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村來的師范生抒情散文
三十年前,我是一名鄉(xiāng)村教師。一個羽毛未豐的小伙,走上講臺開始教學生涯,經(jīng)歷農(nóng)村天地的磨合,接受社會風雨的洗禮,有這樣的欲望那樣的夢,在朝思暮想。那一年,師范學校破例招收“民辦教師”,“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考試是改變命運的機會。當時,正是“雙搶”農(nóng)忙假,我在家耕作“一畝三分地”,泥里水里早去晚歸,其中的苦累可想而知。然而,考試迫在眉睫,夜深人靜時,一盞油燈一個孤影,蚊子嗡唧趕走了瞌睡,星月指向窗前那條路。現(xiàn)實中有種現(xiàn)象,希望與失望往往相伴同行,運氣不會無概念地滿足,沒有付出不可能得到。我夜以繼日不舍棄,孤注一擲,也許誠心感化了神靈,幸運慫恿著成全了那個天方夢。“中秋”過后,我背上行囊?guī)撞揭换仡^,告別相伴相生的黑土地,走進了夢寢以求的湖南寧鄉(xiāng)師范學校。
鄉(xiāng)村師范生,從四面八方慕名而來,重回久違的第二個學生時代,身份變了鄉(xiāng)音未改,穿著打扮也是原汁原味。這些平庸之輩看上出不起眼,其實都懷才不遇,有企圖在等待。入學不久,母校舉行八十周年校慶活動,校友們喜氣洋洋歡聚一堂。文藝晚會上,班里的活躍分子別出心裁,獻上農(nóng)村特色的民間歌舞,服裝五顏六色,二胡嗩吶鼓樂喧染氣氛,場面熱烈氣派有亮點。鄉(xiāng)村來的師范生第一次大庭廣眾露面,出手不凡風采抖擻,獲得了老師們的掌聲點。
教書人有個嗜好,對課本情有獨鐘。心理學是第一次接觸,名詞術(shù)語象“經(jīng)文”干巴巴的,似面熟又陌生,有玄乎深奧的感覺。這位老師講課一個固定模式,囫圇吞棗照本宣科,說是接觸一下留個印象,以后慢慢去體會。學員就自由了,有的講小話看小說,有的課本當掩護一陣呼嚕,小動作花樣繁多。老師精明裝糊涂,戴著“老花眼”東瞧瞧西望望,發(fā)現(xiàn)情況才面帶笑干咳幾聲,心照不宣得過且過,一個皆大歡喜的方式,維持著一堂和氣的現(xiàn)狀,得體還得當。
這些師范生年齡參差不齊,有的已是一家之主,只身在外心掛兩頭,牽扯著注意。有一次,一個學員得知家里“添丁”喜出望外,一臉興奮去向老師請假,預想不到吃了閉門羹,處在一個莫可奈何的境地。在場的學員不等閑,關(guān)健時候你一言他一語,立馬相助努力爭取。學生班長是個山里漢子,還挺熱心,當面鼓對面鑼,直來直去數(shù)落了一通,那個架勢是志在必得。班主任剛開始故作姿態(tài),固執(zhí)己見不退讓,直至理屈詞窮才口氣緩和,只是臉色難看,最后弄得相互尷尬不歡而散。這是特殊情況,也是特例,親戚朋友在翹首以待,學員有苦衷身不由己,生活原本就多味多色。
這些師范生三生有幸,從鄉(xiāng)村走進城市,來了結(jié)久存的心愿,相會的激動是不言而喻。大哥大姐有說不完的心里話,都是過去事的瑣碎細節(jié),教室寐室沒完沒了,豐富著課余的閑扯內(nèi)容。小弟小妹未食人家煙火,從不談扯各自的秘密,得閑就上街蹓跶,來了雅興去小餐館“打牙祭”,在體會異地的特色風味,自在也浪漫別具一格。
學員中間,有年近“而立”的“單身族”,心里藏個小九九,過這個村沒那個店,在摸著石頭過河。有個小伙是近水樓臺先得月,追求家鄉(xiāng)妹不舍棄,每逢回家或返校,約好等著不見不散。在學校,周末邀著去郊外賞風景,電影院瀟灑走一回,棄而不舍用心良苦。有一次,學妹重感冒臥床未起,聞訊后送來飯菜又找醫(yī)生,忙前忙后,默默擔當。也道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真心換春心就自然而然……學習就是兩年,一次短暫停留,有這樣那樣的收獲,時光在匆忙中過去。
那是一段青春往事,如煙如歌,記憶還清晰依舊,難以忘卻。
這些人,如今已步入了“知天命”之年,仍活躍在“三尺講臺”上,面對娃娃學子,一張面孔一種語氣一個動作,傳之以理給之以情,神氣從容風采依然。也是這些人,鄉(xiāng)村風雨度春秋,在默默艱辛努力,堅持堅守一念作為。鄉(xiāng)村教師都是這樣,信守對事業(yè)的許諾,執(zhí)著地追求人生的理想,青春與愛相伴,兌現(xiàn)著職業(yè)人的無私奉獻!
【鄉(xiāng)村來的師范生抒情散文】相關(guān)文章:
1.春來的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