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里的記憶短篇抒情散文
那些青青的石板路,攀墻盛開的牽牛花,斑駁簡陋的夯土墻,悠長如迷似的小胡同,既純樸委婉而又粗獷豁達,既貧困冗雜而又靈秀纏綿,這都是許多年前的記憶了,伴隨城市的發展和變遷,許多胡同業已走進了歷史,如今穿梭于城市林立的高樓與寬敞的街道間,居于鋼筋混凝土的構筑里,卻生出些許顧念胡同的情愫來。
也許是因為年齡增長的緣故,住進樓房里卻愈發懷念起平房小院、胡同穿越簡單快樂的舊時光來。深感快樂沒有隨著樓房的長高而增加,反倒是那些婉轉局促的胡同更值得回憶,那時的鄰里關系和諧如親,那時孩子的玩伴甚眾,那時捉迷藏回蕩的是孩子最開心的笑。更是喜歡聽夜晚妻高跟鞋敲擊石板路歸來的節奏,也喜歡帶著孩子在錯綜的胡同里探險尋奇。賣雞蛋的吆喝聲、后胡同大爺的胡琴聲,孩子們的嬉戲聲,清早鴿子的咕咕聲,母親喊兒回家的召喚聲,演繹了舊時胡同的交響樂章。胡同里有我年輕時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它既有親切的生活氣息,又有悠遠的歷史風情,也就形成了特有的胡同情感。
撿拾城市變遷的記憶碎片,胡同已成為人們心中一道最難忘的風景。記得搬家那天,孩子扯著我的衣角問“爸爸,我們不搬家行嗎?”也許在孩子的心中難以割舍的會更多,院落里的葡萄樹,泥墻上的小蝸牛,親手種下的大葫蘆,胡同墻上的涂鴉之作,父母吵吵鬧鬧不缺溫情的日子,可能這些都是孩子童年最深刻的記憶吧。孩子的.出生成長與我們的變老都交織綰卷在那老胡同里,時屆成年的女兒每每在清晨和我講起兒時夢境,我總是不無感慨,時光從容胡同不在,容顏已老記憶尚存。
那些老屋和舊胡同與周邊的高樓形成強烈的對比,可以說大部分住戶都是社會底層人士,做小買賣的、打零工的、撿破爛的,更確切的說這里簡直就是“貧民窟”,記憶最深的就是那廁所掏糞的臭氣襲擾。雖然日子過得比較清苦,各家自有一本難念的經,但是這里最不缺少的就是雪中送炭的溫情。胡同里演繹最多的是家長里短的嘮嗑,做好吃的給鄰里品嘗,幫助老街坊照看小孩子,不算舊的小孩衣服慷慨相送。人們的關系是如此的簡單,沒有爾虞我詐,更沒有你爭我吵,這里最能讓人學會理解和謙讓,使人讀懂人情與世故,這里是貧苦人家真正的精神樂園。
通過回憶尋找記憶中的胡同、街道、舊鄰,可能是人們心理中最符合情感故園的需求,這里雖然不是生養我的家鄉,但是在我人生的旅程中卻是難以忘懷,每每小區里有賣雞蛋的吆喝聲時,也總是讓我想起那些胡同里的故事,往往要翻看那些老照片,回味一番,對生命中那些愛做一段尋找,并帶著這些愛,整理心情繼續出發。
人們往往是失去了才覺得珍貴,當住到寬敞明亮的樓房里,鄰里往來頗少,甚至同住一樓相識寥寥,少卻了胡同時光的喧鬧,總是感覺少了點什么,就連親友到訪也要蹲門等候主人回家,沒有了舊時的鄰里招呼。那些胡同里的溫馨與和諧仿佛已漸行漸遠,這是一個時代對另一個時代的張望與感嘆。
那蜿蜒曲折的胡同已經成為我的一段回憶,它溫暖并一直照亮著我的人生!
【胡同里的記憶短篇抒情散文】相關文章:
2.胡同里小屋作文
7.春的記憶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