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冬至的養生方法
進入冬至節氣,預示冬季最寒冷的時候到了,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數九寒天,這時人們就需要更加注重養生。冬至要怎么養生呢?下面就隨小編來學習一下吧!
冬至如何養生
日常飲食:應“三多三少”
冬至臨近,天氣寒冷干燥,萬物都已蘊藏,因此人的身體也需要進行滋補,而冬至也被人稱之為最佳的滋補時節。
據從事餐飲工作十余年的一級廚師駱龍港介紹,冬至時節飲食宜多樣,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食品。飲食宜清淡,不宜吃濃濁、肥膩和過咸食品。冬天陽氣日衰,脾喜溫惡冷,因此宜吃溫熱的食物以保護脾腎,宜少量多餐。同時應注意“三多三少”,即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多,糖類、脂肪、鹽少。
精神調養:要養心和保護身體陽氣
“養生重點是要養心。”據寶雞市疾控中心主管健康教育工作的姚樂毅介紹。冬至養生,要靜神少慮,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不要強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長期“超負荷運轉”,積勞成疾。姚樂毅表示,冬至前后睡好“子午覺”很重要,除了保證夜間睡眠,午飯后可適當打個盹。
寶雞市人民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李振榮表示,春夏為陽,氣候溫熱;秋冬為陰,氣候寒冷。人也隨著四時氣候的變化,而發生生理上的變化。冬季的'3個月份,是陽氣收藏的時期,天氣非常寒冷,應重視保護身體的陽氣,不要使陽氣過度耗散。
增強抵抗力:熱而不燙的水泡腳
入冬以后,有人經常會覺得腿腳冰涼,中醫也認為,“風寒腳下生”。李振榮建議,每天堅持用熱水泡腳,可以疏通經絡,解表散寒,達到緩解手腳冰涼,擴張毛細血管、促進腦部供血等作用。尤其是冬至后,配合養生的各種要訣,每天堅持泡腳可以增強身體的抵抗力。
熱水泡腳并非人人適用,患有腳氣的人常用熱水泡腳,容易造成傷口感染;糖尿病患者和心腦血管患者也不宜熱水泡腳。同時泡腳的水溫不宜過高,熱而不燙即可,水溫過高容易破壞足部皮膚表面的皮脂膜,使皮膚角質層干燥甚至皸裂。
體育鍛煉:瑜伽、慢走、太極拳等
冬至市民應早睡晚起,等陽光出現才外出活動,“冬季天氣寒冷,晨練過早容易使人體受寒冷空氣刺激,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姚樂毅建議,可將晨練安排在早上7點到9點這個時間段。高血壓患者如果晨練太早,氣溫太低會使血管驟然收縮,導致血壓迅速升高,可能引起心絞痛發作。
冬季不宜進行高強度的體育鍛煉,運動時讓身體發熱或微微出汗即可,比如瑜伽、慢走、太極拳比較合適。
冬至女性保暖食物
1、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低溫會加速體內維生素的代謝,飲食中應及時補充。如維生素A能增強人體耐寒能力;B族維生素有利于正常代謝;維生素C可提高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維生素E可以使血液循環順暢,調整體內激素平衡。因此,飲食中可增加動物肝臟、胡蘿卜、南瓜、粗雜糧、深綠色蔬菜、水果、堅果以及海魚、豆制品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2、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專家稱,有些食物比其它食物更能刺激產熱。比如高蛋白質食物,它們比含淀粉或含脂肪的食物更能增強攝食產熱作用,因此更為保暖。富含蛋白質的菜肴就如同添加到火爐里的燃料,能讓人倍感溫暖。但要選擇低脂蛋白質,如魚肉、家禽和瘦肉,或者在湯或燕麥片里加些植物蛋白粉,以免攝入過多的脂肪和熱量。
3、富含碘的食物
碘是合成甲狀腺素的`重要原料。甲狀腺素能夠促進身體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轉化成能量,從而產生熱能,抵御寒冷。因此,可適當多吃點海帶、紫菜、海蜇、貝殼類等含碘豐富的食物。此外,黑芝麻、葵花子、乳制品、葉類蔬菜等富含氨基酸的食品也有助于提高人體抵御寒冷的能力。
4、富含礦物質的食物
怕冷與飲食中礦物質缺乏有關,鎂、鋅、鐵等礦物質是人體產熱不可或缺的。而根莖類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礦物質,如胡蘿卜、山芋、青菜、藕、土豆等,可將它們與肉類御寒食物一起食用。此外,鐵是參與造血的重要原料,怕冷的女性應多吃富含鐵質的食品,如牛肉、魚、蛋、黑木耳、大棗等,能提高對寒冷的抵抗力。
【冬至的養生方法】相關文章:
冬至養生短信11-24
冬至養生句子05-05
冬至養生的文章04-03
冬至養生問候短信10-18
冬至節氣養生短信12-19
冬至養生短信大全08-28
【精華】冬至養生短信11-13
冬至節氣養生短信12-02
冬至養生菜的做法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