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洋中桂峰的散文
我們一行一路驅車,朝目的地進發。當到達桂峰村村口時,時間已近11點。
洋中鎮桂峰村位于“閩中明珠”福建省尤溪縣東北向,距京福高速公路互通口僅12公里,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桂峰在古時稱為桂嶺,又叫嶺頭、蔡嶺,海拔550多米,為半高山谷地。走進這個被譽為“山中理窟”“云霞仙境”的歷史文化名村,群山環抱,云霧繚繞,山清水秀,氣候宜人,令人流連忘返。
村口處佇立著一扇巨型大門,氣勢軒昂,頂上正中央處刻著“桂峰”兩個醒目金色大字。門口的左側是一座高大的朱紅蓬萊閣,蓬萊閣斜左側聳立著一棵蒼勁有力的青松,有個同行者說其樹型簡直可以與安徽黃山松相媲美。
沿一條水泥路往村里走一百米左右,路的右側傲然挺立一大型廣告牌,上面畫的是桂峰村落的地形布局圖。再往前幾步,同側路邊還有一大理石石碑,上面的內容大概是關于這個古村落的歷史情況。
轉過一個小彎子,左側是一方形停車場,中央徹著一個圓形大花臺,花臺里種滿了各種花草。與停車場相連的是后來修建的別具一格的回廊,地面全是用石塊鋪成。回廊邊上有木制長凳,供村民閑暇之余和到此觀光的游客休息聊天。
大家在閑聊間,有一當地男子上來通知我們先吃飯,飯后再參觀古村落。飯菜頗為豐盛,葷素搭配,外加幾碗湯菜,味道可口。我們早已饑腸轆轆,吃起來自然胃口大開,飯量大的吃三四碗不在話下,飯量小的吃它個兩碗也不成問題。不一會兒,飯菜在大家的說笑聲中被洗劫一空。
飯飽了,力氣上來了,疲倦也漸漸消失。于是,我們三三倆倆步行來到村中,開始與她真正的零距離接觸。
談起桂峰的歷史,人們不得不提到宋端明殿大學士蔡襄的第九代傳人蔡長這個人。可以說桂峰能從歷史上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落發展到當今家喻戶曉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這是與蔡長在700多年前帶著祖上的遺訓,避南宋戰亂于此,飽餐風雨、苦心耕讀密不可分的。正是他在這世外桃園般的天地里,撐起一片屬于他們那一輩人自己的藍天。從此,隨朝代更迭,涌現出一代又一代兄弟舉人、父子瀚林直至當今飽含學識的莘莘學子——小到一名大專生,大到杭州市市長。
拾幾級石階而上,橫跨左右兩側的'兩座石橋雖經數百年的風雨洗禮,如今依舊是那樣的厚重。想當年,在那個交通落后、信息閉塞的年代,運輸靠的是肩背馬馱。而這座名流輩出的小村落,其名聲當時早已在外,連京都傳流著它的種種故事,于是原本不是從這兒經過通往山外的古道,竟然改在這兒經過。
從此,這里成了通往官洋、福州和南平三條古道的交匯點。這兩座石橋一度成為外出謀生、商貿往來以及走南闖北的人們的歇腳的驛站。
望著它們,閉著眼,當年的繁忙景象仿佛歷歷在目。石橋下,從山中源源而來的雙溪在這里交匯,溪水在布滿鵝卵石的溪澗里汩汩流動。它滋養著這里的代代村民,滋養著這里的一草一木,滋養著村邊的一壟壟山田。
石橋兩側的古桂花樹和古紫薇樹歷經歲月的磨礪,不僅沒有枯黃,反而更加郁郁蔥蔥。村里的小巷全由石塊和石板鋪設而成,時逢村民們正當街坐在石凳上休閑養性。一個個慈眉善目,身體硬朗,含笑中埋著鄉音,舉手投足間透著質樸。常年的山里生活賦予他們特有的氣質,老人們慈祥的面孔寫滿了知足和愜意,少婦們羞怯的目光透著靈秀和友善。
從石橋的左右兩側小巷穿行而過,一座座、一排排緊密相連的整個古建筑群就展現在眼前。這里的建筑風格獨特,所有房屋都是依山而建,層層疊疊,古色古香。一屋、一堂、一廳,布局合理,錯落有致。尤其讓人吃驚的是,在每一座房前的天井過水房檐下的地面上,都有一塊彩色的建設平面圖。其中最大兩座大厝,左邊一座是蔡氏祠堂,右邊一座與之相類似,它們是這個古村落的標志性建筑。人字形的房頂兩側全由青瓦鋪設而成,屋脊兩端形如鶴首仰天唿哨。探出的房檐上雕刻著各種圖案:鴛鴦戲水、梅花鹿竹、鶴壽延齡等,色彩各異,姿態萬千,栩栩如生。房屋內部建筑風格是,每根圓形柱子均為黑色,每扇大門均為朱紅。兩種色調形成強烈對比,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結構由外及里共三層,每層設一廳堂,各廳堂正上方及左右側依次分別高懸著“父子翰林”“父子舉人”“兄弟舉人”“兄妹碩士”“五代同堂”“文魁”“武魁”等名匾。廳堂兩側墻壁上也掛滿了各式牌匾,有桂峰八大景,歷代名人題詞及歷年高考學子。
古屋各座之間距相對較窄小,用大量的石材構筑護坡,屋面均用風火墻隔離,有路皆鋪石板條,形成了各條曲徑通幽的小巷。現存古建筑共有39座,有的修建于明代后期,更多的是清初古建筑。有些古屋已頹敗,但仍舊能感受到當年的生活氣息。
沿小巷穿梭期間,猶如穿過時間隧道,再一次走進古村落的悠遠歷史,重溫她那悠久的文化底蘊和人文素養。行走間,忽然從某個巷子里走出一位抱小孩的少婦。要不是她身著現代服飾,還真以為回到了那個年代吶。身臨其境,感受的是這里的民俗濃郁、民風純樸。當年的喧鬧聲仿佛在耳邊回蕩,雙眸里依稀掠過的是昔日人們忙碌的生活場景。
【走進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洋中桂峰的散文】相關文章:
2.走進古村作文
3.阿峰的隨筆散文
4.靈峰賞梅散文
5.羊峰秋游散文
7.登母子峰經典散文
8.走進拉薩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