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邊吹笛優(yōu)美散文
前日為“梅邊吹笛”先生寫了些斷章,因為他給予我的感動。今見他專程留言于我的博客,花費好大的氣力才弄清楚此君不是我曾熟悉的人。真是無巧不成書,以為此“梅邊吹笛”就是我多年前網(wǎng)絡(luò)結(jié)識的詩友,看來,此非彼啊,真是鬧了個大笑話。
倒是博主的《相識何必曾相逢》安慰了我的尷尬,又著實為那篇寫給“水妖”我的《如果你真的生病了》的詩歌所感動,于是,想握緊對方的手,卻不知今昔是何年,迎面撲來的明明不是梅香,那香卻是那樣的似曾相識。
卻,為此“梅”動心許久,許久。雖不知道弄笛人是何許人、是男還是女,然,文字之間的憐惜卻如那段冷香,撩過夜色長河,隨風(fēng)潛入我窗。我輕呵一口氣,原來,人間真是有知音;原來,舊時月色真能喚醒花間的玉人——此間,我愿那橫于唇邊的笛是玉制的七孔流韻,有著竹的清逸,有著石的圓滑,有著翡翠的亙古,有著梅花的冷艷……
梅,一朵想起就令我心疼的花,一闕吟起就令我心悸的詞,一曲輕啟就令我失魂的音,一段襲來就令我冷顫的魂,多少陳年舊事沾染著我的詩文,那些成為過往的心情,隨時打開,沒有哪段不沉結(jié)一縷香,仿佛一個幽靈,與我的心情如影隨行。
那笛,于清晨吹過輕音,于黃昏吹到黑夜。縱,清笛吹寒,梅嶺的眺望從未低矮過,梅園的故事從未黯淡過,梅林的清風(fēng)從未錯失過,梅下的落痕從未失散過,梅邊的清音從未走失過,梅上的雪色從未失望過……只有梅心的冷,梅枝的寂,梅開的惑,梅落的傲,不曾被人提起。
許多冷傲的句子都詮釋我曾經(jīng)的心情。花心動,不為雪臨。花榭孤城,不為笛聲憂怨。如今喜梅弄笛之人哪里尋得?所謂的《高山流水》,和的是幾弦琴的心事?歲月刀光劍影,遠去的是塵埃,落定的方是一顆樸素的詩心——這世間,無需他人賞得,自有尋芳之人牽手度過今生。
他說:“我在這里給你留言,仿佛是寫給一個五千年以前的人,或者是寫給五千年以后的那個人;《二泉映月》的曲子,阿炳不只是拉給自己聽的吧?要知道,阿炳在一邊望著天堂入口的同時,更多的是俯首下面的蒼生哩……”
那么,我橫豎不是人了。那我是什么?我應(yīng)是梅間隱約而逝的白狐,我應(yīng)是雪影梅花圖中的一縷幽魂,我應(yīng)是紅塵之外的一段冷香,我應(yīng)是詩人起舞弄清影之時流淌在笛孔中的一絲清風(fēng),我應(yīng)是埋在千年古梅下的一堆白骨,于《聊齋》茶話中復(fù)活,若隱若現(xiàn)于絹質(zhì)的繡屏……如若還不是,那么我就是他案前的那一幅墨染的畫,那水墨走濕潤的情懷,盈滿歌謠的眷戀,畫中我是為他而生的梅林。若他的凝視是一枚枚成熟的果實,是一絲絲飽滿的相思,那么,有月的.夜晚,趁他臥去,我便花作一白紗女子,于梅邊橫笛而歌,在他半夢半醒之間,那純凈而濕潤的笛聲,在梅邊詩化的禪意里,輕風(fēng)徐來般起輕啟對他生生世世、完美無疵的想念……
這其間聽過許多古典樂器發(fā)出的聲音,只有那管瘦長的笛,染了月色的輕柔,襲了梅花的暗香,以無限綿長的姿勢,將我從遠古的河中打撈出來。分明還是那副江南水墨畫。江南的煙雨與誰的笛聲纏綿,透溢階前輕吟女子的婉約輕愁。那愁,不為輕煙,不為煙雨,只為匆匆而去的一段新曲。在逝去的那段清音里,她純潔如瓷的生命注定會在吹笛之人情感的驛站里做一次深刻的小憩。那刻,請深信:她如癡如醉地愛過,愛過,愛過。當(dāng)我舉笛齊唇,我不知道自己是“他”,還是那個“她”,凝眉處,只有那至潔冰清的淚夾著笛音奪眶而出……
春天的情話早在梅開二度之時遜色。三月所剩無幾,迎春的雪,送春的梅,惜春的笛,都將成為從前,成為記憶里不可記憶的一段往事。爾后,在沒有回音的季節(jié),誰還會于窗前來一襲如夢如幻的笛聲?
歲月恒遠,我知道在日后的俗塵里,我無須安裝程式的底片,但我會常常懷念那個關(guān)于花魂的空拍,那半秒的停頓,那一澗流水的感動,那一澈澄明的心事。所有過往,所有將來,我們都不要黎明樹上的那些鳥鳴,甚至是任何動響。就讓我活過今夜,忠誠于多前年的那個祈禱,或許許多年后,我會逐漸習(xí)慣花下的風(fēng)聲。
若有花魂,我不轉(zhuǎn)往任何地方,就眷了那清靜的笛音,與那個人清澈遇見。那時,他定懂了我天上人間,為何那樣寂寞而又輕吟淺唱了吧。
“你知不知道/迎風(fēng)橫吹的曲調(diào)里/蘊有多少關(guān)于梅的神韻?”
【梅邊吹笛優(yōu)美散文】相關(guān)文章:
7.梅為伴散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