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去的信札優秀散文
收讀來信,真是百感交集。當我坐在辦公室將你的信讀完后,我再也坐不下去了。而回到房里,看到你一顆善良美好,卻浸泡在苦水里的心,我無法表述我的心是怎樣在顫動。當我拿著信憑窗沉思的時候,我首先想到的是人生。是啊,有誰能將人生說透呢?當我漫無邊際地遐想之后,我很自然地由你聯想到了簡愛。不知你是否看過這本書。我想將它推薦給你。簡愛的結局我們暫且不管。我要說的是,簡愛獨特、清高而又倔強的性格,以及她的不幸的家事和坎坷曲折、苦難艱辛的人生經歷。特別是作為一個強者的女性形象,出現在世界文學的畫廊里,是有她的積極意義的。而且,這本書帶有自傳性質。主要經歷和人物形象,就是勃朗特自己。所以,作者與主人公之間的聯系,便形成了一組生命的最強音。單說勃朗特自己寫這本書。就可以想見她的生命之意義。因此,她不僅成為你,也成為千百萬爭取自身解放、探求人生意義、尋找人生出路的青年朋友的楷模。而實際上,我在她身上汲取的精神營養,不亞于牛虻和保爾。只是,產生簡愛這個十九世紀英國小資產階級婦女的典型的歷史環境,與我們這個時代的現實環境有什么區別,這是不能忽視的。
在想到將強者的藝術形象送到你面前,比我安慰和勸說你的效果要好得多的同時。我還想到,怎樣正確認識自然、社會和人對我們自身的發展,是有著重大意義的。于是,我就想到推薦第二本書給你。即《論馬克思關于人的學說》。你不是準備把自己的一生作悲劇實驗嗎?那么,先研究一下人的學說吧。因為,社會科學研究的中心課題是人,所以,悲劇研究的中心課題也是人。推薦這本書的目的之一,是希望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學說,能幫助你建立正確的人生觀。第二是希望你用你的“悲劇靈感”,到這本并非悲劇的著作中,去尋找可以作為悲劇研究的材料。也就是以“悲劇眼光”,從中找到悲劇的研究對象。進一步說,凡是馬克思接觸到的關于人的學說,也應該成為悲劇的學說。特別應該注意的是:關于人性(人的本質),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關于異化。異化是產生悲劇的重要原因之一;關于人道主義。這是悲劇研究的課題,有關悲劇的理論基礎問題和價值觀問題。社會主義是否使人能夠全面發展,這是社會主義悲劇研究的重大領域,也是產生社會主義悲劇的根源。
我不想用三言兩語來慰藉你受傷的心靈。因為,心靈的創傷只有靠正確的人生觀和堅定的意志來醫治。而且,我還不能不說的是:人之不能解脫,抑或說在某種情況下不能解脫的`原因,我認為與認識真理的程度有很大關系。因此,我們在感性和意志自由的王國里遨游的同時,不妨在真理的長河里進行一下洗禮。通過一下理智地鍛造,即在理性思維的圈子里走幾圈,認識一下自然、社會和人,使我們自己有一個新的起色。我現在寄的兩本書,就是試圖起到上述作用。
但是,我們是不是說,人的個性,和人的意志自由,需要理智來潑冷水,并受之束縛呢?不,認識必然的目的,就是為了自由。因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擺脫自然規律而獨立,而在于認識這些規律,從而能夠有計劃地使自然規律為一定的目的服務。”而“意志自由只是借助于對事物的認識來作出決定的那種能力。因此,人對一定問題的判斷愈是自由,這個判斷的內容所具有的必然性就愈大。而猶豫不決,是以不知為基礎的。它看來好像是在許多不同的,和相互矛盾的可能的決定中任意進行選擇,但恰好證明它的不自由,證明它被正好應該由它支配的對象所支配。”(《反杜林論》第112頁)恩格斯在這里將自由與必然的辯證關系說得再透切不過了。這就是說,還有許多的人們,都被一種自己并不喜愛的工作所支配,而實際上我們又無法擺脫它。這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現象。但我們想沖破和擺脫它,無疑是一種幻想。因此,問題在于怎樣認識它。也就是說,我們在一種逆境中生活,這不是我們的能力和幻想所能擺脫的。因為這個社會在某一局部和某一方面,還存在著一些不合理的因素和不健全的弊端。在很大的程度上,并沒有使它的成員擺脫勞動,是為了求生這樣一個目的。而我們自己也必須為了生存而勞動。參加各種工作、甚至討厭的工作。“使動物的東西成為人的東西,而人的東西成為動物的東西。”這里就出現了勞動的異化問題。
馬克思很精辟地指出:“勞動對工人來說是外在的東西,也就是說,不屬于他的本質的東西;因此,他在自己的勞動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發揮自己的體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體受到折磨,精神遭受摧殘。”(《馬克思恩格斯論文藝和美學》第17頁)這里雖然談的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現象,但是,社會主義社會也并沒有達到那種“使社會的每一個成員,都能完全自由地發展和發揮它的全部才能和力量”(恩格斯語轉引自《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社會。因此,我們不能不說,社會主義社會仍舊存在著勞動異化的問題。而這也就是社會主義社會,之所以產生悲劇的根源之一。關于這一點,以后再談。
【遠去的信札優秀散文】相關文章:
2.遠去的母愛散文
3.遠去的味覺散文
5.遠去的送灶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