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無憾抒情散文
西方有評論家說,實用主義的故鄉在中國。這話我看不無道理。因為自屈原之后,我們這個民族就很少有“天問”主義者了。為什么?因為我們的頭頂上有個皇帝,皇帝喜歡我們做順民,做老老實實規規矩矩的順民,不喜歡我們問這問那。時間久了,自然會覺得天下的事有人去操心,我們再這樣那樣不是太奢侈了嗎?于是我們就不再喜歡問什么了。因而活著就是最大的問題,活著就是最大的意義。如此,實用主義的土壤在我們這個國度豐厚而有效地繁衍開來。但也正因為如此,我們這個民族歷史上的許多悲劇就因此而產生了。而且這種悲劇正在每天地大量地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產生著,這種悲劇的一個顯著標志就是不珍惜時間,或者確切一點說,往往是用自己一生的時間重復著上一代人的活法,一個地方常常是幾十年竟然毫無變化就是明證。我想,劉歡所唱的《彎彎的月亮》那種感傷的色彩,或許就是因此而產生的。所以在日常生活里,我們常常看到的是許多人將自己的.生命或者說自己的一生,變得毫無價值,毫無意義,只不過是來到這個世界上走了一趟。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對這樣的人來說,僅此而已。
但生命的終結終究是一天天向我們走來。對于這一點,有的人寧可麻木,也不愿意去正視它;有的人覺得來得太突然而使自己惶恐不安;而有的人則坦然面對。
所謂坦然面對,就是要早早地對生與死的問題,想清楚,并在日常的生活中解決好它。如此,生命的終結或來得早或來得晚,都無關要緊。為什么?因為我們已在想清楚的過程中,解決好了這一問題,從而珍惜了自己的生命。這種珍惜的標志,就是我們本著一顆善良和富有同情心的心,珍惜著時間,做著我們自己應該做的事。這種事,一是有意義的符合大多數人利益的事,二是這種事原本就是自己應該喜歡做的事。
一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這種人是最最幸福的了。而一旦有了這種幸福的感覺,你或許就可以說:我,生而無憾,死亦無憾。
【生而無憾抒情散文】相關文章:
1.無憾無悔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