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一所優質的學校文章
近日,讀文質先生的書,進文質先生博,思考文質先生的話,感覺生命化教育就是教育的烏托邦。
詩意和激情是一個教育人必須擁有的教育情懷,沒有教育情懷的人來做教育,本身就是教育的一種災難。而文質先生就是既是詩人,又是對教育富有激情和夢想的人。從他的文字里,讀出的不僅僅是一種教育理想,更是一種教育的價值追求。沒有這種理想和價值追求的學校是永遠不能成為優質學校的。
一所學校是否是優質學校如何來判別呢?我認為首先要看培養的人。也就是說這所學校的學生從入校門到出校門,這期間發生了什么“化學”變化。“順民、奴性、鏟草機”是我不由自主的思維跳躍出來的字眼,這些絕對不能成為優質學校的培養目標。而“高分”也不能作為一所優質學校的遮羞布,“一俊遮百丑”所掩蓋的道德和學養缺失,是一所學校的光鮮外衣下的枯肉朽骨。
教育的原點是培養好孩子。那么好孩子的標準是什么?這是一所優質學校要明晰的一個重點。自由、博愛、不卑不亢、樂思、樂群、樂學、自理、自立、自強、熱情、熱愛、熱心……這樣的字眼,應該在好孩子身上打上烙印。
文質先生談到優質教育就是要讓每個人有“更好一點”的童年,優質學校首要確立一個明晰而重要的教育目標。按照彼得.圣吉《第五項修煉》的理念,作為一所學校,從個人愿景到學校團隊愿景應該是很清晰的、凝成合力的、并能為這個清晰的愿景去一起奮斗的,這應該是這個目標的形成過程。事實上,首先這個個人愿景和團隊愿景的統一就是一個很艱難的歷程,而這個愿景統一到一個優質學校的教育目標上來,就更復雜了。那么這個愿景的定位最根本的就應該是——培養好孩子!
一所優質的學校還要看培養人的人——我們的教師。看在這所學校里的'教師能否具有職業情誼、能否具有專業素養、能否具有可持續的專業發展力。
我們常說教育事業如何,要有事業心,仿佛看起來說教味道很濃。一說這些,有人就禁不住嗤之以鼻。我們可以把這份工作看作是職業,但是職業講究職業規范、職業道德、講究愛崗敬業。我敢肯定地說,教師這個職業絕對不能缺了職稱與工資,但職稱與工資也絕對不是我們做教師這一職業的唯一價值追求。
一所優質學校里的教師,應該有更高一些的價值追求,而這種價值追求應該稍微高出一些來,應該是出離了功利的一種精神追求,應該有一點自身價值的自我實現。在自己的專業領域里,能形成自己的專業特點,能有可持續的學習力。有人格魅力,能與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和人生歷練,能在學生的關鍵時期做關鍵他人,能成為學生的“精神領袖”。
一所優質學校還要看管理者。能否提供一種相對寬松的學術和思想交流的氛圍,能否建構一種激勵教師可持續發展的學校文化,能否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是否遵循人教育的規律,尊重生命、尊重科學的發展規律,能否創設一種和諧的團隊氛圍,能否到教師平等中的首席,學術和思想的導師。
管理者能否以資源的視野,引入更多的資源給學生做給養;能否以大教育觀的視野,吸引更多的合伙人來關注學生;能否以社會為載體以為來為目標,做學生人生導航的設計者、生命旅程的呵護著、學業與思想的引領者。
寫了這么多,突然發現,這些還是烏托邦。一所優質的學校,必須立足實際,從小事做起,從當下做起,那怕微乎其微,也要去做!
【建設一所優質的學校文章】相關文章:
5.蜘蛛人優質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