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論文
民辦高校是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舉辦的高等教育學校。民辦高等學校教育重新恢復于 20 世紀 80 年代初期,目前的民辦高校應該包括民辦學院、獨立學院和對外合作辦學等形式。中國民辦教育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1 年我國民辦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數只有 14.3 萬人,但到了 20xx 年迅猛增至393 萬人。短短幾年間規模擴大 27.48 倍。而同期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總量只增長了了 1.4 倍。
可以看到民辦高校在我國高等教育體制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為高等教育普及化做出了重要貢獻,為廣大學生提供了學習和就業的途徑。我國民辦教育的特點決定了生源質量相對較差,大多數學生是中學階段學業失敗的學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及其理論在教育教學中的運用顯得尤其重要。但是目前民辦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卻呈現出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民辦高校整體上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還沒有把這項工作放到應有的位置上《北京高校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工作建設與評估標準》規定了各高校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師生配置比例為 1:3000,這在部分公辦本科類院校可以實現,但是民辦院校大多數做不到,即便配備了相應的人員,師生比往往嚴重不足,同時還存在經費投入不足、場地建設不完善,人員培訓機制缺乏等問題,阻礙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
2.起步晚、起點低
規模和力度都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普通高等學校從20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民辦高校晚了近 10 年。專業人員的數量、技術水平、學校的支持力度、推進的速度等方面都存在嚴重不足,不能滿足日益擴大的學生對心理健康服務的需求。
3.管理機制不暢,權責不明
雖然《中國普通高等學校德育大綱》將心理健康工作歸為德育工作的一部分,但是心理健康工作與思政工作有著嚴格的區分。在公辦院校,經過長期的管理混亂后,目前主要下屬于學生處和團委,同時工作上獨立運行。而在民辦院校,心理健康工作在整個學校系統中的位置、作用、權利、責任、義務都不夠明確,使得有限資源難以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4.與其他高校、專業機構聯系相對較弱
不能充分利用外部資源發展自己民辦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發展慢,更應該大力的學習、借鑒、應用其他高校和專業機構的工作經驗、資源,但是由于發展階段的限制,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門與其他相關機構聯系相對較少,不能夠最大限度的利用外部資源來發展自身。
5.工作方法欠靈活
針對本類學生特點的教育、服務方法創新不足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研究和嘗試多在知名的公辦院校,并未廣大的高校所借鑒。但是我國民辦高校的特點決定了其生源與公辦高校生源存在較大差異,培養目標也差異顯著。因此如何根據校情、根據學生特點、根據學生需求創新出適合民辦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范式是發展的關鍵。
6.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相對薄弱
⑴ 多數研究為經驗研究,缺乏理論基礎和提升,因此可推廣性受到質疑。
⑵實證研究在近五年逐漸增多,但是研究方法存在很多值得商榷之處:大量研究借用新生心理普查的數據;且一般只討論筆者所在學校的數據,使得樣本缺乏代表性;量表使用單一,且對常模交代不清。
使得不同的研究者對同一問題的研究結論存在顯著矛盾。這樣的研究結論容易引起非專業的管理者的錯誤判斷,因此需要持續的深入的專業性強的研究以便澄清事實,給相關工作人員以借鑒。
(3)研究力量薄弱、研究人員不足,研究方法有限、研究規模較小,沒有全國范圍內的相應的調查研究,與公辦院校的研究成果相比具有較大的差距。
了解了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點,采取相應對策解決問題,以促進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快速發展。在實踐工作的基礎上,我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思考:1.加強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力爭能夠準確地掌握本類學生的心理發育發展特點及其心理需求,在這個基礎上,把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應用到教育教學的管理中,來促進學生的發展。
2.充實民辦高校的心理健康工作人員、完善心理健康的工作環境。
20xx 年《北京高校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工作建設與評估標準》(以下簡稱《建設與評估標準》)要求心理健康工作人員和學生的比為 1:3000。
足夠數量和質量的專業技術人員是保證此項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
3.加大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經費投入。
《建設與評估標準》要求專職教師培訓每年不少于 30 學時,生均經費不少于 10 元,要求有獨立的場地等,都需要經費的保障。
4.加強工作的專業化。
心理健康工作不是思想政治工作,也不能按照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和做法來做,它必須要堅持自己的工作原則和工作方法。不論是在工作的設置與人員的培養上,都要堅持科學的專業的工作態度。
5.探索適合本類學生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范式。
要充分的借鑒公辦院校 20 多年的來的豐碩成果,同時加強對自己的研究,通過對比更加準確的掌握本類學生的特點和心理需求,并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服務和教育的方式方法。
6.探索將心理學、心理咨詢的理論運用到民辦高校的日常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中,通過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來促進其成人成才。
臺灣開平餐飲學校把敘事療法的理論和方法與教育教學實踐相結合,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學成果,我們也可以有所借鑒。
7.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機構與學校其他部門的溝通合作機制。
學校是教育和服務學生的機構,每個學生都牽系著學校所有的部門,當一個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時,涉及到所有部門的配合,各部門之間溝通合作,相互理解,才能夠最大限度的保護學生和學校利益。在這個方面不論是公辦院校還是民辦院校都需要積極付出努力。
8.充分利用內外部資源。
首先,要能夠充分利用內部資源:例如,爭取領導的支持、其他部門的配合、活動經費、培訓經費和工作場地等。其次,爭取外部資源主要指充分利用社會上的公益力量,盡可能多與他們建立聯系,以獲得技術的支持。
【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論文】相關文章: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問題與對策論文11-23
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及對策論文12-09
家園合作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問題與對策論文12-09
職教學生心理健康的問題及對策分析論文12-09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11-22
淺談初中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論文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