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文章讀后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愛國文章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愛國文章讀后感1
《我愛祖國山和水》中描繪了祖國的千山萬水,其中就有令人向往的花果山、美麗無比的云臺山、久負盛名的濠河……
先來看看花果山吧,花果山是西游記中孫悟空的故居。那里的山道蜿蜒曲折,山巒相映,綠樹紅花,陣陣誘人的清香撲鼻而來,林間的小鳥歡快地歌唱,流淌的小溪清澈見底,就像一幅鳥語花香的山水畫。接著,孫大圣的宮殿——水簾洞便展現在眼前。
走進洞,洞內很寬,有三間房子那么大,從洞內向外看瀑布,瀑布仿佛就是一面銀色的屏幕。再瞧洞中的石猴栩栩如生:“孫悟空”坐在正中的“寶座”上,頭戴紫金冠,身披袈裟袍,兩只火眼金睛熠熠發光,旁邊還有許多侍奉他的“小猴子”。離開水簾洞便來到了花果山的最高峰——玉女峰,玉女峰云霧迷蒙,如同來到了仙境;俯視東海,藍天和大海連成一色,格外美麗……
游完了花果山來云臺山玩玩吧。首先來到小寨溝,那里到處是巍峨的高山,它們聳立在天地之間,巨石林立,千姿百態。有的像千層餅,重重疊疊;有的像萬卷書,層次分明;還有的卻像能工巧匠雕刻過似的',亂中有序……前面的山上流下許多瀑布:有的像一塊塊白布懸掛在山腰,聲似琴音,鏗鏘悅耳;有的從山的縫隙里涌出,如絲如帶,像珍珠像翡翠,粼光流彩……
緊接著來到老潭溝,這里有著聞名于世的落差三百一十余米大瀑布,很遠就聽到海潮般的呼嘯聲,遠遠望去就像一匹白練掛在半空,又像一匹脫韁的野馬從天而降;在瀑布腳下,昂首仰望瀑布,只見水流從陡峭的山崖上飛瀉而下,令人驚心動魄……
再說說南通的濠河,濠河是南通的護城河,如果把南通比作少女,那么濠河便是少女脖子上的一條翡翠項鏈。濠河水清澈見底,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金光閃閃,像灑了碎金一樣。岸邊鮮花遍地,綠樹成蔭:碧綠的柳樹,金黃色的迎春花,粉紅的挑花……各色各樣。不遠處還有一座座高樓大廈,倒影在河水中構成了一幅美麗無比的圖畫。夜幕降臨,五顏六色的霓虹燈亮了起來,反射在河水中,宛如無數條彩蛇在游動。此時此刻,人們泛舟河上,談笑風生,歡快的笑聲在河面上久久回蕩……
這就是我們的祖國,一個多姿多彩的祖國!一個千姿百態的祖國!一個美不勝收的祖國!生活在這樣的祖國,我無比自豪。今后我一定要好好努力,奮發圖強,回報祖國,讓祖國變得更加美麗富強!
愛國文章讀后感2
最近,我讀了一篇關于愛國的文章,名叫《我代表我的祖國》。它主要寫的是我國著名的畫家徐悲鴻在1919年到1927年去歐洲留學。在留學期間,他曾經受過外國學生的歧視和挑釁,但他為了證實自己不是一個弱者,中國也不是一個弱國,而從早上畫館開門到晚上畫館關門一直在里面不停地臨摹畫家的優秀作品。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當他進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的第一年,他的畫就受到了法國藝術家的好評,在幾次考試中,他都取得第一名,當他的畫在巴黎展出時還轟動了美術界……
現代著名畫家徐悲鴻(1895--1953)年輕時(1919-1927)曾留學歐洲,學習西方的繪畫藝術。其間,為了祖國的尊嚴,為人沖和謙遜的徐悲鴻曾親自向一個洋學生挑戰賭造詣。
本世紀二十年代,中國人在許多西方人眼中不過是個愚昧無知的材料。那時,中國留學生在外國,不僅經濟上困難,政治上也倍受歧視。一個和徐悲鴻一同就學的洋學生看不起徐悲鴻,甚至公然對徐悲鴻說:“中國人愚昧無知,生就當亡同奴的材料,即使是把你們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這種放肆的挑釁,深深激怒了懷有滿腔愛國熱血的徐悲鴻,他嚴肅地對那個洋學生說:“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國,你代表你的國家,等學習結業時,看到底誰是人才,誰是愚才?”
從此,徐悲鴻懷著為我中華民族爭光、為中國人爭氣的決心,發奮努力,埋頭學業。他經常到羅孚宮、凡爾賽等巴黎各大博物館臨摹世界名作,一去就是一整天,不到閉館的時間不出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通過刻苦學習,徐悲鴻進入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的第一年,他的油畫就受到法國藝術家弗拉蒙先生的好評。
接著,在一次競賽考試中,他又獲得第一名。1924年,徐悲鴻的油畫《遠聞》、《悵望》、《簫聲》、《琴課》等在巴黎展出時,轟動了巴黎美術界。這時,那個趾高氣揚、歧視中國人、當面向徐悲鴻挑釁的洋學生,與徐悲鴻比較學業,已是望塵莫及了,只得乖乖地承認自己不是對手。
這篇文章它贊揚了徐悲鴻刻苦學習,為國爭光的精神。并教育了我們不要輕易放棄,要刻苦學習將來做一個愛國的人才,為國家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