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多藏家作客散文隨筆
初秋,我隨旅游團到了松潘縣,在安多藏家做客。
一下車,一位頭戴松耳石、蜜臘,腰纏銀腰帶的安多藏族姑娘用流利的普通話向我們作自我介紹:“我們這里姑娘叫拉姆(仙女),小伙子叫多吉(金剛),歡迎大家來作客,扎西徳勒。”邊說邊向大家獻上一根黃色的哈達。
到了家門口,一個多吉熏著一爐柏枝煙,主持進大門儀式:“扎西德勒,請每位尊貴的客人,用左手將煙朝懷里扇三下,去掉晦氣,清除旅途勞頓。然后用左手拔轉(zhuǎn)經(jīng)筒”。
進入堂中,屋內(nèi)彩畫滿墻,對著大門的那壁墻,是用實木雕刻精美的一壁立柜,柜的頂上掛著一排黃亮的銅瓢,從雕花鏤空的柜門看進去,下排是碗,有一對銀碗,銀光閃閃,上排是銅盆、銅鑼鍋,中排是酥油盒,糌粑盒。柜下面有一米高的一個臺,臺上擺設(shè)一排黃亮亮的銅壺,這些銅制家具每樣有十幾把。
有兩個很大的圓形雕花銅器,主人介紹叫金剛。這是他爺爺磕長頭去拉薩,朝圣歸來,當?shù)貜R里的活佛所贈,這是一種榮譽的`向征。老人上了七十,都要磕長頭朝圣。有些老人在半路就死去了。能活著回來的,將享受很高的榮譽。
拉姆介紹:我們安多藏族,家家都信仰藏傳佛教,家里的財產(chǎn),三分之一捐給廟里三分之一制金銀飾品和銅器,三分之一擴大再生產(chǎn)和生活。家里一般要送一個小伙子在廟里當扎巴或在廟里學藏畫,學制銀器、銅器。
糧食以土豆、青稞為主,副業(yè)靠挖蟲草、貝母等藥材,最大的收入是牦牛和羊。
安多藏族,干農(nóng)活以婦女為主,男的行手藝。拉姆說到婦女,感到自豪:我們安多藏族生小孩時,幾天就開始干活了,不象漢族要休息四十天。男方選女人的標準要選兩大,即腳手大,能干活,屁股大能生小孩。女子十二歲就由父母制銀腰帶,隨著年齡增長而加長,結(jié)婚后,由丈夫制銀腰帶隨著身體加長。當然現(xiàn)在的年輕人逐漸也在改變擇偶標準。但銀腰帶等首飾是不能少的。安多藏族過去發(fā)財人都是一夫多妻,窮人一妻多夫,窮的家庭幾弟兄討一個老婆,輪流相會,以各自信物掛在門外為號,生的孩子叫最有威信的為爸爸,其余都叫叔叔,不分家,有的十幾口人住在一起。當然,現(xiàn)在是一夫一妻。
拉姆接著說:“我們安多藏族,能走路的人就會跳舞,能說話的人就能唱歌。“說罷邊歌邊舞,隨即端上了手抓羊肉、奶茶。一位多吉敬酒,用拇指和無名合攏沾點酒向天上、地上彈后,在扎西德勒的歡呼聲中,干杯!
藏房都有一個大壩子,是專為跳鍋莊而建,大家圍著圈,由兩個多吉領(lǐng)舞,舞罷,大家排上隊,把哈達獻在墻上的牦牛頭上。
在藏家做客的一系列儀式,由于地域、支系的不同而有差異。就是語言,除通用官話外,地腳話都有交流障礙。民俗大同小異,信仰的都是藏傳佛教。轉(zhuǎn)經(jīng)筒,五色經(jīng)幡都是一樣的。經(jīng)幡在風中飄拂,風吹一遍,頌一遍經(jīng)文,以此祈福,保平安。
拉姆說:“ 在佛教信仰中,使人變得善良,知恩圖報。藏家以偷、騙為恥,以行善,做好事為榮。寨子里從來不掉東西,做事,老少無欺。
在安多藏寨,我知道了我們民族兄弟的一些傳統(tǒng)和民俗。各民族都有先進的東西,“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不枉此行。
【在安多藏家作客散文隨筆】相關(guān)文章:
1.關(guān)于家的散文隨筆-有關(guān)家的散文隨筆-描寫家的隨筆
4.亭子與家散文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