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準的恕道勵志人物故事
1965年9月,顧準被第二次戴上“右派”帽子,妻子被迫提出離婚,子女與他劃清界限,革命群眾更是痛斗痛打,可謂眾叛親離。然而,就在這種絕境之中,顧準的人格仍然熠熠發光。與其相處10年的吳敬璉先生記載了一則非常感人的故事:“清理階級隊伍”運動中,顧準的一位老朋友兼老上司林里夫曾用荒誕牽強的推理“揭發”顧準,指斥他在二十世紀30年代就是執行右傾投降主義路線的“內奸”,弄得顧準百口莫辯。很久以后,直到周揚得到解脫,顧準的“內奸”問題才告解決。1972年顧準回京后,對林里夫卻多方照顧,考慮到這位老友也處境凄苦,逢年過節總是備下酒菜,約他共餐對酌。吳敬璉當時很不以為然,認為顧準完全不必當東郭先生,對這樣的人,不去回敬他一拳已算仁慈。顧準卻說:你真是不懂世事,他這種古怪個性和奇特的思想方法,完全是由黨內不正常的政治生活和逼供訊“審干”做法造成的`,是這套制度毀掉了他的一生,悲慘的人生遭遇形成了他的古怪脾性,我們應當同情他才是,怎么可以苛責呢?
林里夫乃上世紀30年代抗戰前中國民族武裝自衛會(宋慶齡任主席)黨團書記,顧準的入黨介紹人。由于顧準的“恕道”,這一對老戰友的友誼得以維系始終。1974年10月中旬,顧準病倒后,林里夫每天趕到社科院經濟所宿舍,為顧準炊煮飲食照料生活。顧準住院后,雖有經濟所一位同志專事照顧,林里夫仍然每天3次看望照料。就是顧弟陳敏之從上海趕來后,林里夫每天下班還是要到醫院探望,后又派其女每天上午頂替陳敏之照看顧準。其時,林里夫的政治處境也很艱難,經濟條件尤窘。想來,林里夫一定是被顧準的人格徹底感動了。
顧準在其遺囑中向里夫老友贈款500元。當時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款額。
顧準的座右銘是:“寧可天下人負我,我不負天下人。”一次,女同事張純音與顧準爭論:“別人要是打了你的左臉,你再將右臉遞上去,完全是一種奴隸哲學。我的觀點是針鋒相對,以牙還牙,以眼還眼。”顧準答:“人類社會正是因為有強烈的報復之心,你打我一拳我還你一腳,才總是斗爭不已。如果大家都有寬容仁愛之心,這個世界會好得多。”
【顧準的恕道勵志人物故事】相關文章:
1.人物勵志故事
8.人物勵志幼兒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