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記憶抒情散文
一直想寫一點記錄老師的文字,每次提筆,又覺得諸如偉大、太陽、燭光等等詞句都無法表達我內(nèi)心的那種情感,語言顯得是那樣的蒼白。我的心已經(jīng)深深地根植于老師那慈愛、溫厚的土壤了。
我的小學和初中是在渤海邊上的一個學校度過的,據(jù)說這是一所廟宇改建的。我剛上學時,設施很簡陋,一塊木板,下面釘上兩根粗一點的木棍子,木棍埋在教室的地上,這塊木板就是我們的書桌了。我的第一位老師姓李,大約十七八歲的樣子,或是二十上下吧,我覺得她很漂亮,兩條辮子搭在胸前,對我們總是笑瞇瞇的。下課時有時還叫我們的乳名。我們都愛跟這個笑瞇瞇的李老師在一起,有好幾次,上課回答問題時把她喊成了“媽”。
到了三年級的時候,有了作文課,這是我們最愛上的課,一周一次。老師出一個題目,講解一下,就開始寫了。在老師鼓勵下,我們可以任意想象、發(fā)揮。也就有了許多不會寫的字,老師就把學生問的'字寫在黑板上。可以說每次作文課鍛煉了我們的思維(當時不知道,只是覺得上作文課有興趣),又學會了很多字。也就是從那時起,我開始看小說《艷陽天》、《金光大道》、《連心鎖》、《卓雅和舒拉的故事》等,我覺得文字是那樣神奇,讓我認識了多彩的世界。有一次老師出了一個作文題《上學路上》,從我家到學校要走一條小路,周邊是莊稼地,然后過一條小河,在小河邊是一個村莊,也許就是因為在河邊吧,那個村莊的名字就叫小河沿,在小河沿村東頭,隔著一條道就是學校了。當時寫這篇作文時,我就把路上我看到的景色加上自己的心情,寫的很順手,那篇作文也成了范文,在學校組織的作業(yè)展覽時,我在展覽的作文本中看到了我的那篇作文。也是從那時起,我更加喜歡作文課了。那時升學是在寒假的時候,李老師也是一直跟年級教我們的。1976年大地震,我正上小學五年級。教室不能用了,沒有簡易房,在學校南面大約一里地的地方有一個大沙坨子,地勢較高,沒有被地震反上來的水侵蝕,上面種滿了樹,這片樹林就成了我們臨時的教室。李老師把一塊小黑板掛在樹上,我們每人拿一個小板凳坐在一起,就開始上課了。那時經(jīng)常有余震發(fā)生,只知道老師的眼光一刻也沒離開過我們,她不讓我們亂跑,那時只要有李老師在,我們就一點也不覺得害怕。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一直到六年級,當了我們六年的班主任,沒有轟轟烈烈的大事,但對我們的那種呵護,那是一輩子也忘不掉的啊,無論走到哪,我都會想起我的班主任李老師。
【永遠的記憶抒情散文】相關文章:
4.春的記憶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