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米粉味道散文
鄉愁大師有詩云: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而對于身在他鄉的湖南吃客來說,縈繞心頭的鄉愁毋寧說是家鄉的那碗米粉。
米粉算是老家的一道市井小吃,因為是濕粉,不容易保存,偌大的上海街頭難覓其蹤影。近些年,這里那里的某個街角能找到“桂林米粉”或“阿香米線”的招牌,初看竊喜,以為是心里的那個味道,待進去嘗過一碗,反倒加倍勾起對老家的那碗米粉無盡的懷念之情。
就這樣牽腸掛肚著,數著回老家的日子。
好不容易熬到火車到站,一出站先直奔附近的米粉店,吃上一碗米粉才算是到家了。遺憾的是,今年春節忙到年三十才到家,一路走過來,街上的米粉店都打烊了,連巷子里的小店也關門了。雖說可以買點米粉自己在家做,可是,沒有熬制的大骨湯,沒有地道的佐料,沒有特制的漏勺,做出來的米粉總是要遜色不少,怎么吃怎么不夠味。
原來米粉是一座城市的味道,不是誰都可以隨意炮制出來。
離開家鄉二十年,回老家時再看街頭巷尾的米粉店,早已不是年少時的老模樣,而是多了好一些品種,琳瑯滿目的,讓我有點無所適從。估計是因為這些年市場經濟的活躍,帶來了人員的流動,讓省內其他地市的特色米粉蜂擁而至。單從米粉的形狀上來說,除了早年的扁粉,還增加了一類圓粉,而且圓粉有粗細之分,扁粉也有寬窄厚薄之別。從林立街頭的'招牌來看,外來的米粉主要有常德津市的牛肉米粉,據說是常德三絕之一;此外還有湘西米粉、攸縣米粉,還有小時候從沒有見過的魚粉。除了設施簡陋的街頭小店,也多了一些裝修光鮮亮麗的新派米粉店。
相比其他地市渾圓有韌性的圓米粉,我還是偏愛我們長株潭的扁粉,除了是因為扁粉更容易入味,還因為扁粉才是我兒時記憶中的米粉。一碗正宗的長株潭米粉大都以米粉、肉絲、木耳、鹽、味精、醬油、大骨湯、辣椒粉、蔥花、熟豬油等制作而成。口味清淡,柔軟,入口即化,容易消化,特別是用大骨湯沖豬油做出來的湯底,格外的香飄四溢,惹人嘴饞。
比起裝修豪華的粉店,老家人似乎更鐘愛家門口的小店。小店里通常隨意地擺放著一些簡陋的桌椅,有一口熱氣騰騰熬著大骨的湯鍋,還有一口專門用來燙粉的開水鍋。扁粉特別容易熟,稍過頭,就煮爛了,所以一般都使用一種燙粉特制的漏勺,起鍋下粉,動作要麻利,基本上就是開水鍋里過一道就盛碗了。加工的速度做早餐是最適合不過了。此外,除了添加的湯頭,現在的店里都準備著好幾個大碗盛滿了各色開胃小菜,供食客們隨意取用。每天早晨,住在附近的人,有的是一個單位的,有的不是一個單位的,大家圍坐在一起唆粉,認識的不認識的隨意說上兩句, 充滿了市井的生活氣息。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米粉成了老家這座小城不可或缺的味道。高興時,三五好友一起去店里吃碗粉;不知道吃什么時,那就吃碗米粉吧;有愛吃粉的人為了吃上一碗心儀的米粉,不惜轉幾趟車,跨幾個區,大清早趕過去;甚至還有資深吃客特意從深圳坐飛機回來吃粉。
高興時吃米粉,不高興時也是吃米粉。大學時的校園有一處米粉店,據說失戀的女生們常常去店里點一份加荷包蛋的炒粉,氣呼呼地把一碗炒粉一掃而光,似乎失戀的痛苦也統統一掃而光了。
幾乎一天的生活都是從米粉開始的,嗦粉喝湯,一碗熱騰騰的米粉下肚,神清氣爽,元氣滿滿的一天就開始了。
【小城米粉味道散文】相關文章:
1.煙雨小城散文
3.小城畫隨筆散文
5.小城的散文隨筆
6.小城六月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