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說明文順序的三大寫作指導
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尤其是說明文,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以傳授科學知識為根本任務,介紹事物,闡明事理,說明事物運動、變化、發展規律的文章體裁。你寫這類作文時總是沒有思路?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明文順序的三大寫作指導,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說明文順序的三大寫作指導
首先要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征,其次最重要的是運用合理的說明順序。所謂合理的說明順序,是指能充分表現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順序,也是符合人們認識事物、事物規律的順序。常見的說明順序有:
1、時間順序。即按照事理發展過程的先后來介紹某一事物的說明順序。凡是事物的發展變化都離不開時間,如說明生產技術、產品制作、工作方法、歷史發展、文字演變、人物成長、動植物生長等等,都應以時間為序。比如我們中學課本中有一篇《景泰藍的制作》,它就是按照景泰藍的制作過程中“做胎――掐絲――燒制――點藍――燒藍――打磨――鍍金”的時間順序來說明的。
2、空間順序。即按照事物空間存在的方式,或從外到內,或從上到下,或從整體到局部來加以介紹,這種說明順序有利于全面說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說明某一靜態實體(如建筑物等),常用這種順序。我們課本中的《核舟記》就是按照船體――船頭――船尾――船背的空間順序來寫的;《故宮博物館》按照先總后分的順序,先概括說明故宮建筑物的總體特征,然后再具體介紹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御花園,而在介紹每一座建筑物的時候,則又按照先外后內、先上后下的順序。這樣安排合乎人們觀察事物的習慣,是最合理的順序。
3、邏輯順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內在邏輯關系,或由個別到一般,或由具體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現象到本質,或由原因到結果等等一一介紹說明。不管是實體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樹木、器物等,還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觀點、概念、原理、技術等,都適用于以邏輯順序來說明。如課本中的《死海不死》、《向沙漠進軍》,都是運用邏輯順序來說明事物的。凡是闡述事物、事理間的各種因果關系或其他邏輯關系,按邏輯順序寫作最為適宜。
說明文的說明順序
1、時間順序
。1)作為文章常見的記敘、說明順序之一。根據事理發展過程的先后,來介紹某一事物的說明順序。
。2)只要是事物的發展變化都離不開時間,比如說明工作方法、歷史發展、文字演變、生產技術、產品制作、人物成長、動植物生長等等,都要用時間為序。
2、空間順序
。1)根據事物空間結構的順序來說明,可以從外到內,也可以從上到下,還可以從整體到局部來加以介紹。
。2)這種說明順序有利于全面說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說明某種靜態實體,一般是用這種順序。
3、邏輯順序
。1)根據事物或事理的內部聯系,以及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來安排說明順序,這種順序一般用于事理說明文,這是也是常見的說明順序之一。
。2)事物的內部聯系包含因果關系、層遞關系、主次關系、總分關系、并列關系等,認識事物或事理的過程就是指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等等。
說明順序的作用
1、時間順序
。1)它在文章中使用恰當的話是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說明清楚,讓讀者一目了然,因此在文章時間順序也是一種獨特技巧。
(2)這樣不僅可以讓人很好的了解時間上下的關系,還可以更好的知道事情發生發展的順序。
2、空間順序
。1)有利于全面說明事物各個方面的特征,一般說明某種靜態實體,比如建筑物等,就常用這種順序。
。2)空間順序是根據先外后內、先上后下的順序。這樣安排也合乎人們所觀察事物的習慣,也是所有順序中最為合理的順序。
(3)空間順序,是按空間部位的順序說明事物的構造或建筑物的構造,所以這種順序一般用于對群體事物的說明。
3、邏輯順序
根據事物內在聯系安排材料,來進行說明,可以用邏輯順序。事理說明文是用來闡述事理的,所以用邏輯順序有利于說明得清楚明白。
說明文的特點
說明文的特點是“說”,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識性。這種知識,或者來自有關科學研究資料,或者是親身實踐、調查、考察的所得,都具有嚴格的科學性。為了要把事物說明白,就必須把握事物的特征,進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質屬性,即不僅要說明“是什么”,還要說明“為什么”。應用性說明文一般只要求說明事物的特征,闡述性說明文則必須揭示出問題的本源和實質。
說明文常見的修辭及作用
說明文修辭及作用:比喻
。ㄒ唬└拍睿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彼此有恰似點,便用一事物來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種修辭格。
。ǘ┙Y構:
比喻的結構,一般由三部分組成,即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體(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詞(比喻關系的標志性詞語)組成。
。ㄈ嫵杀扔鞅仨毦邆涞臈l件:
1、甲和乙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否則不能構成比喻。一個句于是不是比喻,不能單看有沒有喻詞,下列幾處情況,雖有喻詞,但不是比喻。
、偻愊啾取@纾核男愿窈芟衲赣H。
、诒硎静露取@纾哼@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郾硎鞠胂。例如:每當看到這條紅領中,我就仿磚置身于天真燦漫的少年時兒。
④表示舉例的引詞。例如:社會主義的中國,在黨的陽光照耀下,涌現出許多英雄人物,像雷鋒、焦裕祿等。
2、甲乙之間必須有恰似點。
(四)比喻的種類
1、明喻。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像、似、仿佛、猶如”等聯結,有時后面還有“似的”、“一樣”等詞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例如:
葉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體喻征都出現,中間用喻詞·,”是、成了、變成”等聯結,有時暗喻不用喻詞。暗喻的典型形式為:甲是乙。
例如:更多的時候,烏云四合,層巒疊蟑。
除此暗喻還有許多變體值得注意:
、俦倔w和喻體是并歹、關系。例如:從噴泉里噴出來洋,(“花”修飾“海洋”)
②本體和喻體是注釋關系。例如:我愛北京——祖國的心臟。
3、借喻。不出現本體,直接敘述喻體。借喻的典型形式為甲代乙。例如:
獨有英雄驅虎豹,更元豪杰怕熊羆
4、博喻。連用幾個比喻共說明一個本體。例如:
這種下筆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緊不過的了,正如蓋房子首先要打好圖樣,作戰首先要訂好計劃一樣。
。ㄎ澹┍扔鞯淖饔
1、化平淡為生動;
2、化深奧為淺顯;
3、化抽象為具體;
4、化冗長為簡潔。
說明文修辭及作用:比擬
。ㄒ唬└拍睿
比擬是把甲事物模擬作乙事物來寫的修辭方式。包括把物當作人來寫(擬人);把人當作物來寫(擬物)和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擬物)幾種形式。事實上,前一種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兩種形式則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二)種類:
1、擬人。例如:女人坐在小院當中,手指上纏絞著柔滑修長的葦眉子,葦眉子又薄又細,在她懷里跳躍著。
2、擬物。例如:指導員講得真來勁兒。嘎子豎起耳朵聽。
。ㄈ┍葦M的作用:
1、色彩鮮明;2、描繪形象;3、表意豐富。
。ㄋ模┻\用比擬應注意事物本身的特征。
。ㄎ澹┍扔骱捅葦M的不同點。
1、比擬是仿照“擬體”(被模擬的事物)的特征摸寫本體,重點在擬;比喻是用喻體比方本體,重點在“喻”。
2、比擬中,本體和“擬體”彼此交融,渾然~體,本體必須出現,”擬體”一般不出現;比喻的本體和喻體一主一從,本體或現或不現,而喻體必須出現。)
說明文修辭及作用:借代
。ㄒ唬└拍睿
借代是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的修辭方式。這種修辭方式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人或事物。
。ǘ┙璐姆N類:
1、用事物特征代本體事物。例如:紅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個老娘……
2、具體代抽象,例如:槍桿子里面出政權。
3、專名代泛稱。例如:我們的時代需要千千萬萬個雷鋒。
4、形象代本體。例如:上面塵著兩個老爺,東邊的一個是馬褂,西邊的一個是西裝。
5、部分代整體。例如:吟罷低同元寫處,月光如水照紹衣。
6、結果代原因,例如:專弄文墨為壯士捧腹。(“捧腹”是“笑”的結果)
7、資料代本體。例如:五十年間萬事空,懶將白發對青銅。
。ㄈ┙璐淖饔茫
1、以簡代繁;2、以實代虛;3、以奇代凡;4、以事代情。
。ㄋ模┻\用借代需要注意。
必須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對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應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體和本體事物不能同時出現。
。ㄎ澹┙栌髋c借代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1、相同點:它們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體不出現。
2、不同點:借代的作用是“稱代”,即直接把借體稱為本體,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雖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總是喻中有代。構成借代的基礎是事物的相關性,即要求借體和本體的某些方面的相似。借喻可改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說明文修辭及作用:夸張
(一)概念:
夸張是為達到某種表達需要,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著意擴大或縮小的修辭方式。
。ǘ┓N類:
夸張可分為三類,即擴大夸張,縮小夸張,超前夸張。
1、擴大夸張:故意把客觀事物說得“大、多、高、強、深……”的夸張形式。例如: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2、縮小夸張:故意把客觀事物說得“小、少、低、弱、淺、……”的夸張形式。例如:一個渾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兩把刀,刺得老栓縮小了一半。
3、超前夸張:在時間上把后出現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張形式。例如:農民們都說:“看見這樣鮮綠的茵,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來了。
。ㄈ┛鋸埖淖饔茫
1、揭示本質,給人以啟示。
2、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
3、增強聯想;創造氣氛。
(四)運用夸張要注意以下三點。
第一,夸張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礎和生活的根據。下面運用的夸張腳下地球當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第二,夸張不能和事實距離過近,否則會分不清是在說事實還是在夸張。
第三,夸張要注意文體特征,如科技說明文、說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張,以免歪曲事實。
說明文修辭及作用:對偶
。ㄒ唬└拍睿
對偶是用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意思的修辭方式。
。ǘ⿲ε嫉姆N類:
1、正對。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補、相襯的對偶形式。例如:
a、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類皮厚腹中空。
2、反對。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對的對偶形式。例如:
b、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3、串對(流水對)。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的對偶形式。例如:
c。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
根據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對偶分為嚴式對偶和寬式對偶,嚴式對偶要求上下兩句字數相等,詞性相對、結構相同、平厭相對、不重復用字。如例句曲。寬式對偶對嚴式對偶五條要求只要有一部分達到就可以,不很嚴格,如例句c。
。ㄈ⿲ε嫉慕Y構:
1、成分對偶。例如:
然而我的壞處,是在論時事不留面子,泛銅弊常取類型,而后者尤與時宜不合。
2、句子對偶。例如:
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騖齊飛。
(四)對偶的作用:
便于吟誦,易于記憶;用于詩詞、有音樂美;表意凝煉,抒情酣暢。
(五)對偶與對比的不同點;
1、對比的基本特點是“對立”,對偶的基本特點是“對稱”。
2、對偶主要是從結構開工上說的,它要求結構相稱,字數相等;對比是從意義上說的,它要求意義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結構形式如何。
3、對偶里的“反對”(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保┚鸵饬x說是對比,就形式說是對偶,這是修辭手法的兼類現象。)
說明文修辭及作用:排比
(一)概念:
排比是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證據一致的短語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來加強語勢強調內容,加重感情的修辭方式。
。ǘ┡疟群头N類:
1、成分排比
即一個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組成排比。例如:
延安的歌聲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2、分句排比
即一個復句的各個分句構成排比。例如:
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清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3、單句排比
例如:
八路軍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趕下海。解放軍穿草鞋,把蔣家王朝踢下臺。如今八連穿草鞋,把香風毒霧肢下踩。
4、復句排比。例如:
如果我們能夠研制出一種類似鷹眼的搜索、觀測技術系統,就能夠擴大飛行員的視野,提高他們的視敏度。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鷹眼視覺原理的“電子鷹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遠程激光制導武器的發射。如果能給導彈裝上小巧的“鷹眼系統”,那么它就可以象雄鷹一樣,自動尋找、識別、追蹤目標,做到百發百中。
。ㄈ┡疟鹊淖饔茫
1、內容集中,增強氣勢;
2、敘事透辟,條分縷析;
3、節奏鮮明,長于抒情。
(四)排比與對偶的區別:
1、對稱性與平列式。對偶是二個語言單位,而排比是三個以上語言單位。對偶必須對稱。排比要求結構大體相似,字數要求不甚嚴格。
2、排比經常以同一詞語作為彼此的揭示語,使排體互相銜接、給人以緊湊、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對偶句上下兩聯是不重字的。
3、對偶以要求平仄對仗為佳,排比則無此要求。
說明文修辭及作用:反問
為了加強語氣,用疑問句的形式表示確定的意屋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例如:
就說蔣筑英吧。已經經過了這樣長久的考驗,跑他入黨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省委的追認滿足么?(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我呢,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的地方嗎?(用否定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反問與設問的區別:
1、設問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問則明砌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內容。
2、反問的作用主要是加強語氣,設問的作用主要是提出問題,引起注意,啟發思考。
設問
設問是明知故問、自問自答,或提出問題不需回答的修辭方式。設問的基本特點是“無疑而問”,設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啟發思考。例如:
社會生產力有這樣巨大的發展,勞動生產率有這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學的、技術的力量。
【說明文順序的三大寫作指導】相關文章:
說明文的寫作順序12-09
說明文的寫作指導11-17
說明文寫作指導教案12-08
說明文寫作指導與分析12-07
英語寫作之說明文指導12-08
寫作指導:說明文開頭十一法12-07
小學生說明文的寫作指導12-07
高中語文說明文寫作指導12-03
說明文常見的說明順序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