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散文的作文合集七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散文的作文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散文的作文 篇1
每年臨近清明的時候,心中總會有絲淡淡的莫名的哀愁,不甚強烈,卻也揮之不去,就這樣在心頭繞著、糾纏著。這幾天的天氣很是不錯,不知道,清明時節那天,紛紛的細雨是否會如期而至。仿佛有了這雨,清明才更能顯得出它淡淡悲涼
和絲絲憶念的味道來。是清明成全了這場雨,更是這雨襯托了清明。望著飄灑的細雨,才更能引得人們心中那種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回味少年時,清明時節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優美的畫卷。隨風飄灑的細雨中,一位騎著馬趕路的清貧詩人,俯身向著一個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著鞭子,一手遙遙指著間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紅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細雨中時隱時現。這大概是源于《清明》這首詩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在我無憂的歲月里,這首詩所給予我的就是這樣一種恬美的意境。
少年無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就像童年放起的一只風箏,掙斷了線,便消失的無影無蹤,到處也尋覓不到了。漸漸地,清明對于我,便多了一絲淡淡的哀愁,愈來愈重,特別是外公離去后,這感覺更加強烈了。在我的印象中,外公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對我特別的好,可能是我比較乖的緣故吧。外公走后,每年的清明和他的祭日,我心中都會很哀傷。有人說,對別人的思念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淡。我想,或許對于至愛親人的思念恰恰與之相反吧。即使過了再長的時間,在每次憶起他們音容笑貌時,我們的心中總會有些酸酸涼涼的感覺吧。哪怕是十年、幾十年,這種感覺也不會減弱、消失,反而會變的更加強烈。正因如此,清明時節才會成為一個流傳千年的日子;清明時節的細雨,才會綿綿不絕地紛紛而至,這大概是對于人們心中哀愁的感應吧。( 海南天驕模特經紀演出 - 天驕文學 www.tj-model.com )
又是清明了。“男兒有淚不輕彈”,我不能流淚,那只有拜托清明的細雨了,希望她如期而至,就算是世人欲流而難流的淚吧
散文的作文 篇2
我是非常喜歡過元宵節的。每年的正月十五,如果時間允許我都喜歡回老家過,因為在我的老家鬧元宵才是正月里的重頭戲,從正月十三開始,家家戶戶開始張燈結彩,大紅燈籠從頂樓一直一溜煙地掛到一樓,門外的走廊上掛滿啦一盞盞精雕細琢的大木雕燈,到啦夜晚這些燈全部被點得賊亮堂,光這些就足以把節日的喜慶渲染的一覽無余,更不用說還有那些閃爍的彩燈也不偷閑來湊熱鬧啦……
上面的這些還都不算什么,在我們老家鬧元宵最熱鬧、最讓人盡興的就數那迎龍燈。龍燈在我的家鄉意味著神圣、節慶、吉祥,會給大家帶來好運,所以每次迎龍燈前,有把稻草窩成一個團點燃,準備去迎龍燈的人從火上跨過驅除邪氣,以自己神圣干凈的軀體去迎龍燈的習俗。龍燈的頭和尾都是用蔑等原料扎成龍的樣子,然后用白紙糊上,彩繪上龍的花紋,把龍頭、龍尾打扮的非常的高大威猛、栩栩如生,與傳說中的龍一樣。龍身是由每家每戶的板凳燈組成,每橋板凳燈上扎兩個非常漂亮的花燈,上面還點綴著美麗的插花呢;當然板凳燈也有很簡潔,簡潔的就只有兩個清一色的燈籠組成,但是即便是清一色的燈籠組成,當燈亮起來時在那夜色中也是非常亮人眼的。當夜幕降臨時,在鑼鼓的'喧天聲中,在煙花爆竹的嘭啪聲中,在大人孩子的喧笑聲中,龍燈緩緩起舞啦……龍燈所到之處,人們都蜂擁相迎,眼中到處是煙花所閃過的美麗、那些騰空而起的的煙花把夜空裝扮的異常繽紛妖嬈;耳中到處是鞭炮的劈啪聲、鑼鼓的喧天聲、人們的歡笑聲;鼻中所嗅到都是“硝煙”味,空氣中到處傳遞著人們的幸福、興奮、開心……
龍燈就在人們這樣的期盼中開始表演啦,在那筆直的街道上開始啦“拉燈”,“拉燈”就是龍尾想要當“老大”,不愿意跟著龍頭走,所以倒轉過來往回跑,迫使龍頭往回倒,等龍頭反映過來是怎么回事時,當然不愿意放棄做老大的機會啦,就會使出所有的勁繼續往前跑,這樣一來拉鋸戰就展開啦,哪邊的人力量大,哪邊的人跑得快,龍就往哪邊游動,隨著龍燈來來回回的游動,鑼鼓鞭炮在邊上不停的湊熱鬧,龍燈越拉得歡,鞭炮也越放得歡,鑼鼓也敲得越急、就象戰場上的戰鼓在擂動,人們也笑得更歡、哄也起得更帶勁……有些時候由于人們使出的力量不均衡,龍燈中間可能被拉斷啦,而兩邊的人們還在往各自的方向飛奔,等到龍頭發現自己的尾巴不見啦時,龍頭只有放下架子在鑼鼓嗩吶聲中回頭尋找自己的尾巴歸隊,這個時候龍尾就象一只斗贏啦的公雞似的,神氣地等著龍頭用鞭炮和鑼鼓嗩吶去賠禮道歉……一直到迎龍燈的人們跑累啦,龍燈才緩緩的繼續前行,遠遠望去那蜿蜒的龍燈真的就像是一條游動中的龍,隨時準備騰空舞起。
龍燈的精彩不僅僅“拉燈”,更精彩的還有“偷燈”和“賽高”。當龍燈到啦比較寬廣的操場上時,龍尾就悄悄的把龍頭圍在啦操場的最中央,而龍頭發現被包圍時當然是想突圍啦,所以就試圖著左沖右突想沖出重重包圍圈,這就是“偷燈”。正當這條龍燈在這邊突圍時,恰縫來啦另外一條燈,這個時候“內戰”就暫時被擱置在一邊啦,兩條龍之間就展開啦“競美”比賽,當兩條龍的龍頭迎面相聚時,迎龍頭的人們就盡量把自己的燈高舉,比賽誰的龍姿態更高昂,這就是“賽高”。由于我們是在鎮上,過元宵時幾乎每個村都有龍燈,所以經常是好幾條龍在同一個操場上“短兵相接”,記得最多的時候是九條龍在一個地盤上盤旋爭奪,那一個個高昂的龍頭此起彼伏,讓人目不暇接,那么多絢麗的燈把那黑夜幾乎折騰成白晝啦,整個操場就只看見一片旋轉的燈光……那燈旋轉著旋轉著,把人們所有的歡樂、把整個元宵都帶進啦那旋轉而開心的世界,把人們帶進啦燈的五彩繽紛,帶進啦歡樂的頂峰……
我們家鄉的元宵節不僅是家家戶戶張燈結彩,就是山上也會被一盞盞紅紅的燈所裝扮的,那是后輩在自家的親人墳前點亮的燈,那是邀請已逝親人一起欣賞一起鬧元宵的燈,那是思念親人的燈……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元宵節,是否是很熱鬧呢?
散文的作文 篇3
早在上初中時,我就喜歡上了閱讀,同時也開始了寫簡短的日記。從那時起,閱讀和寫作這兩個習慣就一直伴著我讀完高中、大學、走上三尺講臺,直至今天。
大學時,我學的是中文專業,拜讀了不少古今中外文學名著。在眾多的文體中,我喜歡的是小說、詩歌和史書,尤愛散文。不僅喜歡讀,還喜歡寫。
畢業20年了,在緊張忙碌的教學工作之余,我喜歡把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用心記錄下來。而這,也漸漸成了我最大的業余愛好。我沉迷于此,不以為苦,反以為樂。堅持業余寫作這么多年,從閱讀和寫作中,我漸漸領悟到了什么是散文。
關于“散文”,我理解最深的還是那句老話:“形散而神不散”。一個“散”字,概括了散文的本質。這里的“散”不是雜亂無章的“散”,而是要求每篇文章都要有一個中心。中心明確了,構架可以隨處延伸,你就可以不拘一格,隨心所欲,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樣表達就怎樣表達。
散文的選材很廣泛。只要你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有一顆熱愛生活的真心:一件小事,一張笑臉,一棵草,一朵花,一杯茶,一個身影……很多很多細微的事物,都可以成為散文的題材。如果我們能夠真正讀懂它們,把自己的感悟寫下來,那就是一篇很美的散文。
散文的語言要求樸實。散文的內容和現實生活是分不開的,因為生活本身就是真實的,不是虛偽造作的,所以記錄生活的散文也不需要華麗的辭藻來修飾。寫到這里,我突然想起老舍先生說過的一句話:“真正美麗的東西是不加修飾和打扮的,真正美麗的人是不需要多施脂粉的……”是啊!散文本身就是最貼近生活的,沒有任何的修飾和造作,所以散文的寫作,就只需把內心的感悟用樸實的語言表達出來,讓文章感動自己,同時也感動別人。
此外,散文還要求情感真摯。散文這種文體和小說、詩歌不太一樣。小說的內容可以虛構,詩歌強烈的情感需要華麗的辭藻來鋪排,而散文需要表達的卻是從心底流露出的真情實感。刻意寫出的散文哪怕辭藻再華麗,如果內容空洞無物,這樣的文章也是沒有生命力的。“文以情動人”,只有那些從心底里流淌出來的飽含著真情實感的文字,才能真正打動人心,進而成就散文的美。
情思所至,有感而發,言為心聲,獨抒性靈。以上這十六個字,就是我的散文寫作觀。
散文的作文 篇4
蘇軾一生對散文用力甚勤,咳唾成章,作品宏富,今存各體散文約四千余篇。體裁有賦銘、頌贊、論議、雜著、記敘、表狀、書牌、碑傳、筆記等多種,略可區分為議論文、記敘文、小品文、雜著幾類。
議論文是蘇文中的一個突出部分,它包括奏議、進策、經解、雜說等,其中重要的是史論和政論。
記敘文包括碑傳文、山水記、亭臺記等,在蘇文中藝術價值最高,最富有獨創性。碑傳文善用生活素材和日常細節刻劃個性,以突現奇人異才的高風特操,《方山子傳》、《石氏書苑記》等可作代表。游記文長于在寫景記游、烘染意境中,寄寓識見,融入詩情雅趣,《石鐘山記》、《雩泉記》、前后《赤壁賦》等,是這方面的名篇。
比之歐曾諸家,蘇軾在散文藝術上有新的推進和開拓。
其一,由長于議論到精于思辨。蘇文也以議論見長,它的議論具有一種雄辯的氣勢和化隱為顯的形象狀述力,如蘇軾的史論、政論,大多立意新警,善于翻空出奇,推倒舊案;在論證中,上下古今,援據賅博,雄辯滔滔,一往無前;而筆力縱橫捭闔,騰挪變化,使文章具有一種滾滾不窮,渾浩流轉的氣勢。東坡的議論,不同于某些政治家一味平正的開陳正見,他善于用形象化的手段,來闡述復雜的道理。
其二,由重在傳道義到重在寫性靈。北宋古文運動從倡導尊韓崇道開始,初期古文家多主張宗經明道,至三蘇強調了寫胸達意。蘇軾說:“作文先有意,則經史皆為我用。”(《清波雜志》)蘇軾寫人耿介曠達,敢笑敢罵,曾自謂“與人無親疏,輒輸寫腑藏(《密州通判廳題名記》),故其文多寫自我,見胸臆,顯性靈。
其三,由容與閑易到靈動活脫,舒卷自如。歐文“修達疏暢”、“容與閑易”,是平易自然風格的典范。東坡沿著歐文的路子邁入了工巧與天然渾化統一的新境界。
蘇軾散文不僅以議論見長,且貫于向思辯化的更高層次升華,不拘于明道議政,而尤長于寫胸臆,見性靈,妙手生春,涉筆成趣;在手法和體制上,由單一化走向復合化,善于融眾長于一爐,破舊格生新變,由此文風從自然平易一途,邁入了活脫靈動、儀態橫生、出神入化、氣韻天成的高境妙域。因此,我們說蘇文集中體現北宋散文的特色,代表一代散文創作藝術的最高成就。
散文的作文 篇5
母愛是什么?我知道,她是一束束燦爛的陽光,給了我們溫暖,給了我們關懷。我知道,她是一輪剛升起的太陽,給了我們希望,給了我們光明。我知道,她是一切,讓人在寒冷時得到溫暖,在寂寞時得到關懷,在絕望時得到希望,在黑暗中得到光明!
當代散文家余秋雨在一篇文章中寫道:“一切遠行者的出發點總是與媽媽告別……而他們的終點則是衰老……暮年的老者呼喊媽媽是不能不讓人動容的,一聲呼喊道盡了回歸也道盡了漂泊”。
母愛是天涯游子的最終歸宿,是潤澤兒女心靈的一眼清泉,它伴隨兒女的一飲一啜,絲絲縷縷,綿綿不絕,于是,在兒女的笑聲淚影中便融入了母愛的纏綿。
母愛就象一首田園詩,幽遠純凈,與雅清淡;
母愛就是一幅山水畫,洗去鉛華雕飾,留下清新自然;
母愛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轉悠揚,輕吟淺唱;
母愛就是一陣與煦的風,吹去朔雪紛飛,帶來春光無限。
母愛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語,母愛就是漂泊天涯的縷縷思念,母愛就是兒女病榻前的關切焦灼,母愛就是兒女成長的殷殷期盼。
母愛像春天的雨露,悄悄滋潤我們的心田;母愛想與熙的春風,安撫我們的心靈;母愛又像一葉扁舟,載我們越過一切困難。假如母愛是藍天,我們就是天空下自由鳥兒;假如母愛是森林,我們就是森林中快樂奔放的小鹿;假如母愛是大海,那我們就是水中自由自在的魚兒。我們的一切都來自于母親,母愛是世界上最無私最真摯的愛。
散文的作文 篇6
今天,我背著書包,和大家一起走進校園。
一進校門就能看見一座高樓那就是行政樓,它位于學校的中央。行政樓里有許多辦公室和一個圖書館。圖書館里有許多書,比如軍事,歷史,武俠小說和其他小說。
在學校的北面是體育館,雖然我就去過一次,可卻讓我記憶深刻。他的里面有一個28*18的正規籃球場。二樓是音樂教室,每個星期二我們都要到那里上課,每當我走進那里,就能聽到一首首好聽的歌。
在體育館旁邊的是學生們最想去的地方——食堂,雖然這個食堂很大,但是一到中午,這個地方小的就像一個蜂窩一樣。擠得水泄不通。
在行政樓的旁邊是教學樓了,每一幢樓有12個班級一共有三棟。走進班級就能看到一張張嶄新的桌椅。還有一個令人驚訝的講臺,這可不是一般的講臺,這可是蘊藏著一定技術含量的,一般人還不一定會弄。這個講臺有一臺電腦,一個投影儀如一些其它的東西組成的。
最后,我要介紹的就是既讓人喜歡又讓人討厭的地方,那就是操場,我們學校的操場是400米的標準操場。雖然體育課時我們在那玩耍。可是每天的大課間人要在那里跑步,所以這個操場讓我討厭有讓我喜歡。
啊!這就是我的學校。
散文的作文 篇7
當我不經意看見碩果向我招手,稻浪翻滾,楓葉滿樹時,我就知道——秋天來了。我愛秋天的一切。
我愛秋天的花。田野里,漫地的野花盛開著;紅的,粉的,紫的!有名的,沒名的都聚集在一起爭芳奪艷,好不熱鬧!我想,這大概是天上仙女胭脂盒里的粉吧。五顏六色,炫彩爛漫,讓人看了之后愣是不忍心伸手去摘一朵。
我愛秋天的草。可別看它枯黃枯黃的,其實生命力可強了呢!不是還有一位詩人曾發出“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感嘆么?待到來年之時,春風一吹,小草又會探出那可愛的腦袋,為大地披上一層新裝了。小草被燒完之后,還可以做肥料呢!可別看了這個枯黃枯黃的小草呢。
我愛秋天的樹。想知道為什么嗎?嘻嘻,這個可是因為果樹會結果,我這個小饞蟲自然喜歡啦!每當結果的時候,我就會爬到樹上,想盡一切方法把它給摘下來。那味道呀,極棒!當然,我不止喜歡果樹,我還喜歡楓樹呢!“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這不就贊美了它么?倘若你不身臨其境是不會感受到那美妙的感覺的。無數楓葉隨風飄落,仿佛火紅的精靈在空中飛舞一般,而在遠處看,楓林紅如火,仿佛即將燃燒起來了一樣,而你在這時也不得不贊嘆大自然的偉大。
我愛秋天的雨。她如同一位閱盡滄桑的老婦人。曾經有人發出“一場秋雨一場寒”的抱怨。但她卻描繪出了“紅于二月”的霜葉。如果沒有她,人們又怎能見到層林盡染!色彩絢麗的秋之圖呢?不論是春雨!夏雨還是冬雨,他們不都一樣精彩,不都一樣做出了貢獻么?而秋雨又何嘗不是呢?她也同樣作出了貢獻,為人們帶去一絲涼爽,我們難道應該忘記她嗎?
秋天的美,又何止這一些。當你不經意間轉身,將會發現秋天之中更美的一面。
【【精品】散文的作文合集七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