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留守兒童文章
讓我們與愛同行,用博大的胸襟,美好的情感,伸出愛的雙手,構建和諧校園,為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架起愛的橋梁,讓留守兒童不再孤單,不再憂傷。為此陽光網小編為大家推薦了關愛留守兒童文章的有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用。
關愛留守兒童文章篇一
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已有2000萬人,并呈繼續增長趨勢,就今年百興中學的留守學生也有355人。留守學生問題是當今社會存在的一個普遍和焦點問題,應該得到全社會的共同關注。留守兒童面臨著教育、生活、社會關愛等問題,如何解決好留守兒童面臨的這些問題已經成了刻不容緩的問題。關注外來務工子女和留守兒童,不僅是我們要做的工作,更需要社會各界的關愛,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關愛 “留守兒童”,為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讓他們在社會這個大家庭里健康快樂成長。
農村教育在義務教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義務教育中的留守兒童又是一個非凡群體。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學生是祖國的希望,面對留守兒童的涌現,尤其是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數的日益增加,對農村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名中學班主任教師,關愛班上留守兒童是重要工作,在五年的從教生涯、三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覺得應該更多的關注留守兒童的生活、教育、心理、道德行為等問題,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愛。
播撒真愛,關注留守兒童生活問題。由于沒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顧,部分留守兒童營養嚴重不足,身體健康受到很大損害。我的班級留守兒童多,情況復雜。如羅幫智的父母長年在外打工,他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在家庭教育這個環節上脫了扣,使他成了全班有名的“逃課大王”,長期逃課到網吧玩游戲。爺爺奶奶只管吃穿,無法顧及其它,由于思想品德教育沒跟上,使他變成了一個“問題學生”。我私下找他談心,父母是為了他們才不得遠走他鄉,讓他明白上學的重要性,談了幾次,慢慢就有效果。但由于逃課太多,教過的知識大多不知道,我利用課余時間給他補課,幫他擬定學習計劃,耐心開導他樹立堅定的學習信念,課堂上只要他舉手,就給他發言的機會,課后,安排幾名比較優
秀的同學與他結隊﹑交友﹑談心﹑幫扶,就這樣,他真正的融入到九年級(7)班這個大家庭。
去年的九月十六日,正值是星期天,當我和班上幾個同學出其不意地出現在“留守孩子”李怡家門口時,他愣住了,還是我們手中的生日蛋糕讓他才反映過來——-今天是自己的生日。父母的不幸去世,給他幼小的心靈蒙上了一層陰影。當生日蛋糕上的蠟燭點燃,大家拍手唱起了: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李怡激動的淚花奪眶而出,他說:“老師,是我一生中最難忘的生日。”不等話說完,他已泣不成聲,此時班長沈娜說:“李怡別哭了,今天是你的生日,應該高興呀,我們班六十九個孩子是一家,大家都是好兄弟姐妹,你不會孤獨的”。
播撒真愛,關注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兒童農活、家務活增多,學習成績下降,有些還由于厭學等原因逃學。大多數留守兒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監護和親友臨時監護,年事己高、文化素質較低的祖輩監護人基本沒有能力輔導和監督孩子學習。農村學校受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學理念的局限性與制約,針對留守兒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關愛力不從心,家庭和學校監護不力,導致相當數量的留守兒童產生厭學、逃學、輟學現象,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及初中教育的在學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兒童。
在留守兒童中,放縱溺愛型家長的比例比其他兒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其原因主要是監護人管不了,不會管。這些孩子在留守期間是和年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親友生活在一起的,這些老人年齡普遍偏大,身體不好,文盲的比例較高,在學習上無法給留守兒童切實有效的幫助和輔導,與留守兒童思想觀念差異極大,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外出父母又管不到,留守學生幾乎生活在無限制狀態下,無形中助長了其自私任性、逆反心理重、以自我為中心等極端性格。由于遠離父母,缺少了起碼的與父母交流的機會,而監護人又無暇
顧及他們的情感變化,這對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常引發種種心理病癥,如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自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在班主任工作中,我發現很多留守兒童能自立自強,不僅能照顧自己的生活,而且學習很不錯,我把他們樹立為典型,讓其他留守兒童向他們學習。同時我也加入他們的隊伍,一起生活,一起學習,讓他們感覺班級向家一樣溫暖,我就像他們親人一般。
播撒真愛,關注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由于親情缺失,兒童缺少情感和心理關懷,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與外界不愿意接觸或接觸太少,一些留守兒童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等個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主要對“留守兒童”進行適當的情緒調節。情緒調節可以減少表情行為、降低情感體驗、從而減輕焦慮等負性情緒對他們的影響,因而對他們的身心健康有益。從不同的角度幫助留守兒童抑制或削弱其不良的情緒問題,維持和增加良好的情緒,使其正確面對現實,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自我認知能力以及提高對社會的適應性,能夠幫助他們重建自信心,克服自卑、疑慮等不良心理;培養良好的自尊心,使其身心能夠健康發展。鼓勵留守兒童正確面對眼前的挫折,敢于面對,敢于挑戰,提高自己的獨立性,堅定性和自制力。
培養留守兒童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及人際關系。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兒童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參照框架,也是兒童得到情感支持的來源之一,可以滿足兒童歸屬和愛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對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只要在教育教學對留守兒童播撒真愛,他們同樣也能像其他孩子一樣,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
播撒真愛,關注留守兒童道德行為問題。由于父母常年不在家,作為兒童最重要的教育者出現缺失,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教育跟不上,他們出現道德問題而得不到父母的及時幫助和教育;而作為代養人的祖輩很少對兒童的價值觀人生觀進行詳細的指導,同時又因溺愛而不忍心嚴厲管教,長久以來,農村留守兒童逐漸養成惡習,并以習慣的形式延續下去,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問題越來越嚴重。
作為班主任,在這個最關鍵的環節,要及時給予控制。首先,加強同伴關系在留守兒童社會化過程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以間接的方式擴展家庭生活以外的情感支持,讓留守兒童有安全感和歸屬感,從而難以形成健康良好的道德情感品質。
播撒真愛,關注留守兒童安全問題。部分留守兒童因父母不在身邊,經常受到同學、鄰居的欺負。兒童防護能力弱,同時監護人缺乏防范意識,農村留守兒童容易受到意外傷害,甚至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的對象。一些地方還出現了強奸留守女童的惡性案件。作為班主任,我教育他們不要與社會流氓有往來,要學會自立、自強,要有自信。三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班上的留守兒童沒有一個出現任何安全事故。
總之,有太陽,世界才會有溫暖;有春風,大地才會有生機。團結就是力量,讓我們團結起來,每一個人都獻出一份自己的愛心,關心和愛護留守伙伴們,讓他們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與我們手牽手,交朋友,一幫一,獻愛心,結對子,共成長,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 同樣的天空,同樣的陽光。讓我們與愛同行,用博大的胸襟,美好的情感,伸出愛的雙手,構建和諧校園,為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架起愛的橋梁,讓留守兒童不再孤單,不再憂傷;播撒真愛,去迎接新的希望,擁抱明天的太陽。
關愛留守兒童文章篇二
在這個炎熱的七月,我參加了淮海工學院“攜手明天,共享成長”關愛留守兒童志愿服務團赴灌云縣下車鄉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7月8日至7月15日的八天時間內,我跟隨志愿服務團為留守兒童送去了溫暖與慰問,宣傳了上海世博知識、地震避險知識等。通過開展素質拓展游戲、課業輔導、家書手機短信送親情、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了他們的生活、學習狀況,同時增長了他們的知識,開闊了他們的視野,尊重了他們的人格。與孩子們的接觸與交流,豐富多采的活動內容也讓我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讓我更加理解了“紙上來的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詩的含義。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只有自己親身經歷過才會體驗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與感受。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走出校園、踏上社會,展現自我絢麗的舞臺,也是一次讓大學生能投身社會、體驗生活、服務人民的絕好機會。就從我們這次深入下車鄉留守兒童的調研活動來說,了解到由于他們缺少父母的關愛與教導,時常想念他們的爸爸媽媽,以致有些孩子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心中不免一陣心痛。但是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在這種情況下仍然能夠努力學習,為了夢想而奮斗,我不禁又感到欣慰,為他們感到高興。
“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干”。通過關愛留守兒童的社會實踐活動,使我逐步了解了社會,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干。“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我們應當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認清自己的位置,對自己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只有真正的理解社會實踐的意義,在社會實踐中獲得知識與能力,才能在今后遇到挫折與挑戰時,用自己在實踐得到檢驗的知識與能力去解決它,克服它。社會實踐使大學生找到了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點,而那些只重視理論學習,忽視實踐環節的人,是不可能有長遠發展的。
作為新時代大學生,我們不僅要好好學習掌握現代化的知識,而且還要多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運用知識、更好的掌握知識;在實踐中了解社會發展,才能鍛煉自己、發展自己,使自己將來能更好地投身于社會、服務于社會。只有到實踐中去、到基層中去,把個人的命運同社會、同國家的命運聯系起來,才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正確之路。
關愛留守兒童文章篇三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也是祖國末來的接班人。兒童在父母和老師的照料下以及培育下,這朵花兒才能綻放,才能為廣大人民作出貢獻,而那些沒有受到正規教育的孩子和留守兒童,他們誤入歧途,給廣大的人民帶來了許多不便。
這些留守兒童,他們為什么誤入歧途?那是因為他們幼小的心靈缺乏生活經驗,不能準確判斷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真什么假,什么是善什么惡。所以才被不法分子帶壞了。
有一天,我正大街上散步,突然,一個婦女大罵起來:“混小子,你敢偷我的手機,走,我帶你去公安局,”那個約有八九歲的孩子,一聽嚇壞了,趕緊掙脫了那個中年婦女的手,飛快地向一個拐彎處跑去,那位正準備追去的婦女見那孩子無蹤影了,這才停住了腳步,我當時就被那情景驚呆了,一個八九歲的孩子竟然成了一個偷雞摸狗的扒手,原因誤入歧途。
當然,沒受過正規教育的孩童,并非都是會誤入歧途。有的留守兒童看到其他兒童背著小書包向學堂走去時,他們此時的上學渴望是可想而知的啊。
也許,當你看到一個渴望上學的孩子,把偷來的知識整理時,你那時的心情一定會非常地傷心,F在,有的孩子上學就是胡鬧,看似身體在教室內可不知他們的心跑到了哪里。但如果把我們上學的機會轉讓給那些渴望知識的留守兒童。不用說,那些孩子肯定會萬分珍惜這實屬不易的機會。
作為有能力幫助他們的人,為何不去關注一下他們呢?得到你的關注,他們只會說聲謝謝,但這聲謝卻蘊含著那孩子對你的無限感激以及自身的喜悅。
在正規的教育下,他們也能夠綻放了。他們開放來自大多數人們的關注,可他們也有了準確的判斷力,他們可能也會給我們的祖國帶來一個奇跡。
借此之機,我十分想讓更多的愛心給予留守兒童,讓他們也能擁有常人的機會,為將來的社會貢獻出一份力量。
【關愛留守兒童文章】相關文章:
關愛留守兒童的文章04-01
關愛留守兒童經驗文章04-03
關愛留守兒童感人文章04-03
關愛留守兒童作文04-23
關愛留守兒童作文04-01
關愛山區兒童的文章04-03
關愛腦癱兒童的文章04-03
關愛聾啞兒童的文章04-01
關愛留守兒童作文優秀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