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試論我國高校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及緩解對策教育論文

時間:2022-11-23 03:17:46 心理健康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試論我國高校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及緩解對策教育論文

  論文摘要:從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出發分析高校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產生的原因,發現高校教師在各個層次需要的滿足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產生了心理壓力。因此,提出政府、學校和教師個人都應積極采取措施緩解高校教師的心理壓力,以保證我國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

試論我國高校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及緩解對策教育論文

  論文關鍵詞:高校教師;心理健康;心理壓力

  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一直備受社會關注,很多高校都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成立心理咨詢室幫助學生排解心理壓力。但作為高校中另一大群體——教師的心理壓力卻被忽視了。近年來,由于市場經濟的沖擊,高校人事制度的變革,教學和科研壓力過重,高校擴招導致教師工作量加大、學生問題多樣化等原因,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在郭秀蘭利用SCI-90表對湖北某高校教師所做的調查中,被調查者149人的各項得分的均分雖都在常模范圍之內,但處于上限,說明教師的精神癥狀正向超出常模范圍的方向發展,心理健康處于亞健康狀態。任波等學者對天津市高校教師的調查發現21.1%的高校教師存在心理問題,12.3%存在嚴重的心理問題。雖然這兩項調查結果都只是某一區域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態,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我國高校教師的心理健康不容樂觀。多項調查發現,目前在高校教師中抑郁、軀體化、焦慮、失眠、食欲不振等問題較突出,有部分教師存在人際關系淡漠、職業倦怠的問題。我們試圖以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為依據,分析高校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產生的原因,同時嘗試提出緩解措施。

  一、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的基本需要主要有五種,它們依次從低到高排列形成一定的層次,具體分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生理需要:最基本的需要,包括對水、食物、休息、健康等的需要,具體到高校教師便是福利待遇,休息時間和身體健康的需要。安全需要:表現為個體要求安全、穩定、免除恐懼和焦慮,具體到高校教師便是生活安定和職業穩定的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表現為個體希望與他人建立感情聯系,是對友誼、愛情和隸屬關系的需求。尊重的需要:既包括對成就或自我價值的個人感覺,也包括他人對自己的認可和尊重,如名聲、地位和晉升機會的獲得等等。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最高級的需要,只有當其他的需要都得到滿足時才能出現,包括認知、審美和創造的需要,表現為人性的實現和個人潛能的最大發揮。馬斯洛還指出,個體只有在低級的成長需要得到滿足之后才會進入更高級的需要,即自我實現的需要。

  二、從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談我國高校教師產生心理壓力的原因

  1.超負荷的工作壓力嚴重威脅教師的身體健康

  高等教育在社會中的特殊作用及本身的特點使得社會對高校教師有較高的期望,在他們看來,身為高級知識分子的高校教師不僅要掌握最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在各個方面成為全社會的表率。這種高期望無形中給了高校教師很大的壓力,迫使他們每天都處在緊張的工作狀態中,造成腦力上的高消耗和時間上的緊迫感。

  現代技術滲入教育領域后,新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不斷涌現讓傳統單一教學模式下培養出來的教師應接不暇。他們在進行專業學習的同時還要應付新技術變革帶來的挑戰,許多教師感覺力不從心。另外,高校擴招,教師規模沒有相應地增大,教師的工作變得更繁重,學生需求和學生問題的多樣化也加重了教師的工作,很多教師每天的工作時間都不能以8小時計算。

  高校教師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在完成本職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還要開展科學研究。高校的教育對象是世界觀已初步形成的大學生,他們對待事物的判斷有自己獨到的視角,要對他們進行“傳道、授業、解惑”的工作,獲得他們的認同和支持,教師要付出多倍的努力。此外,因為學校對科研的重視,科研也是教師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科研成果的多少直接跟獎金評定、職稱晉升等切身利益相關。而科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努力工作。超負荷的工作壓力損害了教師的身體健康,身體的不適導致焦慮、煩躁等各種消極的情緒隨之而來。

  2.教育改革的推進,人事制度的變革導致教師產生強烈的職業不安全感

  近年來高等教育系統不斷進行改革,人事制度方面破除了以往安穩的“職稱、職務終身制”,改為聘任制,按需設崗、公開競爭、擇優錄取,教師職業不再是鐵飯碗,隨時面臨下崗、失業的危險。網絡使得學生不再滿足于借助書本獲得知識,而是通過各種途徑尋求資源,網絡面前人人平等,教師不再“問道在先”,喪失了知識權威,心理素質不夠好的教師在教學中往往變得不安,不自信。

  中國是一個“官本位”思想比較濃厚的國家,高校中行政權力干預學術評價。在考核評優,職務職稱晉升,進修培養等評比中因相關制度不健全,人為因素較多,任人唯親。一些優秀教師得不到應有的回報,久而久之便喪失了對社會的信任,對組織機構和學術規范的信任,產生消極厭世的心理,影響合作能力,影響正常的人際交往,給個體帶來壓力。

  3.人際關系的淡漠增加了教師的心理壓力,社交需要得不到滿足

  和諧的人際關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證。對個體來說,融洽的人際關系能帶給他們溫暖,幫助排解心理壓力,增強面對困難的勇氣。高校教師間和諧的人際交往還有利于教師交流、切磋教學經驗,共同提高。高校教學以專業和課程為單位展開,教師的工作有較強的獨立性,再加上知識分子與生俱來的清高,很多教師缺少與人溝通的欲望,常表現為不愿與人交往。人事與分配制度的改革使高校成為一個競爭激烈的場所,加上平時交流不多,溝通不暢,同事之間變得相互猜疑、嫉妒、不信任。由于無法很好地將工作與生活分開,教師大都缺少與家人溝通的時間,無法得到家人的理解。與此同時,高校工作的特點使得他們生活的圈子較單一,缺少與外界交流的機會。人際交往的不足讓很多教師無法找到適當的宣泄途徑和心理慰藉。職業的優越感也迫使他們無法像其他人一樣隨意發泄情緒,壓抑的情緒日積月累便形成了心理問題。

  4.社會環境和學校制度的不規范使教師感受不到被尊重

  職業的勞動價值決定其勞動報酬。高校是引領社會進步的決定力量,高校教師承擔著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任,并通過開展科學研究推動經濟發展。他們的作用巨大,理應得到較高的工資待遇。然而,現今大部分高校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卻仍在為住房和孩子教育而形成的經濟困難而苦惱。在市場經濟越來越發達的今天,越來越富的商業家和清貧的教師形成懸殊的對比,教師付出辛勤的勞動卻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回報,難以保持平和的心態。 目前我國高校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并駕齊驅,雖然理論上應由學術權力占主導,但事實上行政權力因為掌握著教學資源的分配和各種評比,學術權力要受行政權力左右,且人為因素較多。一些管理者不是以服務者身份為教師提供后勤保障,反而以領導的身份要求教師。教師完成了繁重的教學和科研任務卻得不到應有的尊重。

  5.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使教師感覺無法實現自己

  高校教師作為高級知識分子,有著對社會和人類的高度責任感,希望能憑自己所學為學科發展和社會進步作貢獻,實現自身的價值,但他們往往會因為理想和現實的差距而感到無法實現自己。例如,在申報科研項目時,教師考慮的是學科和理論發展的需要,而主管科研審批的行政部門考慮更多的往往是現實需要,傾向于選擇應用性較強的項目,兩者的不統一讓很多教師覺得自己不被理解。再者,高校在考評教師過程中較關注科研的數量,像發表的論文,出版的專著等等,這迫使一些優秀教師不得不放棄那些科研意義重大卻需要長期研究的項目。長期處在為“稻粱謀”還是為科學獻身的矛盾中,增加了心理壓力。

  6.教師個體心理素質欠佳,無法有效排解壓力

  首先,教師缺少心理健康知識,對自己的心理健康關注不夠,受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即便感覺到自己有了心理問題,礙于面子也不會主動尋求幫助。其次,部分教師抗壓能力差,無法正確認識自己,對自己抱有較高期望,期望無法實現時不能正確歸因,無法客觀評價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時不能理性看待,消極厭世,自暴自棄。

  三、綜合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探究緩解高校教師心理壓力的措施

  1.國家加大政策宣傳和財政投入,提高高校教師的待遇

  政府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使全社會都能了解高校教師工作的艱辛和不易,了解教師工作的特點,理解和支持教師,對他們形成合理的期望值,為他們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在提高教師社會地位的同時提高他們的福利待遇,為教師解決住房、醫療等基本生活問題,使他們無后顧之憂,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2.改善教師的工作環境

  首先,學校要致力于構建良好的校園環境,給教師提供舒適、自由的工作環境,減輕他們工作上的壓力。同時創造寬松、民主、自由的人文環境,給教師安排工作時盡可能考慮到教師的個體差異和實際情況,使每個人都能各盡其才。學校管理者要樹立服務意識,在工作中以服務者的姿態對待教師,為教師提供各種后勤保障。高校教師作為高級知識分子,相對于物質他們更看重精神上的滿足,在學校工作中明確教師的重要地位,給他們提供精神上的尊重和滿足往往能使他們形成強烈的歸屬感,能增強他們客服困難的勇氣,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其次,要改革教師評價制度,在考查教師科研成果的同時還應將人才培養的質量和學生的評價列入評價指標,以鼓勵表彰那些致力于教學工作的優秀教師。加大監管力度,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將評價過程和結果向相關人員公開,必要時給予解釋,注意溝通以免造成誤會和懷疑。另外,針對不同專業間教師交流有限的問題,學校可以創造機會讓不同專業的教師有機會聚到一起,或開展跨學科的科研項目,為教師提供合作交流的機會。

  3.引導教師關注心理健康

  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之所以有一定的普遍性,主要是因為高校教師大都缺乏心理健康的常識。我國的高校教師大都是在專業教育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專業素養較高。但由于我國以前不太關注心理健康的教育,大多數教師都缺乏心理健康知識的學習,有的甚至沒有形成這個意識。學校應該重視這方面,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通過相關的培訓幫助教師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使他們能形成這樣一種意識:遇到問題能夠采取積極有效的途徑排解心理壓力。同時,學校應該成立相應的教師心理咨詢中心,安排相關專家幫助教師建立心理健康檔案,以便防范于未然。另外,管理層面可以多開展一些娛樂活動,在豐富教師業余生活的同時增進教師間的交流和友誼。

  4.教師個人采取積極策略應對心理壓力

  教師在面對壓力時,應主動采取積極的思想策略,相信自己,樂觀、堅韌、高自我效能感地面對壓力能有效幫助處理心理壓力,并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同時,掌握有效的行動策略,面對壓力時,首先,要能正確認識壓力,認識到壓力的產生是正常現象,積極尋找壓力產生的根源,在充分分析、認識壓力的基礎上采取合適的應對策略,以積極樂觀的心態來處理壓力。其次,設定排解壓力的目標,通過行之有效的方法不斷接近或達到這個目標,避免急于求成。參加體育鍛煉也是排解壓力的一大方法,有研究表示,體育鍛煉能有效排解心理壓力。體育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優于其他的教師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另外,教師應該主動與外界溝通,避免封閉自己,相信教師彼此間在文化素質、工作經驗和教育活動等方面的共同之處能為雙方制造很多共同的話題。

  高校教師作為教育發展的主導力量,承擔者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重任,其心理健康與否關系著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進而影響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論是社會或是學校還是教師個人都應該采取積極的措施確保高校教師的心理健康發展。

【試論我國高校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及緩解對策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及對策論文12-09

幼兒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和對策12-09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問題與對策論文04-03

家園合作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問題與對策論文12-09

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論文03-27

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和對策教育論文04-03

職教學生心理健康的問題及對策分析論文12-09

00后大學生心理問題與心理健康教育對策論文11-27

對高校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思考論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