 感慨 搓捻 慚愧 美不勝收
D. 企盼 拼湊 確鑿 油然而生
下列文學常識有誤的一項是( )
A. 海倫·凱勒,美國作家、慈善家、教育家,代表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B.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先生的一篇散文,選自《朝花夕拾》。
C.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的教育家,思想家,代表作《論語》是儒家的經典著作。
D. 泰戈爾,印度作家,詩人。主要作品有《吉檀迦利》、《飛鳥集》等。
二、名句名篇
名句積累與運用
(1)子曰:“學而不思則罔,______________。”(《論語·為政》)
(2)不知何處吹蘆管,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3)夜發清溪向三峽,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4)______________,應傍戰場開。(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5)______________,聞道龍標過五溪。(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6)杜甫《江南逢李龜年》一詩中,表達出“同是天涯淪落人”這一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王灣在《次北固山下》中運用設問修辭,借用雁足傳書的典故表達出心中濃濃的思想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論語》中,以對比手法,強調“志”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閱讀
(一)課內文言文閱讀
陳太丘與友期行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1.本文選自《 》,是南朝宋 (人名)組織編寫的一部志人小說集。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⑴陳太丘與友期行( ) ⑵太丘舍去( )
⑶尊君在不( ) ⑷下車引之( )
3.用自己的話說說元方對友人的評價: ,我們從中可以明白 的道理。
4.結合文章內容,分析元方的性格特點。
5.有人認為,客人既已認錯,元方就應該原諒他,而元方卻“入門不顧”,使得客人尷尬至極。針對這種觀點,說說你的看法。
(二)課外文言文閱讀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而觀。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
⑴又嘗同席讀書( ) ⑵寧讀如故( )
2.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3.假如你遇到如華歆那樣的人,你會和他交朋友嗎?為什么?
四、現代文閱讀
(三)現代文閱讀
透早的棗子園
林清玄
⑴返鄉的時候,我的長褲因脫線裂開了,媽媽說:“來,我幫你車一車。”
⑵我隨媽媽走進房間,她把小桌上的紅絨布掀開,一臺裁縫車赫然呈現在我的眼前,這個景象震懾了我,這不是三十多年前的那臺裁縫車嗎?怎么現在還在用?而且看起來像新的一樣?
⑶“媽?這是從前那一臺裁縫車嗎?”
⑷媽媽說:“當然是從前那一臺了。”
⑸媽媽熟練地坐在縫紉機前,把褲腳翻過來,開始專心地車我裂開的褲子,我看著媽媽專注的神情,忍不住摩挲著縫紉機上優美的木質紋理,那個畫面突然與時空交疊,回到童年的三合院。
⑹當時,這一臺縫紉機擺在老家的東廂房側門邊,門外就是爸爸種的一大片棗子園,媽媽忙過了養豬、耕田、曬谷、洗衣等粗重的工作后,就會坐在縫紉機前車衣服,一邊監看在果園里玩耍的我們。
⑺善于女紅的媽媽,其實沒有什么衣料可以做衣服,她做的是把面粉袋、肥料袋車成簡單的服裝,或者幫我們這一群“像牛一樣會武”的孩子補撕破的衫褲,以及把太大的衣服改小,把太小的衣服放大。
⑻媽媽做衣服的工作是至關重大的,使我們雖然生活貧苦,也不至于穿破衣去上學。不車衣服的時候,我們就會搶著在縫紉機上寫功課,那是因為孩子太多而桌子太少了。搶不到縫紉機的孩子,只好拿一塊木板墊膝蓋,坐在門檻上寫字。
⑼有一次,我和哥哥搶縫紉機,不小心跌倒,撞在縫紉機的鐵腳上,在我的耳后留下一條二十幾厘米的疤痕,如今還清晰可見。
⑽我喜歡爬上棗子樹,回頭看媽媽坐在廂房門邊車衣服,一邊吃著清脆香甜的棗子。那時的媽媽青春正盛,有一種秀氣而堅毅的美。由于媽媽在生活中表現的堅強,常使我覺得生活雖然貧乏素樸,心里還是無所畏懼的。
⑾如果是星期天,我們都會趕透早去采棗子,因為清晨剛熟的棗子最是清香,晚一點就被兄弟吃光了。
⑿媽媽是從來沒有假日的,但是星期天不必準備中午的便當,她總是透早就坐在縫紉機前車衣服。
⒀坐在棗子樹上,東邊的太陽剛剛出來,寒冬的棗子園也變得暖烘烘的,順著太陽的光望過去,正好看見媽媽溫柔的側臉,色彩非常印象派,線條卻如一座立體派的浮雕。這時我會感到無比的感動,想著要把剛剛采摘的最好吃的棗子獻給媽媽。
⒁我跳下棗子樹,把口袋里最好吃的棗子拿去給媽媽,她就會停下手邊的工作,摸摸我的頭說:“真乖。”然后拉開縫紉機右邊的抽屜放進棗子,我瞥見抽屜里滿滿都是棗子,⒂原來,哥哥弟弟早就采棗子獻給媽媽了。
⒃這使我在冬日的星期天,總是透早就去采棗子,希望第一個把棗子送給媽媽。有時覺得能坐在棗子樹上看媽媽車衣服,生命里就有無邊的幸福了。
⒄“車好了,你穿看看。”媽媽的聲音使我從回憶中回過神來,媽媽忍不住笑了:“大人了,整天憨呆憨呆。”
⒅我看著媽媽依然溫柔的側臉,頭發卻都花白了,剛剛那一失神,時光竟匆匆流過三十幾年了。
1.給加點的字注音
⑴摩挲( ) ⑵女紅( ) ⑶震懾( ) ⑷赫然( )
2.文中第11段提到“如果是星期天,我們都會趕透早去采棗子”,請分析為什么童年的我們都“透早就去采棗子”?
3.結合文章具體內容,分析媽媽是一個怎樣的人。
4.請從修辭角度,賞析下面句子的妙處。
坐在棗子樹上,東邊的太陽剛剛出來,寒冬的棗子園也變得暖烘烘的,順著太陽的光望過去,正好看見媽媽溫柔的側臉,色彩非常印象派,線條卻如一座立體派的浮雕。
5.談談你對“媽媽的聲音使我從回憶中回過神來,媽媽忍不住笑了:大人了,整天憨呆憨呆”這句話的理解。
6.結合文章分析“我看著媽媽依然溫柔的側臉,頭發卻都花白了,剛剛那一失神,時光竟匆匆流過三十幾年了”這段話的作用。
7.母愛如三月的暖風,拂過成長的足跡,待來日回首,必滿徑馨香。請描摹出你的記憶中與母親有關的美好片段,并談談你對這段回憶的感受。
五、綜合性學習
思婦懷遠時望月,游子思家時吟月。皎潔的月華承載了古人無限的精神寄托。
⑴古代無數的文人墨客留下大量有關月亮的詩篇,請從中選取連續兩句工整地寫在下面橫線上。
⑵中秋佳節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節日,八月十五這天的月亮是一年中最圓、最亮的。這一天人們常用 、
等風俗活動來歡度佳節。
⑶近期,一項關于“青少年對傳統文化節日了解程度”的調查顯示,僅有32%的受訪學生對傳統節日習俗很了解,25%的受訪學生表示僅僅聽說過一些傳統節日,甚至有5%的受訪學生表示,對傳統節日沒什么了解。針對這一現象,你有什么看法?
六、命題作文
請以“感謝你陪我一起長大”為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⑴選擇你最擅長的文體,結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發你最真摯的情感;
⑵認真書寫,力求工整、美觀;
⑶文章不得出現真是姓名
⑷不少于500字
【-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相關文章:
關于年級語文上學期期中考試試卷05-11
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04-10
2017-2018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05-01
2017-2018學年七年級第二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05-02
七年級期中考試語文試卷分析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