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滕州的瑣碎記憶優美散文
桃花盛開的季節,道路兩旁樹木上的嫩葉在悄悄地萌芽。我拎著重重的箱子,滿懷著對新生活的好奇,走進了凌晨時分冰冷的滕州火車站。
隨著列車“呼”地一聲遠去了,把我們孤零零地扔在晨曦中的站臺。小小的站臺前,加上我們不過七八個旅客,各自匆匆地向站外走去。出站口朦朧的燈光下,團團地圍著些人,大多是出租車司機。見我們出來,紛紛上前詢問去向。一口的山東口音,倒也聽得懂。畢竟,山東離天津并不算遠,口音相差不大。但我已在這群出租司機紛紛擁上來的瞬間,感覺到撲面而來濃濃的異鄉氣息。這氣息,讓我從心底涌上來種種莫名的興奮與新奇感,止不住地向外洋溢著,手里拎著的箱子也似乎因此變得不再沉重。
火車站口有墨子的全身石像。由于匆忙,只是遠遠地望了一眼。據后來聽旁人說,火車站的所在地,就是傳說中墨子的住居。數千年前的古跡,早已不復存在,只留下書墨文字里的思想了。我想:臨走前一定要在石像前留個影的。
到項目部時,已是中午。領導安排好了住處,是村民的'家,房子高大結實,純粹的山東鄉土風格。屋檐上是漂亮的深紅色琉璃瓦,門前栽著一棵梧桐及數棵白楊,風吹起來“沙沙”作響。鐵制的黑色大門,高幾乎有三米,上面整齊地鑲嵌著一排排黃銅色的圓形裝飾,顯得古香古色的。走近大門,看到大門兩旁貼著紅紅的大幅對聯。“院內幸福家,門前金光道。”門楣上方黑底金色字體的橫幅手書“家興財源旺”。整個的大門口,顯得大氣而富足,好似電視劇中舊年代的大戶人家。推開大門,很是笨重,我用了好大的力氣才推開它。一進門處,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水泥青磚作框架,瓷磚鋪就的山水畫。我知道這是“照壁”,在古建筑民居中是十分講究“照壁”的。卻不想在魯南的農村,竟還完整地保留著。之后熟悉了這座村子,我注意到無論貧富貴賤,家家皆是如此。若問當地人為何,少有人說得明白,只是一代代遵循著傳統。若究深源,不難發現這和當地周邊是為孔孟之源息息相關。
上工地了,工地兩旁遍布著綠油油的麥田,郁郁蔥蔥地長著。遠處,幾座大棚罩著白色的塑料布,一排排高高的聳立著。突然,幾只似飛鳥的東西從麥田中“突”地飛起,飛得不高,遠遠地看去,身上呈著灰黑色的羽毛,隱約聽到“咕咕”的聲響。之后聽當地人說是野雞,麥田里經常可以看到。我十分的好奇,很想用DC拍下來。只是它們飛得又矮又快,極難捕捉得到。
傍晚,沿著村子散步。平底鞋踩在裸露著黃土的小路上,黃土是松軟的,踩上去感覺既愜意又舒適。頭發松松束在腦后,依舊是那身肥肥大大的棉布工作服,雙手插在褲兜里,步伐如吹在臉上的微風般的輕松快樂。邊走,邊向四周觀看。麻雀在樹枝上“喳喳”地亂叫,小狗在腳下竄來竄去的,有時伸起圓圓的小腦袋,瞪著滴溜溜轉的黑眼珠望著我們。橘紅色的晚霞穿過樹梢,穿過高大的房屋,帶著陽光最后的溫度照在我們恬靜安憩的臉上。平淡的生活也是一種幸福。
【初入滕州的瑣碎記憶優美散文】相關文章:
1.瑣碎 記憶文章
2.記憶優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