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健康,指的是身體和精神(心理)都沒毛病,而且身體的生理活動和心理活動都能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心理健康,指的是人們的心理,對內保持和諧統一,對外又保持協調一致,從而能對各種有害的因素進行自我調控與主動抵抗。
根據這一定義,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有以下幾條:
第一,智力因素健全并有中等以上水平。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與注意力結構健全。在學習及日常生活中,他們表現得聰穎,敏捷,富有想象力等。
第二,非智力因素穩固平衡。他們有理想,有廣泛的興趣愛好,有熱情,做事有意志力,對學習及生活中的各項問題,能用切實有效的方法謀求解決,而不企圖逃避。
第三,善于自我控制,有較好的耐挫力。他們對工作、學習生活中碰到的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善于自我控制心理與行為,當行則行,當止則止。
第四,能與他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樂于與人交往。他們對人的態度是正面(如喜悅、信賴、尊敬等)多于反面(如敵視、懷疑、畏懼、憎惡等)。尊重、關心、理解與相信和自己交往的每一個人。
第五,和現實環境保持一致。他們與社會環境保持良好的接觸,認識社會,了解社會,適應社會。有充分地適應力。
第六,能正確地認識自己,有切合實際的奮斗目標,充滿自信和樂觀向上的精神。他們在實現自己目標的過程中,對出現的困難或挫折,.不悲觀不氣餒,始終充滿必勝的信念。
第七,行為表現合理正常、心理支配行為,行為表現心理,一個人行為表現往往是其心理健康與否的標志。行為表現合理正常,主要指行為表現要與個人的年齡、身份相稱。如一個小學生行為卻像一個幼兒園的孩子,我們認為他就是一個心理不健康的孩子。
第八,具有多種良好的行為習慣。良好的習慣多,不良習慣少,就是心理健康的標志。一個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專心聽講,課下認真完成作業;又有良好的衛生習慣,每天刷牙,讀書、寫字姿勢正確等等,不正是他心理健康的標志嗎?
我們明白了心理健康的涵義與標準,就要依據這一標準,培養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質。使他們成為一個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好孩子。
【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相關文章:
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標準12-07
小學生心理健康評價標準04-12
心理健康的標準12-07
女性的心理健康標準12-07
評價心理健康的標準12-07
中年心理健康的標準12-07
大學心理健康的標準12-07
判斷心理健康的標準12-07
外國心理健康的標準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