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中考數學總復習策略教育論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中考數學總復習策略
1、思想重視。
①中考是檢驗初中三年學習效果的最主要形式。
②中考復習是中考取得好成績有有力保證。
2、講究方法。
①夯實基礎。"做好基本題,撈足基本分(80%)"是中考成功的秘訣;"基礎題零失分,爬坡題奪高分",是獲得高分的關鍵。少失分就是多得分.值得注意的是,在中考中真正拉開考生檔次的不是難題,而是中低檔題;難題得分少是共同的,容易題丟分多造成了差距,這是一個規律。
②自學歸納。歸納的內容 一般包括:1、本單元學過哪些基本概念、基本規律等;2、找出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并列出知識網絡,寫成提綱或畫出圖表;3、本單元知識的重點、難點、疑點、注意 點、考點和熱點;4、本單元還有哪些知識沒有掌握或掌握得不牢。
③查漏補缺。 復習時,在自己歸納的基礎上,再和老師全面系統的總結進行對照。查出漏缺,分析原因,從而完善自己的歸納,進一步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弄懂還沒有搞清楚的問題,透徹理解和掌握好全部基礎知識。通過自學歸納和查漏補缺,主要是把以前所學 的分散的、個別的、孤立的知識聯系起來,變成系統的知識,從而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產生質的飛躍。
④揣摩例題。課本上和老師講解的例題,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要認真研究,深刻理解,要透過樣板,學會通過邏輯思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特別是要學習分析問題的思路、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能總結出解題的規律。這樣,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3、避免一些常出現的問題。
①思想不重視。考生對數學的第一輪復習無計劃,復習效率偏低,因為很多內容是學習過的,存在上課"不想聽"、"只看不寫"、"只想不做"等不良復習習慣,從而忽略了基礎知識的再一次學習。
②答題缺乏規范。
(1)書寫潦草、字體有大有小不統一;
(2)解答過程書寫排版不合理;
(3)答題只求結果,不重過程,過程太簡單。
(4)作圖不夠清楚明了;
(5)發現錯誤訂正潦草等等。
這些都不能實現"該得的一分不能少,能得的一分不能丟。"
③計算能力薄弱。
(1)計算不愿計算到底,不能計算完整或計算出錯;
(2)愛用計算器,筆算的主動性不夠;
(3)有些題會做,但得不到分,主要是結果計算不準確
④審題不夠細致。從以往備考的經驗看,中考因審題不細而丟失分的占30%以上。很多考生平時復習時,因為求速度,而忽視了準確度,在解題過程中因為求快,還沒有完全讀懂文章就開始答題,而不能根據需要提取有用的信息,或忽視題目的隱含條件,出現易看錯,讀錯,答錯,寫錯、算錯等情況,導致丟失分。建議一輪復習時,在綜合題訓練中,采取"先讀題再做題"的方式,通過一定時間的訓練,逐步提高審題能力。
⑤做題不夠細心,粗心做錯一小步,導致結果全錯,失分較多。如(1)做計算時抄錯符號;(2)簡單的加減乘除運算會粗心出錯;(3)移項、去括號該變號沒變號;(4)去分母時乘最小公倍數或最簡公分母時沒分母也要乘的沒乘;(5)解答題中的數量關系、倍數關系會搞錯、搞反,例如甲是乙的2倍,實際做題中表示出了乙是甲的2倍;等等,
⑥忽視錯題歸類。不少考生由于復習任務中,往往不太重視每次訓練或階段性測試的錯題的整理,錯題歸類不及時,更不注意解題后反思,,出現"屢做屢錯","講過的還錯"現象,未能處理好"懂和會,對而不全,會而不對,對而不得分"四個關系。
⑦考試時間常掌握不好。一套試卷要控制在100分鐘內完成。許多學生考后反映,中考數學考試時間不夠,做不完,這就要求同學們合理安排時間,對前面的基礎題要"速戰速決",對后面的解答題在力求規范的同時,也要注意時間;平時的數學試題訓練中,要把所用時間也當作平時訓練的一個因素,只有練的多了,在中考中就不會因為時間而犯愁了。要樹立勇奪高分的意識,既要做到"一身霸氣,不言放棄,弄清題意,規范仔細",又要努力避免"難題久攻不下,容易題無暇顧及"的被動局面,有三句話有重要的參考價值:(1)先做會的,求全對,多多益善;(2)穩做中檔題,一分也別浪費;(3)舍棄全不會(10%)好比"丟車保帥","棄子爭先",可謂高級戰術;"舍得,舍得,舍是為了得!"。
最后,贈言:態度決定高度, 細節決定成敗. 強大是制勝法寶,精細是核心技術。考試策略: 先易后難奪高分!
【中考數學總復習策略】相關文章:
淺談中考數學總復習策略教育論文04-02
高考數學總復習策略05-09
關于高考數學總復習心態策略的介紹05-09
中考數學總復習:整式的加減05-09
中考數學總復習數學試卷分析05-10
高考數學總復習策略心態不要迷戀分數05-10
中考數學總復習的知識點05-12
中考總復習數學高分指南05-11
中考總復習數學高分攻略推薦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