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破陋習文章解讀
初讀感知
本文所涉及到的內容離現在的兒童生活已相當遙遠,讓學生了解纏足的知識是必經之路。所以課前讓學生進行收集資料,了解纏足陋習和相關歷史資料是少不了的一個環節。我是和同學們分別去收集資料。通過早會課作了介紹。
課上我讓學生默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重點分析了“姐姐”的前后變化、媽媽的矛盾態度及孫中山的言行!
精讀課文,走進人物
了解課文的三個人物品質特征的是走進文本的關鍵。
姐姐:
開始是“不怕吃苦,洗衣、燒飯、插秧、挑柴”,“陪孫中山一起玩。”“經常唱給他聽”讓學生在讀中感受到姐姐的勤勞和活潑。——讓學生通過讀感知到姐姐的'“好”,通過讀體現出姐姐的“好”。
后來呢!“看見媽媽正在用一根長長的布條,一道又一道地給姐姐纏足。姐姐痛苦極了,眼淚直往下流。”抓住“長長的”、“一道又一道”、“痛苦極了”、“眼淚直往下流”“再也沒有看到姐姐的笑臉,再也沒有聽到姐姐的歌聲。”反復練習朗讀,體會纏足給姐姐肉體和內心帶來的巨大痛苦。
媽媽:
“我也知道纏小腳不好,可這是祖宗傳下來的呀!女孩子不纏小腳會被人家笑話的。”媽媽無可奈何、無力抗爭的秉性盡在語言中。引導學生通過讀與孫中山對話來感知。媽媽的話要說得低沉傷感些。
孫中山:
孫中山的人格魅力主要在與媽媽的對話中得到了體現。先是質問媽媽:“你為啥要姐姐受這份罪呢?姐姐纏了腳,還能下田干活嗎?”后是反駁,“既然知道纏小腳不好,就不該去做。別人笑話怕什么!”媽媽的堅持促使“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這些只要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分角色讀,學生會逐漸認識到孫中山內心的痛苦。——正因為此,才促使孫中山當總統后首先廢除了這個殘害中國婦女上千年的纏足陋習。
走出課文,挖掘陋習,擯棄陋習
學習課文最終要學以致用,所以我讓學生找出身邊的陋習,讓我們共同改正。學生說到了過冬燒紙錢;說到了隨便扔紙屑;說到了大小便自由;說到了過馬路不走斑馬線……
讓我們共同抵制陋習,走健康人生結束課文。
【孫中山破陋習文章解讀】相關文章:
8.孫中山名言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