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隊管理的思考文章
作為電力車隊,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點都是圍繞安全行車、優質服務這一目標,為電力事業的發展提供安全運輸服務,本文嘗試探索交通安全管理綜合考核體系,建立互動長效機制,謀求構筑交通安全的平臺。
一、車隊特點與管理現狀
車隊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服務性,即為電力生產、
基建、經營、管理工作提供運輸服務,在企業各項工作中處于服務、服從的地位,既然是服務性部門,如何搞好優質服務是車隊管理的重點工作之一。二是流動性,按照企業中心工作的開展,駕駛員一年四季都是奔跑在外,管理難度大。三是高危險性,車輛在運輸中,稍有不慎就可能釀成大禍,對人民和自身的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即使自己遵章行駛,也可能會受到他方的傷害,其危險程度之高是不言而喻的。四是高處罰性,首先是處罰條款多,受罰機會多,其次是處罰額度高。五是獨立性,駕駛員往往是單個人完成任務。六是安全性,這是最低要求,也是最高要求。
目前,車隊管理面臨的大環境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變。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實施條例的出臺,不僅變違章為違法,而且承擔的法律責任輕則警告罰款,重則吊證拘留,罰款少則二百,多則二千,拘留少則七天,多則半月。因此駕駛員的工作環境更為嚴峻,為了適應形勢,車隊不得不從嚴管理,制訂的規章制度也較為嚴厲,如交警罰款不予報銷,吊證期間扣罰獎金等,以促使廣大駕駛員遵章守法,安全行車。然而法規規定,只罰不獎,內部制度規定的多罰少獎,極大地挫傷了員工的積極性。
由于車隊恢復建制后運作時間較短,雖然制訂了不少管理制度,但這些規定往往是單一分散,考核時也是單一考核。在一個年度內,只能憑公里數和安全行車天數來決定員工表現,明知有片面之嫌,但由于管理缺乏一套綜合考核體系的辦法,缺乏一套互動長效機制,只能以片蓋全,這其實是管理上的一種缺失。
二、綜合考核體系的設計
車隊駕駛員“綜合考核體系”的設計,按照“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求真務實”這一指導思想,堅持以人為本,用系統的觀點,理清交通安全的要素,權衡各要素對安全的影響度量化出考核分,然后每月統計積分,上墻公布,便于群眾監督。年度總得分的高低,基本上能說明駕駛員的綜合素質,總分前六名一次性予以重獎,并作為評選省市級先進和工資晉升的優先條件,以此來激勵員工扎扎實實做好本職工作,努力實現安全行車、優質服務這一目標。
1、安全要素,系統納入。
分析認為,影響交通安全的基本要素是:人、車、環境,按照這一思路,深入分析其安全要素是:
第一、人的要素是最主要的要素,主要包括駕駛技術和服務質量,本職工作的完成和管理制度的落實情況。
第二、車的要素:關鍵是車輛技術狀況能否始終保持良好狀態。
第三、環境。一般分為執行任務和未執行任務的環境。
因此,系統納入綜合考核體系的要素主要有:車隊有關管理規定的執行情況,駕駛員“三查”工作落實情況,車輛每次出門的檢查情況,每月一次車輛技術狀況檢查情況,春夏秋冬惡劣天氣單項檢查情況。以上五大部類系統地構成交通安全管理綜合考核體系。
2、權衡要素,量化考核。
我們認為:人、車、環境三個基本要素中,人的要素始終處于第一位,車與環境屬于第二要素,因為車輛的技術狀況由人去掌握和調配,環境也可由人去適應和改變,所以,在五大部類構成的綜合考核體系中,凡涉及“人”的要素,以十分計量,涉及“物”的要素,以五分計量,每一部類每月以100分計算,最高分可得500分,全年滿分為6000分,這樣的量化設置,雖然簡單在實踐中也可能不是十分的科學,但大體上還是比較合理的。
3、三道關口查落實
第一道關口:是出門檢查,車輛每次外出執行任務,開出車隊大門前,都必須通過嚴格的車輛技術檢查,門檢范圍涉及車輛六個部分28項內容,每一項不合格記5分。門檢還包括駕駛員自查工作未落實,由門檢查出每項不合格記10分。
第二道關口:每月一至二次交通安全稽查,時間不固定,車在家多時隨時組織稽查,包括車況情況,規章執行情況,停放、打蠟、清洗等,每月稽查考核情況上墻公布,一起警示作用,二起監督作用。
第三道關口:車輛每月一次技術狀況檢查,分五類23項內容,委托正陽汽修廠檢查,每項不合格需整改的記5分。
上述關口檢查統計結果于下月10日前,把各駕駛員每項得分上墻公布,各月得分和總得分一目了然。
4、建立互動長效機制
根據車隊實際,通過綜合考核體系的建立和嚴格的三關檢查等一整套邏輯程序,可以得出每月每季和年度的累積分,并以此為依據,設立多項獎項,以激勵先進鞭策后進,建立起一套互動長效機制。
一是月檢獎。即上述五方面檢查考核得滿分者予以
獎勵。
二是免檢獎。連續三個月門檢得滿分者,第四個月該車輛可免予門檢放行,并在免檢月內獎20分,即免檢月可得120分。
三是年榜獎。全年總得分位列前六名,予以一次性重獎1000元至2000元,并作為評選省市級各類先進和晉升工資等的優先條件。
四是節余獎。按經濟責任制考核發放月獎后的所有節余獎金,
均以綜合考核累積分作為評獎依據。
這種機制,我們認為既有互動效應,又有長期效應,因為長年把業績與工資獎金、各類評優掛鉤,因而既又約束,又有激勵,且以激勵為主。
三、機制效應
一是管理水平有所提升。建立在車隊各項規章制度基礎上的交通安全管理綜合考核體系實施后,從過去的單一考核提升到綜合考核,從隨意性較大的定性考核提升到程序式量化考核,從以前的制度管理提升到現在的機制管理,我們認為這是管理方面的一大進步。
二是員工積極性提高,由于對駕駛員的標準高了,要求嚴了,尤其是業績與精神、物質互動,因此壓力也大了,使得駕駛員的主動性、責任心、積極性都有所提高。
三是管理措施容易落實。以前抓落實往往靠督促,是被動型的落實,現在抓落實往往是主動型的自主落實。如要求駕駛員出車前的檢查這一要求,在以前往往得不到落實,但門檢制度實施后,如被查出本屬自查而未查的問題,即行記分登記最終影響到自己的業績,也就是意味著收入的減少和評優機會的丟失。
四是車況質量相對保證,安全系數相對提高。每天門檢,每月稽查等一系列的措施,使得車輛技術狀況能保持良好狀態,交通安全系數也相對提高了。
雖然上述四個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就制度自身而言,還有許多不健全的地方,主要是交通安全三個基本要素中,納入考核體系的環境要素較少,而人、車要素較多,或者說靜態要素多,動態要素少,說明設計水平還較低。其次是要素量化的準確性和合理性方面存在缺陷,因為車型不一,新舊不一,因而量化準確性難度很大,有待于實踐中總結、提高、完善。
我們認為,車隊管理的最終目標是安全行車、優質服務,而要達成這一目標,光靠思想工作是不行的,光靠制度管理也是欠缺的,還必須建立一套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互動長效機制,才能約束和激勵駕駛員的思想真正與管理目標一致。而機制建設,我們才剛剛跨出第一步,離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要求還相差很遠,等待我們求真務實,繼續探索。
作為電力車隊,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點都是圍繞安全行車、優質服務這一目標,為電力事業的發展提供安全運輸服務,本文嘗試探索交通安全管理綜合考核體系,建立互動長效機制,謀求構筑交通安全的平臺。
一、車隊特點與管理現狀
車隊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服務性,即為電力生產、
基建、經營、管理工作提供運輸服務,在企業各項工作中處于服務、服從的地位,既然是服務性部門,如何搞好優質服務是車隊管理的重點工作之一。二是流動性,按照企業中心工作的開展,駕駛員一年四季都是奔跑在外,管理難度大。三是高危險性,車輛在運輸中,稍有不慎就可能釀成大禍,對人民和自身的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即使自己遵章行駛,也可能會受到他方的傷害,其危險程度之高是不言而喻的。四是高處罰性,首先是處罰條款多,受罰機會多,其次是處罰額度高。五是獨立性,駕駛員往往是單個人完成任務。六是安全性,這是最低要求,也是最高要求。
目前,車隊管理面臨的大環境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變。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實施條例的出臺,不僅變違章為違法,而且承擔的法律責任輕則警告罰款,重則吊證拘留,罰款少則二百,多則二千,拘留少則七天,多則半月。因此駕駛員的工作環境更為嚴峻,為了適應形勢,車隊不得不從嚴管理,制訂的規章制度也較為嚴厲,如交警罰款不予報銷,吊證期間扣罰獎金等,以促使廣大駕駛員遵章守法,安全行車。然而法規規定,只罰不獎,內部制度規定的多罰少獎,極大地挫傷了員工的積極性。
由于車隊恢復建制后運作時間較短,雖然制訂了不少管理制度,但這些規定往往是單一分散,考核時也是單一考核。在一個年度內,只能憑公里數和安全行車天數來決定員工表現,明知有片面之嫌,但由于管理缺乏一套綜合考核體系的辦法,缺乏一套互動長效機制,只能以片蓋全,這其實是管理上的一種缺失。
二、綜合考核體系的設計
車隊駕駛員“綜合考核體系”的設計,按照“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求真務實”這一指導思想,堅持以人為本,用系統的觀點,理清交通安全的要素,權衡各要素對安全的影響度量化出考核分,然后每月統計積分,上墻公布,便于群眾監督。年度總得分的高低,基本上能說明駕駛員的綜合素質,總分前六名一次性予以重獎,并作為評選省市級先進和工資晉升的優先條件,以此來激勵員工扎扎實實做好本職工作,努力實現安全行車、優質服務這一目標。
1、安全要素,系統納入。
分析認為,影響交通安全的基本要素是:人、車、環境,按照這一思路,深入分析其安全要素是:
第一、人的要素是最主要的要素,主要包括駕駛技術和服務質量,本職工作的完成和管理制度的落實情況。
第二、車的要素:關鍵是車輛技術狀況能否始終保持良好狀態。
第三、環境。一般分為執行任務和未執行任務的環境。
因此,系統納入綜合考核體系的要素主要有:車隊有關管理規定的執行情況,駕駛員“三查”工作落實情況,車輛每次出門的檢查情況,每月一次車輛技術狀況檢查情況,春夏秋冬惡劣天氣單項檢查情況。以上五大部類系統地構成交通安全管理綜合考核體系。
2、權衡要素,量化考核。
我們認為:人、車、環境三個基本要素中,人的要素始終處于第一位,車與環境屬于第二要素,因為車輛的技術狀況由人去掌握和調配,環境也可由人去適應和改變,所以,在五大部類構成的綜合考核體系中,凡涉及“人”的要素,以十分計量,涉及“物”的要素,以五分計量,每一部類每月以100分計算,最高分可得500分,全年滿分為6000分,這樣的`量化設置,雖然簡單在實踐中也可能不是十分的科學,但大體上還是比較合理的。
3、三道關口查落實
第一道關口:是出門檢查,車輛每次外出執行任務,開出車隊大門前,都必須通過嚴格的車輛技術檢查,門檢范圍涉及車輛六個部分28項內容,每一項不合格記5分。門檢還包括駕駛員自查工作未落實,由門檢查出每項不合格記10分。第二道關口:每月一至二次交通安全稽查,時間不固定,車在家多時隨時組織稽查,包括車況情況,規章執行情況,停放、打蠟、清洗等,每月稽查考核情況上墻公布,一起警示作用,二起監督作用。第三道關口:車輛每月一次技術狀況檢查,分五類23項內容,委托正陽汽修廠檢查,每項不合格需整改的記5分。上述關口檢查統計結果于下月10日前,把各駕駛員每項得分上墻公布,各月得分和總得分一目了然。4、建立互動長效機制根據車隊實際,通過綜合考核體系的建立和嚴格的三關檢查等一整套邏輯程序,可以得出每月每季和年度的累積分,并以此為依據,設立多項獎項,以激勵先進鞭策后進,建立起一套互動長效機制。一是月檢獎。即上述五方面檢查考核得滿分者予以[]獎勵。二是免檢獎。連續三個月門檢得滿分者,第四個月該車輛可免予門檢放行,并在免檢月內獎20分,即免檢月可得120分。三是年榜獎。全年總得分位列前六名,予以一次性重獎1000元至2000元,并作為評選省市級各類先進和晉升工資等的優先條件。四是節余獎。按經濟責任制考核發放月獎后的所有節余獎金,
均以綜合考核累積分作為評獎依據。這種機制,我們認為既有互動效應,又有長期效應,因為長年把業績與工資獎金、各類評優掛鉤,因而既又約束,又有激勵,且以激勵為主。三、機制效應一是管理水平有所提升。建立在車隊各項規章制度基礎上的交通安全管理綜合考核體系實施后,從過去的單一考核提升到綜合考核,從隨意性較大的定性考核提升到程序式量化考核,從以前的制度管理提升到現在的機制管理,我們認為這是管理方面的一大進步。二是員工積極性提高,由于對駕駛員的標準高了,要求嚴了,尤其是業績與精神、物質互動,因此壓力也大了,使得駕駛員的主動性、責任心、積極性都有所提高。三是管理措施容易落實。以前抓落實往往靠督促,是被動型的落實,現在抓落實往往是主動型的自主落實。如要求駕駛員出車前的檢查這一要求,在以前往往得不到落實,但門檢制度實施后,如被查出本屬自查而未查的問題,即行記分登記最終影響到自己的業績,也就是意味著收入的減少和評優機會的丟失。四是車況質量相對保證,安全系數相對提高。每天門檢,每月稽查等一系列的措施,使得車輛技術狀況能保持良好狀態,交通安全系數也相對提高了。雖然上述四個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就制度自身而言,還有許多不健全的地方,主要是交通安全三個基本要素中,納入考核體系的環境要素較少,而人、車要素較多,或者說靜態要素多,動態要素少,說明設計水平還較低。其次是要素量化的準確性和合理性方面存在缺陷,因為車型不一,新舊不一,因而量化準確性難度很大,有待于實踐中總結、提高、完善。我們認為,車隊管理的最終目標是安全行車、優質服務,而要達成這一目標,光靠思想工作是不行的,光靠制度管理也是欠缺的,還必須建立一套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互動長效機制,才能約束和激勵駕駛員的思想真正與管理目標一致。而機制建設,我們才剛剛跨出第一步,離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要求還相差很遠,等待我們求真務實,繼續探索。
【車隊管理的思考文章】相關文章:
1.學會思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