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文章賣木雕的少年有感
《買木雕的少年》這篇課文是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我”到非洲旅行時,想買一個木雕作紀念,又擔心路途遙遠,木雕沉重,只好放棄了這個打算。為了不讓我帶著遺憾離開非洲,賣木雕的少年等待在賓館前,送給我一個方便攜帶的木雕小象墩,從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靈。本組課文共有《太陽是大家的》《一面五星紅旗》《買木雕的少年》和《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四篇課文,其中前三篇是精讀課文。本單元的訓練主題是“國際理解與友好”。
下面把我聽向大采老師執教《買木雕的少年》一課后的收獲和感受匯報給大家:
我認為向老師在這節課上做到了:
1、緊扣學段教學目標,把握單元教學目標,圍繞本文教學重點進行有效教學。
細讀小學語文中學段的教學目標,針對“閱讀教學”有如下要求: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
向老師在本課堂中處理運用很好。如文中“愛不釋手”一詞,除了引導學生書面理解還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用“愛不釋手”說話來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愛不釋手”的意思,然后又回歸課文理解其在文中的意思,這樣把一個詞請出來放進去的理解過程,充分尊重了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理解能力,而且遵循了深入淺出的教學原則。同時在教學“遺憾”一詞時,向老師先要求學生(1)自我理解“遺憾”之意;(2)用“遺憾”說一句話;(3)用神態表達“遺憾”之意。通過這樣三部曲“遺憾”一詞就讓學生自我淋漓盡致地理解了。正逢此時,老師要求學生(4)讀課文3-7自然段,聯系上下文找出描寫“遺憾”的句子,(5)通過“補白”的形式引導學生理解“遺憾”(6) 再讀文中兩次出現“遺憾”引導學生揣摩體會其不同之意,從而為贊美中非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作下鋪墊,有效體會了“遺憾”一詞在全文中的意義所在。
2、合理有效地加強了語言文字訓練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中年級閱讀應讓學生學會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
向老師在本節課中就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本文中有許多四字詞語,而積累四字詞語并學會恰當運用也是本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向老師在本節課中讓學生初讀課文感知大意的情況下,有意挑出第一自然段描寫瀑布美景的句子,讓學生通過讀句子找詞語引出四字詞語,再讓學生在整篇課文中去找,當學生找出這些詞語時,老師相機用課件顯示,并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朗讀詞語,在讀中教給學生解詞方法,領會詞語本身之意及在文中的表情達意,做到了一箭多雕。當學生對詞語有所感悟理解時,老師順勢要求學生運用相關詞語描寫非洲木雕。讓積累與運用有機結合,有效融通。在“潤物無聲”中引導學生積累并教會其運用。足見老師別具匠心的構思與設計。像這樣的例子還很多,例如理解“愛不釋手”“遺憾”等詞語并適時說話以達到合理運用。一節語文課堂中諸多地方滲透了語言文字的訓練,既加強了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又為其閱讀與寫作能力的培養打下堅實基礎。讓“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養”這一理念得到了有效實踐。
3、適時教給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語文學習貴在“積累與運用”,所以“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習語文的方法很重要。向老師在本節課中也有效體現了,如讓學生在由淺入深讀四字詞語時要求學生讀出詞語的節奏、停頓,在讀中想象畫面,把每個詞語讀出一幅畫面或場景。這實際上在教學生用心靈去讀書,讓學生在感受祖國語言文字魅力的同時提高語文素養。還有在引導學生初步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時,老師引導學生從整體入手總覽全文,在師生共同學習中理清文章思路,然后抓主去次讓學生學會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等。所有這些都有效滲透了學習方法的傳遞。
4、不足:針對這篇課文,因其背景遠離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學生對其地域文化特點以及中非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知之甚少,所以課前布置學生搜集、了解、積累相關資料非常重要,只有課前充分準備,有效調動學生情感,激起學生閱讀此文了解本文內容的期待之情才能讓其情感有效蓬勃于課堂之中。
【聽文章賣木雕的少年有感】相關文章:
5.少年的文章
7.少年勵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