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隨筆
幼兒教育隨筆1
午餐時段,先吃完飯的孩子搬著椅子到走廊內坐下來看書,或者安靜地玩一些毛絨玩具,這是我們班的一條規則。最近幾天,卻總是有幾個“不安分”的孩子,不時離開小椅子,跑到玻璃窗前,隔空抓一把,又興奮地回到座位上,幾個人一起哈哈大笑。孩子們在做什么?別擾亂了安靜的進餐秩序!我有些擔心,遠遠地盯著孩子們的舉動。教室的玻璃窗上布置了孩子們的泥工作品,蘋果、香蕉、葡萄、菠蘿……遠遠看去,就像是一個水果店。孩子們飛奔到窗前,伸手一抓,又握著拳頭跑回去,幾個人湊在一起嘰嘰喳喳說個沒完。難道孩子們在“買水果”?我似乎有點理解他們了:雖然只是假模假樣地伸手在空中抓一把,卻可以想買什么就買什么,多開心呀!或許,讓孩子們快樂的原因,就在于這小小的自由吧。我為什么不能改變一下規則要求,讓孩子們多一點點游戲的自由?
于是,我沒有制止孩子們的“頑皮”行為,而是湊過去和他們一起玩了起來:“我是水果店的老板娘,你們來買的人太多了,我的店里擠不下……”孩子們七嘴八舌地告訴我:“你別急,我們可以輪流來買!”很快,孩子們就用體育游戲中“拍手接力”的辦法解決了這個問題:先請兩個小朋友手拉手一起去買,回來時拍一下另兩個小朋友的手,他們就接著去買,依次輪換。瞧,水果店里秩序井然,孩子們輕松自由地玩著,不時有孩子把拳頭伸到我面前:“老師,給你一個蘋果!”哈哈,我也跟著孩子們享受到了一份悠閑自得的快樂!
是的,改變一點規則,多給孩子一點自由,我們就能享受到和孩子一起自主游戲的快樂。我想,只有老師成為孩子們的游戲伙伴,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規則制定者,孩子們才會獲得真正的游戲自由。
幼兒教育隨筆2
從選擇學前教育這個專業,到幾年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從考上六城區的教師編制,到參加新教師的培訓講座。一步一步地,我正在朝著成為一名合格新老師的方向努力邁進。想到自己將以老師的面貌面對那么多雙天真純潔、渴求知識的眼睛,心里難免會對自己產生質疑:我能照顧好他們嗎?能帶給他們想要的知識與快樂嗎?我的工作能讓家長滿意嗎?我能成長為一名受人尊敬的優秀教師嗎?太多的顧慮在頭腦中閃現,直到聽完了那么多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們的講座,眼前一下子豁然開朗,心中漸漸有了目標和努力的方向,有了小小的信心和滿滿的希望。
作為一名新手老師,我們沒有經驗,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容易被誤導,做事容易變成紙上談兵。首先我們需要調整自己的心態,調整自己的工作狀態。都說實踐出真知,所以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只是一個參考,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經驗是慢慢積累的,教學方法是從經驗中一點點總結的,常反思,常總結,有一套適合自己和孩子們的教育方法,才能從教學中成長,從日積月累中慢慢蛻變。
記得是一位游小的青年優秀教師說的“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有了一種積極的教育態度,再加上凡事做好準備,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努力探索和實踐。我想,我們的能力一定可以不斷提高。
新手老師上崗了,有沖勁和熱情是一定的,即使受了打擊也不會氣餒。我們有夢想,知道越挫越勇才能成功。我希望今后的自己可以將這份熱情和執著一直保持下去,也希望成為我的動力的,是孩子們健康的成長和快樂的發展。如果有幸成為一名優秀的老師,那么孩子們燦爛的笑容就是對于我最大的欣慰。
幼兒教育隨筆3
今天中午我給小朋友分飯時發現林林小朋友的桌子上劃有很多的彩筆色,我沒有立即發火,裝作沒看見。等小朋友吃完飯后,我說:“今天吃飯時,小朋友們表現的都很棒,不但碗里的飯吃的很干凈,而且很講衛生。”小朋友聽了我的話顯得很高興。我繼續說:“可是,有一個好朋友卻高興不起來,我聽見它在偷偷地哭。”小朋友聽了我的話,你看我,我看你。我說:“我聽見小桌子的哭聲了,它說小朋友們不愛護它,它幫助小朋友們學習、吃飯、寫字,有的小朋友卻在它身上亂寫亂畫,小朋友們都愛講衛生,它也愛講衛生。”聽完我說的話,我發現林林不好意思了,他趕緊找來抹布邊擦邊難為情的說:“老師,我再也不畫桌子上了。”我和小朋友都為他鼓掌。
面對孩子的錯誤,尤其是反復強調過的,教師往往會不冷靜。這樣,不僅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而且會教會孩子處理問題的不良方法。因此,教師應利用巧辦法來處理,這樣效果更好。
幼兒教育隨筆4
在開展自主性游戲的探索中,我們在幼兒園3米寬的走廊里不加裝飾、不設玩法地把各種材料分類擺放,期望看到屬于幼兒自己的游戲。游戲開始后,我們在小班組看到的游戲景象是這樣的:幼兒把材料鋪滿地面,把一些材料從長廊的一頭搬到另一頭,把各種材料堆疊在一起……在這條看上去"亂糟糟"的長廊里,究竟在上演怎樣的故事呢?
●雜貨鋪和流動商販
桐桐和艾艾在長廊的地上鋪上地墊,將保鮮膜紙筒、紅酒瓶桶、露露飲料罐整齊地擺放成一排,還小心翼翼地在每個露露罐上放上一個海洋球,然后,對從這里經過的小朋友說:"歡迎來到我們的雜貨鋪!"我好奇:"請問雜貨鋪里都有什么呀?"桐桐興奮地介紹道:"這里有各種口味的冰激凌,粉色是草莓味的,綠色是獼猴桃味的,黃色是香蕉味的。老師,你喜歡什么味兒的冰激凌呀?"原來,他們不是在簡單地擺放,而是在創設游戲情境(圖1)。
兜兜一只手拿著保鮮膜紙筒放在嘴邊當擴音器,另一只手拿著裝滿各種顏色海洋球的紅酒瓶桶。他邊喊著"快來買呀,快來買呀,新鮮百分百,快來買呀,快來買呀,新鮮好吃的飯團",邊從長廊的這頭走到那頭。原來,他不是在長廊里閑逛,而是像一個流動商販一樣在沿街叫賣呢!
●溜冰鞋
孩子們通常會用長廊里的紙磚來搭建,可吉吉卻將兩塊紙磚踩在腳下前行。她的游戲很快吸引同伴來模仿。一開始,他們小心地向前挪動著,慢慢地,動作幅度越來越大,前進的速度也越來越快。看到我,他們還開心地問我:"老師,看我溜冰溜得怎么樣?"原來,他們不是不愛惜游戲材料,而是用它來玩不一樣的游戲(圖2)。
●小花和高塔
妮妮蹲在地上,把原本鑲嵌在地墊上的圓形泡沫塊一個個摳下來,擺放在花形泡沫墊的花瓣和花心的位置。然后,她向身邊的淘淘介紹說:"這是我的小花。"接著,她搬來3個紙盒,換了一個姿勢,將擺好的小花小心翼翼地端到紙盒上。之后,她把另一個花形泡沫墊也放在紙盒上,像之前那樣將圓形泡沫塊擺放在花形泡沫墊上,又做了一朵小花。原來,她不是在隨意地擺弄,而是在有意識地表現美、創造美(圖3)。
芊芊先拿了4個露露罐擺放成4個角,再拿一個泡沫地墊覆蓋在上面;接著,又拿了4個露露罐放在地墊的四個角上,再往上面擺放了一個地墊,如此越壘越高。芊芊的"高塔"吸引了同伴的目光,幾個男孩兒也參與到壘"高塔"的游戲中。順順拿來露露罐直接放到地墊中間,轉身又去取露露罐。芊芊看到后,將順順擺放在中間的露露罐挪到地墊一角,接著往上擺。大家在地墊的三個角擺放好露露罐,果果拿來一個紅牛罐放在地墊的第四個角上。芊芊看到后,把紅牛罐換成露露罐,然后又往上搭了一個地墊。就這樣,他們有的負責取材料,有的負責往上壘,芊芊則專門負責糾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座比他們還高的"高塔"建成了(圖4)。
雅雅看到芊芊和同伴的"高塔",也學著搭建起來。有的露露罐放不穩,她就慢慢移動露露罐直到不倒。往上搭到第三層時,由于下面的露露罐擺放得不齊,"高塔"重心不穩,全倒了下來,雅雅馬上重新搭建。由于露露罐擺放得不齊,在搭到第三層時,"高塔"又倒了。雅雅不灰心,再次重新開始。這次,她更加小心,在第一層放了兩個地墊,這樣"高塔"的"地基"看上去穩了許多。在之后的搭建中,露露罐倒了許多次,雅雅也搭建了許多次,直到活動結束,她一直在嘗試著。
在搭建的過程中,幼兒有想象、模仿、探索、合作的行為,還有投入、堅持、敢于挑戰、不怕困難的學習品質。原來,這不是單純的建構,而是快樂自主的成長過程。
一條看上去"亂糟糟"的長廊里上演著精彩的故事。我們用眼睛來觀察幼兒的行為,用耳朵來傾聽幼兒的話語,用心來感受幼兒的情感,于是,我們驚喜地看到了亂象背后的一個又一個真相。這些"亂象"讓我們重新認識了幼兒的游戲。我們相信幼兒游戲的價值不僅僅在于知識、技能的學習,更在于能力、情感與學習品質的發展。想要讀懂幼兒的游戲,我們需要讓自己的心返老還童,讓自己的觀念返璞歸真,發現幼兒的興趣,尊重幼兒的想法,推動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在自主性游戲中,我們收獲的將是幼兒真真切切的快樂童年。
幼兒教育隨筆5
一、不要禁錮孩子去選擇,否則會讓孩子很退縮
所有的孩子都喜歡吃巧克力,我的兒子也不例外。偶爾,孩子拿一塊巧克力非常高興地在那里吃,特別開心。可是,他奶奶是個非常嚴謹的人,她就會馬上過來詢問孩子:“你怎么又吃巧克力呀?”奶奶會告訴孩子巧克力吃了會壞牙,會上火,反正巧克力帶給孩子美味的感覺就全都沒有了。其實,吃巧克力就是一種愉悅的心情,但是,孩子吃的時候已經沒有愉悅的心情了,他瞻前顧后,吃巧克力都有一種負罪感,小心翼翼的。我就覺得特別掃興。
孩子現在3歲,他會這樣跟我說:“媽媽,我可不可以吃一塊巧克力?我就吃一小塊。”“媽媽,你可不可以給我講一個故事?故事非常短,你就給我講一個吧!”我感覺孩子越來越退縮的,這種禮貌讓我覺得特別不舒服。我不知道長期這樣會給孩子什么樣的影響,只是隱隱覺得已經挺可怕的了。
二、在孩子選擇時,商量的過程很重要
我也經常會給兒子小楠定一些規則,現在,小楠上幼兒園大班了,他很習慣我跟他商量著解決一些問題,于是,商量變成了我們生活的一種常態。我和孩子去超市,孩子也會告訴我他想買什么,會跟我商量,我可能會回應他說,這個可以買,那個不可以買。比如說,小楠想要買一本書時,他會對我說:“媽媽,我想買這本書。”然后,我會想想,權衡一下這本書是否值得買回家。有時候,我會商量著說:“我出大部分錢,你出小部分錢吧。”小楠會特別高興。我覺得,有限定的自由選擇會讓孩子感覺很安全。媽媽這時候如果能帶著他做一件他喜歡做的事情,孩子就會很滿足,覺得自己很有能力。我覺得商量的過程對孩子來說很重要。
三、只有給孩子嘗試的機會,孩子才能知道自己真正的需要
提到孩子不吃某種蔬菜時,很多媽媽會很困惑:這時候是逼著孩子吃,還是答應孩子不吃?其實,父母有的時候,也會不愿意吃某些東西。大人同樣也會說:“這個是我不愛吃的。”為什么父母能夠選擇自己愛吃的東西,孩子就不能選擇呢?
我覺得,孩子不愛吃的東西可以少吃,沒有必要逼著孩子吃掉你認為有營養的所有東西。其實,孩子有偏好也很正常。可是,我們的原則是孩子不愛吃可以少吃,但不能完全不吃?因為孩子在從小到大的每個階段口味也會發生變化,媽媽也無法得知孩子是不是真的不愛吃。比如說,我的兒子小時候不愛吃茄子,可是他現在就很愛吃茄子了。所以我主張讓孩子都嘗嘗,也許哪天他就愛吃了。媽媽可以鼓勵孩子去嘗試,多嘗試才會有選擇,才會知道自己到底喜歡吃什么,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
四、和孩子分享他的選擇會增加孩子的幸福感受
我朋友的女兒純純覺得自己的媽媽是世界上最好的媽媽。純純說,同學的媽媽都不會帶他們去吃漢堡,不會給他們買薯片。因為媽媽們覺得那些是垃圾食品。但是,我的朋友很有童心,她有時也會饒有興趣地跟孩子去麥當勞買一堆薯片,偶爾滿足孩子的愿望。她還會和女兒一起看櫻桃小丸子,跟女兒一起買零食吃,這個女孩在她們班里面是所有孩子都羨慕對象,她也覺得特別幸福。我覺得好吃的,媽媽和孩子一起分享,美味會加倍的。
五、給孩子選擇的自由需要更多關注孩子的內心
對孩子來說,交流的過程其實比是否吃到了漢堡、薯片更重要。心理學研究表明,實際上這些表面的現象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過程中的關系處理。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媽媽真的去關注孩子了,去分析琢磨,去用心了,對孩子來說,就足夠了,這便是愛了。
媽媽常常會碰到這樣的事情:孩子有時候要一件東西,媽媽覺得孩子是在無理取鬧,這時媽媽要停下來想一想,孩子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很多情況下,孩子實際需要的是愛的.感受。孩子同樣需要被關注、被尊重、被理解。要到沒要到對孩子來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這個事情的過程中是不是能夠得到愛。再小的孩子也是如此。
1、尊重孩子的選擇,找到給孩子心理和身體營養的平衡點
有時孩子拼命要一件東西,他是在替換他沒有得到的愛。媽媽在考慮到孩子身體的充足的營養的同時,也要關注孩子心理的充足的能量。如果媽媽能夠給孩子充足的能量,就會在小事情中找到取舍的平衡點,讓孩子自己去選擇,并從中得到小小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比方說,媽媽大部分時間不會讓孩子多吃糖,媽媽會告訴孩子,糖吃多了對身體不好。但是,媽媽也不要完全禁止孩子吃糖。如果孩子有小朋友來玩時,媽媽可以允許孩子給小朋友拿出糖來,讓孩子跟小朋友一起分享。
我覺得孩子童年和父母互動非常重要。他可以表達自己的愿望,有自己的一些權利,但是他也知道這些都不是隨意的。父母也要表達他們的愿望,父母要有決策權。媽媽應該讓孩子在選擇的過程中去發現自己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多給孩子嘗試的機會。這么多好吃的,到底我喜歡吃哪個?孩子需要挨個去嘗嘗,嘗完了他我才知道:“哦,原來這是我喜歡的。”
2、既要鼓勵孩子去嘗試,又要培養孩子承擔后果的勇氣
孩子常常會想做一些客觀上不太可能成功的事情,比如說,孩子想畫畫,但資質不夠。這時候,媽媽就會很猶豫:如果孩子多年后才悟到自己根本沒有畫畫的天賦和激情,那時孩子該怎么辦?
關于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媽媽還是應該給孩子提供選擇的機會。人生沒有固定的模式,如果將人生坐標放在一個比較寬廣的背景下,成功的標準就非常多了。但是,在這些標準之中有一個不變的標準,那就是內心的體驗。其實,無論在別人看來成功與否,自己內心的體驗是最重要的。這種體驗也是每一個媽媽希望自己孩子擁有的,因為,每個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
我想,如果媽媽是出于本能和愛,給孩子提供了這樣一個選擇的機會。當她經歷了之后,她才會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判斷,才會更了解自己的需求,才會做出真正的選擇。而因為有媽媽的愛和信任作為后盾,孩子的內心能量就會很充足,他便有勇氣去面對自己的選擇和選擇所帶來的后果,他便敢于去承擔。
最后,我想說,理解孩子,是媽媽給孩子自由選擇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開始,也是媽媽培養寶寶選擇能力的心的開始。當我們帶著愛開始去理解、信任孩子的時候,我們便會擁有這份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喜悅。
幼兒教育隨筆6
幼兒園教學反思:哭,有時是件好事
早晨,孩子們都高高興興地走進了幼兒園。可今天的丹丹卻在座位上不高興。班上的小朋友去跟你說話,你也不理,我忙過去問你:“怎么了,為什么不高興呀?”我的話還沒說完,你就傷心地哭起來
“今天該我拿小圖書和小朋友分享了……可是我忘帶了。”
我說:“沒關系,老師原諒你,明天記住帶過來好嗎?”你使勁點點頭。
我對你能為忘帶小圖書這件小事如此重視而表揚了你。
你的哭不是因為你嬌氣,也不是因為膽小,而是一種幼兒特有的責任感的體現。現在的孩子最缺的就是責任感。“圖書事件”雖然小,但從另一個角度反映了你對待事情認真的態度。我也從中受到啟發:培養孩子責任感應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
幼兒教育隨筆7
在聽了王美芳教授的幼兒社會技能培養的理論與實踐后,感到收獲很多。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社會關系是人生存和發展的基石,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對一個人的健康成長具有重大的意義。兒童的社會技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他們是否能夠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因此,在探討兒童社會技能發展規律的基礎上,采取科學的方法培養兒童的社會技能,是促進兒童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
現代社會對人的要求決定了我們對兒童青少年的教育不僅要傳授科學知識、發展學科能力,而且還要培養兒童的社會技能,提高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現在的孩子有些存在社會技能問題,由于成人的一些不恰當教育方式,導致孩子們普遍存在自私、任性的現象。如:我班的季天宇,在家里是爺爺、奶奶、父母的掌上明珠,要什莫給什莫,說一不二!然而來幼兒園后也是一個小霸王,看到別的小朋友拿這個好東西,他就搶過來占為己有,如果別的小朋友不給他,他就大打出手。所以,經常和小朋友發生戰爭,在小朋友們間的“人緣”極差。
聽了王教授的課以后,我想在以后的教育教學中,多教他們學習有效的交往技能,培養他們的社會技能,幫他們建立和維持好良好的同伴關系,學會靈活的采取恰當的策略解決同伴間的沖突,讓他們日后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并取得較大的社會成就!
幼兒教育隨筆8
1、什么都想得第一的孩子
我們班的王旭小朋友特別的聰明、可愛,不論老師在上課時提出問題,還是平時的一日活動中,他都是積極地參與和發言,我們老師也都很喜歡他。今學期我們班開設了分享閱讀,這個活動的特點就是在上課時,給每個孩子發言的機會,從而鍛煉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王旭表現得特別的積極,每次老師的提問他都是把手高高舉起來說“老師,我;老師,我;剛開始我們老是覺得挺好的,給其他的孩子帶個頭,老師也給予他及時的表揚,讓其他的小朋友像他學習。
隨著我們活動的開展,每個孩子在上分享閱讀的時候都喜歡發言了,這樣一來王旭發言的機會就少了,在后來的課上老師發現他精力不集中了,在別的小朋友發言的時候,他總是不認真地聽。為了這個問題,我曾經與他交流過,告訴他學會傾聽別人的講話,是對別人的尊重,還告訴他,他發言的時候老師和小朋友們都認真地聽,而且給予了及時的表揚。
在一次親子活動時,當時我們組織了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與的一個游戲。在游戲當中根據比賽規則,第一名的小朋友和家長會得到一張獎狀(其實我們根據每個孩子在平時的一些表現,都給他們準備的獎狀,只是為了增加游戲的興趣性,才制定了這個規則),結果在游戲中他和媽媽沒有得到獎狀,因為每組的比賽就只有一個第一名。我們老師覺得沒有什么,反正最后都會有禮物的,可就在我們游戲進行中,王旭的媽媽過來跟我們老師要獎狀,說什么王旭沒得到獎狀不高興了,非要跟我們老師來要,我給他媽媽作了解釋,他媽媽也就回去了,最后每個孩子都有了自己的獎狀和禮物。
可就在元旦放假回來之后的幾天,每天早上他媽媽都來說王旭不知道為什么,最近不愿意來幼兒園。當時我也沒有多想,以為是元旦放假在家呆的,可一次早上與他媽媽交流才發現,原因就在元旦的游戲比賽。他第一次比賽時沒得到獎狀,聽他媽媽這么一說以及他在班里的一些表現,我跟他媽媽做了一次深刻的談話。
孩子有爭強的表現是很好,可是什么都想第一,在一個這么多孩子的班級中的不大現實。他媽媽說在家不論是吃飯、穿衣服、洗刷他都要第一才行,要不然他就不干,從他媽媽的話語中可以看出來,對孩子是比較嬌慣的。當時我告訴他媽媽我們一起努力,遇到這樣的事情慢慢的告訴他,不要讓孩子感到我們是在限制他,而是讓他明白,許多的事情是不能按自己想的去做,讓他學會看到別人的優點的長處。經過一段時間老師和家長的努力,王旭每天來幼兒園又很高興了。
2、寶貝們都有自己的精彩
有一天上美術課——畫太陽,活動一開始,我講了太陽和小花的故事,以此來引起幼兒的興趣。接著,我又示范了太陽的畫法,不一會兒,在五顏六色的小花的襯托下,紅彤彤的太陽升起來了,孩子們睜大眼睛,全神貫注的看著,我猜想一會兒孩子們保證會出色的完成任務。
我想錯了,把孩子們估計的過高了,因為是小班的孩子們,他們對繪畫沒有一點的基礎,繪畫時大部分孩子們束手無策,我應該在上課前多搜集一些圖片,讓孩子們觀察太陽的形象,孩子們就都能獲得有益的經驗來支撐活動。那么,活動的過程也會變得愉快。
教師們,我們要尊重孩子們,尊重孩子們的身心發展規律、尊重他們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把這些實實在在的落實到教學之中。
我們要相信孩子是會長大的,現在他們喜歡看“貓捉老鼠”“機器貓”那就讓他看吧,過了這個年齡段,他就會讀魯迅、朱自清的作品——這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強迫不得。
一天戶外活動時,我和孩子們在做游戲《老鷹抓小雞》,我扮演雞媽媽,帶領著一群小雞,游戲進行著,我感覺后背癢癢的。一看,原來是興彥的小手在拽我的毛衣,我給他使了個眼神,繼續游戲。可是不一會兒,他又拽我的衣服,我有些生氣了:“興彥,你為什么拽我的衣服”他指了指我的后背“老師,你的肉露出來了,我想給你蓋一下,不然會著涼感冒的”。我內疚、我激動,我把興彥攬在懷里,心不平靜。
有多少次,我記不清了,我們以為孩子調皮而誤解了孩子,讓孩子們在無奈中失去了自我。
孩子們需要我們的體驗和理解,我們要把權利還給孩子們,蹲下身子仔細的觀察,傾聽孩子們的心聲。我們不要放過每一個孩子,因為孩子們都有自己的精彩。
3、幼兒入睡趣事
今天是托班孩子入園的第二天,午睡時間又到了,張祎明照樣哭得很厲害。不肯進寢室。(第一天為了不影響其他幼兒入睡,把把他抱到了其他教室)為了讓孩子盡快適應幼兒園的作息制度,總這樣不是辦法。“張祎明,我們去睡覺”“不,我不睡覺”他一邊哭一邊說。“好吧,我們不睡覺,就坐在床上,好嗎?”“那好吧”一聽不睡覺張祎明不哭了。我領他來到床前坐下“張祎明,我們把鞋子脫掉吧”“不,我不脫”“不脫鞋子會把床弄臟的”“不,我不想脫”“那好吧,如果不想脫鞋就要躺下,不能坐著”“那好,我躺下”為了不脫掉鞋子,他聽話的躺下了。“張祎明,你是想蓋上被子還是脫掉鞋子?”“還是蓋上被子吧”。就這樣,張祎明順利的睡著了。我認為,對剛入園的孩子來說循序漸進式很重要的,要針對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盡快的讓孩子們適應幼兒園的生活規律融入到大集體中來。
幼兒教育隨筆9
1 不要小看了孩子
家有一小女,雖然很調皮,但是很惹人喜愛。最近,電視動畫片正播放《大耳朵爺爺》,說的是大耳朵爺爺是天上的神仙,來人間尋找二十八星宿輪流掌管天上的事情。在看電視的過程中,她突然問我:“媽媽,我是什么星座?是處女座嗎?”我說:“我不知道啊!”她突然說:“媽,到底是你親生的嗎?連這都不知道!”我無語了。
2 善用“鼓勵”
對兒童良好的行為或其表現結果做出肯定、贊許或鼓勵,將會增強幼兒的勇氣和信心,激發孩子積極的情緒。
比如:一名幼兒隨手揀起掉在地上的玩具,教師應馬上給予表揚:你真是個愛惜玩具的好孩子。一名幼兒扶起了另一名不小心摔倒的幼兒,鼓勵他是個助人為樂的好孩子等。這種日常生活中的積極鼓勵和愉快的情緒反應,強化了兒童這種偶發的社會行為,達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3 由孩子撕本子想到的
現在,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很優越,孩子們對自己的東西也就隨便破壞,看到就覺得可惜,家長們也經常對我說:“本子、鉛筆是剛買來的,又不知道哪兒去了,還要向家長要。”面對這樣的情況,我覺得該從一點一滴做起。第一,說服教育,讓孩子明白東西都是來之不易的;第二,講故事時引導幼兒不浪費財物,要懂的愛惜。小朋友們都學過古詩《憫農》,應該向他們學習;第三,時常檢查幼兒的物品是否丟了,如果丟了應及時處理。
4 用故事教育孩子
劉明洋是我班的調皮孩子,他學東西很快,尤其上課,他總是坐不住,我給他講一些道理,可他就是聽不進去,依然我行我素。他最喜歡聽故事,我就用故事來告訴他,把他的一些故事串在里面講給小朋友們聽。我說:“有個小男孩,他很聰明,可就是不聽老師的話,有時學習的時候不認真聽,你們說這樣能學習好嗎?他的愿望是長大了想當科學家。”他好像意識到我在說他,雖然不像其他孩子一樣上課認真,可比以前好多了。
5 久違的表揚
表揚是一種藝術,作為一名幼兒老師更應該很好的利用表揚這門藝術。今天我開始反思,最近我有點吝嗇我的表揚,孩子們的出色表現好像被我的眼球選擇性的丟掉了。面對那些調皮的孩子我還是一貫性的沒有耐性地說著你能不能這樣那樣,可想而知沒有效果。夢輝好動,坐不住,但是我講故事時他專心的聽著,我立即對他進行了表揚,沒想到他竟然一上午都表現很出色。永遠不要吝嗇你的表揚,孩子們是在激勵中成長的!
幼兒教育隨筆10
高爾基說過:“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教師是愛的使者,因為“愛”,學生的成就和幸福成為了自己的收獲;因為“愛”,昔日的學生成為了今天的朋友.作為教師,應讓愛與微笑永遠充滿自己的心田,用愛與微笑教書育人,培養好祖國的下一代.
在一次主題教育活動《“開心帽”和“生氣包”》中,首先我給孩子們介紹了兩位新朋友.他們分別是“開心小姐”和“煩惱先生”.孩子們與兩位新朋友玩起了“擊鼓傳花”的游戲.游戲要求是:鼓聲停止時拿到了“開心小姐”的小花的小朋友,要說出一件讓自己最快樂的事情.拿到“煩惱先生”的手帕的小朋友,要說出一件讓自己最不快樂的事情.
孩子們快樂的游戲著,并且與大家分享了最讓自己開心和不開心的事.朋友們,你們猜,我們班的小寶貝最開心和不開心的事分別是什么?~~猜出來了嗎?大部分孩子的心聲是:“最開心的事”是家人帶自己出去玩(寶貝們的快樂真的是很簡單很純樸,你們覺得呢);“最不開心的事”是父母吵架或老師不高興了……
朋友們是否覺得有點震驚呢?當聽到孩子們說出自己的心聲時,我也有些驚呆了.原來孩子們最不開心的事情不是父母不給自己買玩具,也不是做錯事情被老師批評.而是父母和老師在不經意間帶給孩子的情緒影響.作為老師的我,頓時體會到:其實孩子們時時刻刻都在關注著你的表情、關心著你的情緒.原來自己的一時“不高興”會在孩子小小的心靈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時刻提醒自己:每當走進幼兒園時,都應該要收拾起自己的壞心情,把生活中那些不愉快的瑣事都拋開.用甜美的微笑去迎接每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天使.用微笑去感染每一個純真、善良的孩子.
【幼兒教育隨筆】相關文章:
1.小班幼兒教育隨筆
2.中班幼兒教育隨筆
3.大班幼兒教育隨筆
4.中班幼兒教育隨筆
5.托班幼兒教育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