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健康生活小常識
正值幼兒階段的孩子們體質還沒完全成熟,所以在體質方面就會比較弱,那么幼兒在生活中有什么好的健康小常識呢。幼兒的健康問題應該怎么來注意和加強幼兒的體質問題。接下來就讓陽光網小編來為您介紹吧。
1、 生活習慣要養成。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制定好生活作息時間,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等等。對孩子來說生活作息非常重要,有的家長晚上自己看連續劇或者打麻將讓孩子自己睡覺,孩子不肯睡反而還埋怨孩子不睡。做家長的一定要準時帶孩子上床入睡,這樣早上他也能按時起床。同時還一定要注意衛生習慣的養成,比如:吃飯前洗手,手臟了要洗手,平時不咬指甲等等。
2、 鍛煉身體要堅持。
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幸福一輩子。所以讓孩子從小養成鍛煉的習慣非常重要。我們每天可以安排半小時的時間陪孩子一起鍛煉,夏天天氣熱可以在室外,比如:溜冰、騎滑板車、騎自行車等等,冬天天氣冷可以在室內跳繩、拍皮球、跳羊角球等都可以。孩子身體鍛煉多了體質也會更增強了,自然感冒也就少了。
3、 治療感冒看情況。
在幼兒園特別是爺爺奶奶帶領的孩子一有感冒、咳嗽想象就帶孩子去吊鹽水。其實孩子的抵抗力需要慢慢增強的,如果經常給孩子吊鹽水,孩子的抵抗力較差。我們要根據情況具體情況具體處理。如果孩子感冒經常咳嗽可以要給他吃點消炎藥和咳嗽藥。比如:頭孢克洛分散片、鹽酸氨溴索口服液、易坦靜等等效果還不錯,或者再加點酮替芬擴展器官的。如果孩子發燒精神狀態較好,看情況吃退燒藥;如果精神狀態較差,應該帶孩子先去驗個血,醫生會根據驗血的情況來處理,最好還是能不吊鹽水就不吊鹽水。
4、 穿衣保暖要適當。
在幼兒園我發現冬天衣服穿得較多的孩子反而經常要得感冒,而衣服穿得較少的孩子反而很少感冒。原因在哪兒呢?主要是有的爺爺、奶奶總是說要給孩子多穿些衣服,以免凍著。孩子衣服穿得少感冒是感冒的導火線,不是真正的原因。如果孩子衣服經常穿得不多,那么他的抗寒能力反而會很強。當然也不是說要穿的過少,小孩應該比大人要多穿一件衣服差不多。打個比方在溫室里的小草,又細又長,太陽一嗮就會干癟,而經常在外面風吹雨打的小草反而不怕太陽嗮,卓壯成長著。所以年輕的爸爸媽媽們如果你們再忙孩子的穿衣、生病等這些問題還是需要我們來處理的。
寶寶反復發燒怎么辦
一、溫和(物理性)的退燒方法可讓寶寶舒服一些:
1.冷敷法:(最簡單的使用方法)用冷毛巾或冰袋敷在前額。
2.全身溫水拭浴或泡澡:將寶寶衣物解開,用溫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如此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
每次泡澡約10~15分鐘,約4~6小時一次。
3.溫酒精拭浴:酒精擦浴將70%酒精兌自來水1/1。擦浴時將門窗關好,用紗布或柔軟小毛巾蘸碗中的酒精,擦患兒手心、腳心、腋窩和上臂內側、前胸和大腿根部。稀釋后的.水溫約為37~40℃,再擦拭四肢及背部;不能直接用酒精擦拭,要不然會讓小朋友覺得很冷、不舒服,甚至抽搐。
擦拭后可用浴巾蓋一下身體,等5~10分鐘,酒精蒸發得差不多的時候,體內的血液循環到了身體表面,又使皮膚變熱時,就可以再重復第二次,如此重復三次左右,體內外的溫度可迅速下降。由于退燒速度較快,此方法適合1歲以上之幼童,且超過40℃以上不易退之高燒使用。
4.以涼毛巾擦拭:用稍涼的毛巾(約25度)在額頭、臉上擦拭。
5.多喝水:有助發汗,此外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體內流失的水份。
6.使用冷水枕:肛溫38℃以上可使用冷水枕,乃利用較低的溫度作局部散熱。現在市面上的軟冷水枕甚為方便,冷度也不會太冷,較大幼兒及兒童可用。
但是不建議用于6個月以下的嬰兒,因為嬰兒不易轉動身體,會造成局部過冷而凍傷或導致體溫過低。
7.適當增減衣物:如果寶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畏寒),則表示需要溫熱,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如果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則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
二、藥物治療如何正確使用退燒藥?
退燒藥的種類很多,一般都在體溫達攝氏38.5℃以上時才開始服用,而且每次服藥中間一定要間隔4~6小時。退燒藥包含水劑、錠劑、栓劑和針劑:
1.水劑:較溫和而安全,最普遍使用的是普拿疼糖漿(acetaminophen)及Ibuprofen糖漿。
2.錠劑:阿司匹林錠劑退燒效果也很好,但某些特定的病毒感染,例如:水痘或流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引發“雷氏癥候群”,因此目前幾乎不再使用。
3.栓劑:用來塞肛門,由直腸吸收,效果快速,當小孩拒絕吃藥時也能退燒,非常方便,若密集使用容易退燒過度,使體溫降太快,或是反復刺激肛門,造成腹瀉,過度使用栓劑也有引發胃潰瘍的案例。
4.針劑:打退燒針是最不安全的方法,嚴重者會引起過敏休克。然而目前并沒有針對退燒針所作的過敏試驗,因此除非無法使用口服退燒藥(如嚴重嘔吐或禁食中)且無法使用肛門塞劑(如嚴重腹瀉),用盡方法仍無法退燒,最后一步才會考慮打退燒針。
寶寶發燒的原因
小于3個月的嬰兒發燒
以細菌感染最常見;其它如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受感染也會引起發燒。最嚴重的感染疾病是敗血癥。所以新生兒發燒時,一定要帶給醫生檢查,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大于3個月的發嬰幼兒發燒
最常見的是感冒、中耳炎、泌尿道感染。此外,當發燒原因不明確時,可以進行尿檢。大小孩出現頻尿、小便痛,甚至于有小便失禁、腰痛的現象時可能提示泌尿道感染。小嬰兒癥狀體征不明顯,所以要早期檢查。
幾度算發燒?
兒童的體溫在36.2℃~38℃為正常。一般定義:肛溫高于37.8℃,口溫高于37.3℃,腋溫高于36.8℃為發燒。
發熱的分度
一般采用:37.5~38℃為低熱;38.1~39℃為中度發熱;39.1~40.4℃為高熱;40.5℃以上為超高熱。低熱一般不需要處理,中度發熱需要物理降溫,超高熱物理和藥物一起使用。
一發燒就要馬上退燒嗎?
發燒是一個警訊,它在通知你身體有某部位生病了。主張不必退燒的學者診斷,發燒是一種正常的`免疫反應,可以幫助白血球抵抗細菌。分析發燒的形態可以幫助診斷病因,一味退燒反而誤導。此外,發燒本身還有幫助殺菌及提升抵抗力的作用,所以不太高的發燒是不必急著退燒的。不過,大多數醫生贊成適度的退燒。因為發燒會增加新陳代謝,加速能量的消耗。嬰幼兒容易脫水,發燒造成水分蒸發,更是惡性循環,嬰幼兒發生熱性痙攣的比例較高,放任發燒引起傷害是不必要的。發燒是一種癥狀、情況但絕非疾病。發燒并不會對人體有什么破壞。
發燒會燒壞腦袋嗎?
發高燒本身是不會使“腦筋變壞,智能變差”的。
只有腦炎、腦膜炎等疾病腦質本身受病毒破壞才會傷及智能或感官機能,而非發燒把人燒笨,燒聾了。嬰幼兒體溫控制中樞穩定性不如成人,輕度的病毒感染也可能高燒40℃,父母不必過于驚慌。
根據統計,不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發燒,體溫很少超過41℃,如果超過這個溫度,罹患細菌性腦膜炎或敗血癥的可能比較高,應特別警惕。至于腦細胞所能耐受的高溫極限是41.6℃,超過這一極限,腦細胞蛋白質才會因高溫變質,造成不可回復的損傷,但這種極端的高溫很少伴隨疾病發生。
孩子怎樣預防近視
1、33厘米的距離,是孩子讀書寫字時眼睛與書本的最佳間距。
2、不強不弱來自左前方的光線,是孩子寫字時最佳的亮度。
3、端正的坐姿,頭要放正,背要挺直,是孩子伏案寫作的標準姿勢。
4、5-10分鐘的遠處眺望加上眼保健操,是孩子讀、寫半小時后眼肌最好的放松。
5、適中偏大的字體,是孩子最適合的書本字體。
6、定期的視力檢查,是孩子及時發現糾正視力的'最好機會。
當然,除了掌握上述的幾點,一些生活中必要的問題家長須有所了解。比如看書讀報切勿讓孩子在車中或躺在床上,嚴格限制孩子看電視玩電腦的時間,社會各界也要為維護孩子的視力做出貢獻,制定定時提醒的程序,幫助孩子不要沉迷游戲,保護視力,建筑的材質盡量選擇護眼的不反光材料,城市的綠化也要進一步加強,我相信,將社會各界的力量團結在一起,孩子遲早會摘掉眼睛,清晰迎接未來。
【幼兒健康生活小常識】相關文章:
幼兒健康生活小常識兒歌05-09
幼兒園生活健康小常識05-09
生活健康小常識05-09
生活與健康小常識05-09
健康的生活小常識05-09
生活中的健康小常識05-09
生活健康小常識大全05-09
夏季生活健康小常識05-09
健康生活小常識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