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小病不能忽視科普文章
孩子小病不能忽視 我們往往可能見到有些父母對孩子的“小病”、慢性病不重視,總認為孩子總免不了會有些小傷小病,不用治慢慢的也會好,這種現象在農村比較多見:孩子的'手被刀子割破了,敷些細土、草藥;骨折了,用板子、布條子胡亂纏綁了事;受涼感冒,捂上被子發汗;肚子痛,揉壓一下即罷等等。
這些簡單的土方處置不能全否定,但可以肯定地說,這既不科學,還會因此而延誤病情或導致殘廢等嚴重后果。
小病常是大病的根,這是人們常說的一句俗語,那么既然有這個“根”,它遲早是要“發芽”、“結果”的,最后由小病釀成大病,由一種病發展到幾種病。
例如孩子經常容易患傷風感冒,鼻咽部的細菌就有可能從咽管進入中耳,從而引起中耳炎,如治療不徹底,反復發作,還會轉為慢性中耳炎;如果耳內膿液中的細菌向上進入腦部,又可發生腦膜炎,這時往往可危及生命。看,小病的演變發展是何等厲害!那么,為什么不可以重視感冒的治療以切斷發展的途徑呢?
孩子患癤瘡或膿皰瘡,這在許多人看來是個小皮膚病,但是你要知道,它可以引起腎炎,這個病就比較麻煩,會給孩子帶來許多痛苦。蛀牙也能引起風濕病和腎炎,就是因為細菌從蛀牙侵入而發病。孩子容易患蛔蟲病,如不及早抓緊治療,有時還會讓蛔蟲從腸內鉆入膽囊或闌尾,發生膽道蛔蟲病、膽囊炎或闌尾炎,有時腸內蛔蟲多了,還會互相纏繞在一團,發生腸梗阻。
俗話說:“衣爛從小補,病從淺中醫。”做父母的千萬不可忽視孩子的“小病”。一旦發現有病就應該及早找醫生診治,不要因疏忽大意而誤了孩子的健康。
【孩子的小病不能忽視科普文章】相關文章:
4.科普文章教學安排
5.初中科普文章
6.銀耳科普文章
7.科普文章的讀后感
8.科普文章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