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小吃瑣記隨筆
就在我埋頭開始“下牙”(非下手也)時,身邊一陣歡呼,我大驚,不知所措,覺得自己做錯了什么。俄頃,馬上坦然:原來妙穗遇到了昔日的同窗好友,她們逛夜市也逛到這里來了?粗齻兊挠H熱勁,我十分感慨:年輕真好啊!他們能夠一口氣吃下那么大的一個雞排,真是有本錢打底呢。而我,吃吃停停,半個雞排下肚,就再也無法消受了,手里的半塊雞排成了負擔。說句實在話,雞排確實很好吃,盡管你可以把它歸入“垃圾食品”一類,盡管它的個頭大得讓我實在無法“完勝”。
為什么雞排要做得那么大?我想這是誰也說不太清楚的。至少,做得小,那就辜負了“豪大大”的美名了。難怪所有的雞排店都打出一行字:本店雞排,一律不切。
我們開始從原路返回入口處(車在那里等著)?次?guī)缀酢鞍幢粍印,秀瑋指著一個攤位里的一只大面盆對我說:“大哥,試試這個。”面盆里湯湯水水的,一小塊一小塊淺褐色的“果凍”擠擠挨挨,上面浮著幾只檸檬!按蟾缒`會了,這可不是果凍,上面的也不是檸檬,這是臺灣特產(chǎn),叫愛玉!蔽覇枺骸跋窆麅鲆粯拥臇|西是用瓊脂(一種果膠)凝結的吧?”我顯得很自信。然而秀瑋的答案卻是否定的:“不是。愛玉是山里的一種植物,要制作愛玉凍,得先將愛玉籽裹在紗布里放在冷開水中浸泡,不斷搓揉,等到它的果膠被擠出來后,不消一會兒,透明、滑軟的愛玉凍就成了。加冰塊和各種配料,一杯香氣潤喉、清爽可口的飲品,絕對讓人愛不釋手。”攤頭招牌上寫著許多品種可供選擇,有:粉圓加愛玉、愛玉加鮮奶、綠豆加愛玉、愛玉冰,等等。我點的是愛玉冰。手持一杯吮吸著,深深為之陶醉。這真是妙不可言的'飲品。我想到的是,哪一天這件妙物能大規(guī)模地引進大陸,那么,風靡一時的珍珠奶茶就可以退位了,因為無論品質(zhì)還是味道,愛玉都更自然,更爽口,更勝一籌。
重走老路,我格外注意來時忽略的一些我認為有特色的小吃,自然,我心目中的“特色”,權重很大者在于名稱的“好玩”。比如,生炒花枝。我不解。秀瑋說:“所謂花枝,就是魷魚的爪!蔽颐靼琢,看到花枝和一些花花綠綠的蔬菜在一個鍋里翻炒,以為是一道小菜,就此別過。又比如,大餅包小餅。我問老板有什么說法。老板見我不像要買的樣子,倒也沒有顯出不耐煩,比畫著,只是話說得非常簡潔:“把大的餅包住小的餅咯!边@也不夠奇妙,轉(zhuǎn)身就走。后來,回到賓館上網(wǎng)檢索,發(fā)現(xiàn)自己大大的魯莽了。
按照比較正統(tǒng)的說法,赴臺旅游者到士林夜市,若要品嘗小吃,有幾樣不可輕易放過:一是生炒花枝;一是士林大香腸(含大腸包小腸);一是大餅包小餅;一是蚵仔煎或蚵仔面線;一是廣東粥;一是藥燉排骨。
生炒花枝是士林首選,大塊的新鮮魷魚花枝和胡蘿卜、筍片一起快炒,勾薄芡,做成羹湯,再加醋和糖調(diào)味;士林大香腸被稱為“士林夜市的美食地標”;大餅包小餅,據(jù)說是“臺灣最有趣的小吃”,它也不像老板告訴我的那么簡單,而是在大張面皮中包小油酥餅,小油酥餅內(nèi)的餡則分甜咸兩種,甜的有豆沙、芋頭、棗泥等,咸的則有花生、咖喱等,吃起來風味相當獨特;蚵仔煎(或蚵仔面線),新鮮蚵肉和其他食材合作,特點在于鮮嫩;廣東粥乃由新鮮蚵仔、油條、蛤蜊、花枝、瘦肉、皮蛋等食材一鍋煮,料豐味鮮;藥燉排骨,當然是中藥材和小排骨燒成的啰。
這些士林小吃“代表作”,我都錯過了。然而要說遺憾,也未必。理由是,對我來說,存在的,并非全都合理。舉例說,生炒花枝,其近于菜,從小吃的角度我不會添加關注;士林大香腸雖然有名,但讓一個外鄉(xiāng)人去首選自己非常熟悉的東西(香腸),不現(xiàn)實;大餅包小餅,比較容易撐飽,其非以一當十之物,食者采取“圍魏救趙”之策,以實現(xiàn)“美味最大化”,也在情理之中;蚵仔煎(或蚵仔面線)和廣東粥,在大陸有所接觸,即使有欠純正,想象空間畢竟有限;藥燉排骨,是否就是肉骨茶?若是,此刻,更不會嘗鼎一臠了?傊,飲食這件事,在特定的時空當中,往往是“既生瑜,何生亮”的,況且,來日方長,機會還有,著什么急?
【臺灣小吃瑣記隨筆】相關文章:
1.高三瑣記隨筆
2.王村瑣記散文
3.瑣記讀后感
4.京城瑣記的散文
5.圣誕瑣記初中作文
7.瑣記的讀后感
8.瑣記初中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