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夏生活小常識
初夏是夏季的第一個月,在初夏,有哪些好的生活小常識呢?有關初夏有什么健康的養生常識呢?對于初夏更好的生活方式應該是怎樣的呢?接下來就讓陽光網小編來為您介紹吧。
小心脾胃受損
很多人在夏天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胃腸道問題,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入夏后人體胃口自然變差,消化功能本來就隨天氣受影響;另一方面,由于人們貪涼嗜好冰寒的食物,刺激腸胃,使胃受到強烈的低溫刺激后,血管驟然收縮,血流量減少,從而影響胃腸道消化液的分泌,導致生理功能失調。很多老人、兒童以及消化功能不良者就往往在夏季出現腹部疼痛、胃炎等情況。
從養生方式來說,在夏季養護脾胃,最好能多進稀食,吃粥喝湯,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此外,新鮮蔬菜水果能補充足夠的維生素、水和無機鹽。在食物中,清熱利濕的食物有西瓜、苦瓜、桃、烏梅、草莓、西紅柿、黃瓜、綠豆等,這些都有一定消暑作用。而從冰箱里取出來的食物,最好不要急著吃,應在常溫下放一會兒再吃,且一次不要吃得太多,特別是老年人、兒童及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人更應少吃或不吃。
初夏時節注意預防菌痢
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最常見的腸道傳染病,除與蒼蠅繁殖活動有關外,還與夏季氣候適宜痢疾桿菌繁殖、天熱人們喜歡吃生冷食品引起腸胃功能紊亂有關。控制菌痢的關鍵是早發現,早治療;其次應搞好環境衛生、飲食衛生和個人衛生,加強對飲食、水源管理,消滅蒼蠅,不吃生冷蔬菜,不吃不潔瓜果,不吃腐敗變質或不新鮮的食物,養成飯前便后洗手的習慣。
初夏時節氣候干燥,人易上火,所以口瘡患者在這一時節會陡然增多。發生口瘡的誘因除了干燥的氣候,焦慮、緊張、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攝入不足也很有關系。癥狀嚴重的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用局部燒灼、涂抹口瘡藥膜和服用維生素B2等方法進行治療。
此外,初夏還要注意預防流行紅眼病。此病潛伏期短,受感染后24小時內發病,自覺雙眼劇烈疼痛,畏光流淚,有異物感。得了紅眼病,一要防止傳染,二要及時治療。患者的洗漱和擦拭物品要專用,尤其在集體場所,更要做好各項隔離工作。預防紅眼病的關鍵是,在高溫高濕的初夏,一定要注意個人衛生和眼部保健,少去人多的場所,避免接觸傳染源。
多喝水、少喝飲料
據營養專家介紹,初夏天氣都比較干燥,人體每天的進水量應達到2000—2400毫升。由于早上人體血液濃度非常高,容易形成血栓,所以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應該喝一杯水。一天水分的補充和保持也是很重要的,保持體內足夠的水分可以清洗腸道,預防上火。不宜用飲料代替水,汽水、果汁、可樂等飲料中,含有較多的糖精及電解質,這些物質會對胃產生不良刺激,影響消化和食欲。
苦味宜多食
中醫認為,凡有苦味的蔬菜,大多具有清熱的作用。因此,營養學家建議,夏季經常吃些苦菜、苦瓜等苦味食品,能起到解熱祛暑、消除疲勞等作用。夏天常食苦瓜湯或苦瓜菜肴,能調和脾胃,清除疲勞,醒腦提神,對中暑、胃腸道疾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苦菜也是一味藥食同源的蔬菜,具有清涼解毒、消毒排膿、去瘀止痛、防治胃腸炎等功能。食用苦菜時,將它的根、葉洗凈,可拌可炒可做湯,味道苦中帶香,是解暑開胃的佳肴,而且對腸炎、痢疾等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夏季出汗較多,不妨喝點帶苦味的飲料,啤酒、綠茶、苦丁茶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預防皮膚病
立夏過后節氣為小滿,這就是皮膚病高發作的節氣了。原因是小滿節氣氣溫明顯增高,雨量也會增多。悶熱初夏天氣加上潮濕,就為皮膚病發作提供了條件。所以剛過完立夏,離小滿還有一段時間,要先為預防未來的皮膚病而做一些準備。
一般來說,小滿節氣前后的皮膚病以“風疹”為多,其病因病機包括濕郁肌膚、腸胃積熱等,所以在這時候皮膚病的治療上,要以疏風祛濕,清瀉血熱為原則。清爽清淡的素食有利于預防這類皮膚病,尤其是清利濕熱作用的食物,如綠豆、冬瓜、黃瓜、馬蹄、木耳、胡蘿卜、西紅柿、西瓜、山藥、鯽魚、草魚等。辛辣的食物應該相應減少如生蔥、生蒜、生姜、芥末、胡椒、辣椒、茴香、桂皮等。
保證睡眠充足
夏季日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疲勞。因此,夏季保持充足的睡眠對于促進身體健康、提高工作、學習效率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保證充足的睡眠,首先應做到起居有律;其次應注意臥室通風、涼爽;第三要保持平靜的心境,力求“心靜自然涼”;第四要有適當的午睡時間,夏季午睡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松,有利于下午的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有力措施。
少洗冷水澡
隨著氣溫的上升,人們外出歸來往往喜歡沖冷水澡。由于人體在陽光下吸收了大量的熱,冷水澡會使全身毛孔迅速閉合,熱量不能散發而滯留體內,引起高熱,還會因腦部毛細血管迅速收縮而引起供血不足,頭暈目眩,重則還可引起休克。因此,最好的辦法是讓自己出汗,帶走身上大量的熱,然后再洗澡。
初夏養生小常識
一、睡眠
中醫認為“夏氣與心氣相通”,夏季養生要注意早睡早起。起床前可以做幾個小動作,有利于增強體質,養護心臟。夏天天亮得早,人們起得早,而晚上相對睡得晚,易造成睡眠不足,所以要增加午休。
一般來說,夏季午休以30分鐘至一小時為宜,時間過長反而感到疲倦。醒來后不要匆匆起床、馬上投入工作或學習,因為此時大腦的供血量不足,可能會出現短暫的功能性紊亂,讓人感到頭昏腦脹,最好再躺10分鐘左右起床。
二、飲食
多吃各種瓜。冬瓜利尿消炎、清熱解毒,還可以醒酒、減肥;苦瓜含有獨特的苦瓜甙,暑天食后可袪暑清心,對胃病、濕熱痢疾、嘔吐腹瀉及尿血等癥有較好的效果;黃瓜的細纖維素對腸道中腐敗食物的排出和降低膽固醇有一定的作用。
多吃涼性蔬菜。夏季蔬菜除南瓜、金瓜屬溫性外,苦瓜、絲瓜、黃瓜、菜瓜、番茄、茄子、芹菜、生菜等均屬涼性蔬菜。
多吃苦味食品。夏季心火易亢,苦味能泄暑熱去暑濕,適當吃些苦味食品能恢復腸胃納運功能,增進食欲。
不宜亂喝水。酷暑之下,人體需要大量飲水,專家提醒,不要猛飲,不要喝冰水,不要等口渴時再喝,不要喝生水,不要喝“陳”水,少喝飲料。
不宜隨意吃菜。如香菜、白蘿卜等,這些蔬菜讓愛長斑的皮膚更容易長出色班。應該多吃一些抑制色素沉著、讓皮膚變白皙的'水果,如獼猴桃、草莓、西紅柿、卷心菜等。
很多人在夏天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胃腸道問題,從養生方式來說,在夏季養護脾胃,最好能多進稀食,吃粥喝湯,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此外,新鮮蔬菜水果能補充足夠的維生素、水和無機鹽。在食物中,清熱利濕的食物有西瓜、苦瓜、桃、烏梅、草莓、西紅柿、黃瓜、綠豆等,這些都有一定消暑作用。而從冰箱里取出來的食物,最好不要急著吃,應在常溫下放一會兒再吃,且一次不要吃得太多,特別是老年人、兒童及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人更應少吃或不吃。
三、養心
夏季的炎熱氣氛最易于擾亂心神,易使心火上炎。人們要順應天氣季節轉換的變化,重點關注心臟,在整個夏季的養生中要注重對心臟的特別養護。在具體措施方面,低脂、低鹽、清淡飲食有利于心神養護,茯苓、蓮子、百合、紅棗、枸杞子等都算是養心安神的食物,隨著天氣的炎熱,養陰生津的食物如銀耳、西瓜,都有利于夏季養生,此外,性味比較“苦”味食物如苦瓜、綠豆等,也有以養陰清熱,消暑除煩的作用。
夏季烈日酷暑,腠理開泄,汗液外泄,汗為心之液,心氣最易耗傷,所謂“壯火食氣”。夏季神氣調養要做到神清氣和,快樂歡暢,胸懷寬闊,使心神得養。因此,在夏季,應有廣泛的興趣愛好,多參加一些文娛活動,夏令營活動,外出旅游,消夏避暑等,這樣既使人心曠神怡,又可鍛煉身體。
很多人在夏天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胃腸道問題,從養生方式來說,在夏季養護脾胃,最好能多進稀食,吃粥喝湯,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此外,新鮮蔬菜水果能補充足夠的維生素、水和無機鹽。在食物中,清熱利濕的食物有西瓜、苦瓜、桃、烏梅、草莓、西紅柿、黃瓜、綠豆等,這些都有一定消暑作用。而從冰箱里取出來的食物,最好不要急著吃,應在常溫下放一會兒再吃,且一次不要吃得太多,特別是老年人、兒童及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人更應少吃或不吃。
四、運動
提高熱耐受能力的最佳方法就是進行耐熱鍛煉。耐熱鍛煉就是在逐漸升高的氣溫下進行鍛煉,以達到適應更高溫度環境的目的。一般情況下,經過20天左右的耐熱鍛煉,盛夏來臨后人體就不會覺得太熱了。
考慮到黃梅天的特殊氣候,無論是運動強度還是運動時段都應特別講究。鍛煉的最佳時間是早上6至7點和傍晚6至7點,早上溫度適宜,傍晚則是最適宜人體運動的時段。而午后因溫度高、濕度大,不宜運動。其次是選擇好運動項目,以慢熱型、強度相對不大的項目為佳。
具體方法:每天抽出1小時左右進行室外活動,每次鍛煉都要達到發汗的程度,以提高機體的散熱功能。當氣溫高于29℃,濕度高于75%時,要減少運動量,以防中暑。一般來說,老年人可選擇慢跑、散步、舞劍、體操等緩慢、輕柔的運動;中年人適合快走、健身操、騎車等中等強度的體育項目;而中小學生和年輕人則以跑步、跳繩、打羽毛球等為最佳的選擇。
初夏養生七個小常識
一、防曬篇
過多紫外線的吸收會導致皮膚癌,最好養成一年四季涂抹防曬霜的習慣。即使用了遮陽傘、穿了防曬衣,也不能省略抹防曬霜這一步驟!
二、睡眠篇
中醫認為“夏氣與心氣相通”,夏季養生要注意早睡早起。有利于增強體質,養護心臟。夏天天亮得早,易造成睡眠不足,所以要增加午休。
三、穿衣篇
酷暑季節,想穿出健康,那就要穿著適當,并注意選擇衣料,少穿緊身衣,以利身體內排出的汗氣散發,要勤于換衣,防止汗液浸濕生細菌。
四、飲食篇
多吃各種瓜、涼性蔬菜和苦味食物,不宜亂喝水或者隨意吃菜。夏季心火易亢,苦味能泄暑熱去暑濕,適當吃些苦味食品能恢復腸胃納運功能,增進食欲。
五、防病篇
夏季的炎熱氣氛最易于擾亂心神,易使心火上炎。人們要順應天氣季節轉換的變化,重點關注心臟,在整個夏季的養生中要注重對心臟的特別養護。
六、運動篇
耐熱鍛煉就是在逐漸升高的氣溫下進行鍛煉,以達到適應更高溫度環境的目的。一般情況下,經過20天左右的耐熱鍛煉,盛夏來臨后人體就不會覺得太熱了。
七、情志篇
夏季烈日酷暑,汗液外泄,汗為心之液,心氣最易耗傷,所謂“壯火食氣”。夏季神氣調養要做到神清氣和,快樂歡暢,胸懷寬闊,使心神得養。
初夏養生常識
1、多喝水
每天要喝七八杯白開水,可以在水中加入適量蜂蜜。夏天人的體能消耗特別快,蜂蜜可以快速補充人體所需的能量。水是人體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器官、肌肉、血液、頭發、骨骼、牙齒都含有水分,夏季失水會比較多,若不及時補水就會嚴重影響健康,易使皮膚干燥,皺紋增多,加速人體衰老。像蜂蜜水、礦泉水、冷茶,牛奶,蘋果汁都是理想的解渴飲料。
2、防“濕”從初夏開始
夏季天氣炎熱,雨水多,容易引起濕氣,所以夏季去濕氣防濕氣是很重要的。
初夏時節如何防“濕”,當然要從日常衣食住行方面著手。初夏時節陰雨天或霧天要少開窗戶,而當室外艷陽高照時,要適當開窗通風,居室內可安放部分祛濕劑或干燥原料來降低室內的空氣濕度;出現“高溫高濕”天氣時,可使用空調降溫、抽濕的功能,將氣溫降至18-20℃、相對濕度降為50%-60%。
初夏穿衣應選擇具有較強吸濕能力面料(如全棉)制成的寬松服裝,要經常曬被褥,勤洗澡,勤換衣;飲食要清淡,便于消化,要多食用消熱利濕的食物,使得體內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這些食物有綠豆粥、荷葉粥、小紅豆粥等;要避免外感濕邪,萬一在室外涉水淋雨,回家后可飲服姜糖水,如有頭重、身熱等癥狀,可服用藿香正氣丸等藥物。
3、飲食戒油膩
夏季人體消耗大,需要養陽氣,而油膩的葷菜屬于陰性食物,不但起不到補的作用,還會讓人食欲下降,對健康無益,盡量少吃。應多吃一些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綠豆、蓮子、荷葉,可以健胃、解暑、祛濕,對健康大有裨益。
4、溫水泡腳
夏季濕氣重,人的身體以及五臟六腑是最害怕濕氣的,所以及時祛濕是很重要的,那么該如何去濕氣呢?
夏季濕氣正當來臨的時候,人的五臟六腑中屬脾最怕濕,濕氣阻滯在脾胃中,就會出現沒有胃口、愛犯困、沒精神等表現。而夏天泡腳,正有助于祛除暑濕,預防熱傷風,讓人精神振奮,增進食欲,促進睡眠。
每天用熱水泡腳15—20分鐘,水最好超過腳踝到達小腿;水中加點鹽,還能起到消炎殺菌的作用。如果吹空調導致了感冒、頭痛或發熱,也可以用稍燙的水,泡腳30分鐘以上,感覺微微出點汗,頭痛的癥狀就可以緩解。泡腳以后最好做些簡單的按摩,比如在腳心(涌泉穴)、腳趾、腳跟處細心找找有沒有痛點,每個痛點處按揉三分鐘,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洗熱水澡
夏天洗冷水澡會使皮膚收縮,洗后反覺更熱,而熱水洗澡雖會多出汗,但能使毛細血管擴張,有利于機體排熱。夏天該出汗時出汗,這才是符合自然規律和人體節律的方式。
6、不要熬夜
夏季燥熱,睡眠質量差,很多人索性就晚睡,趁著夜深涼快,出去K歌,到野外看星星,看似浪漫愜意,實際上,夏季人體毛孔張開,很容易受到風寒侵襲。熬夜還會讓人臉色差,膚色無光,身體不能正常排毒,所以,還是早睡早起,規律生活最好。
【初夏生活小常識】相關文章:
生活小常識飲食禁忌及健康生活小常識05-09
養生小常識生活小竅門及小常識05-09
生活小常識作文05-09
生活健康小常識05-09
美容生活小常識05-09
生活減肥小常識05-09
減肥的生活小常識05-09
生活與健康小常識05-09
飲食生活小常識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