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勵志人物故事大全集
在現代,有許多勵志的人物,勵志的故事值得我們學習,那么你學會勵志了嗎?了解一些勵志的故事很重要,下面陽光網小編已經為你們整理了中國現代勵志人物故事,希望可以幫到你。
中國現代勵志人物故事1:林書豪
2010年夏天,林書豪大學畢業后沒能在NBA選秀大會上被選中,但隨后作為自由球員加盟了家鄉球隊金州勇士,在效力勇士隊的一年里林書豪并不顯山露水,還曾經三次被下放到發展聯盟。2011年12月,NBA停擺結束后,林書豪被勇士隊裁掉,隨后短暫加盟火箭隊又被裁掉。正在他痛苦等待機會甚至考慮加盟CBA的時候,缺少控球后衛的紐約尼克斯隊決定在這個華人小子身上試試運氣。加盟尼克斯之后的一個多月里,林書豪仍然表現平凡。但就在2012年2月,林書豪突然爆發出了超級巨星的能量,在一周之內的連續四場比賽里,以一己之力率領困境之中的球隊打出了四連勝,震驚了整個NBA。奇跡不是天上掉下的餡餅。盡管長期不能上場,林書豪仍早早來到體育館訓練并主動與教練溝通,令教練在沒有計劃用他時也會考慮給堅持不懈努力付出的人應有的機會。
在籃球明星大腕林立的NBA舞臺,當替補,坐冷板凳,時時面臨被裁員的威脅是家常便飯。也許有的人就被消磨了意志,放棄了夢想,而林書豪卻始終明白自己該做些什么,每天信心十足地進行體能訓練,聚精會神地“閱讀”比賽。機會往往會出現在不經意間,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林書豪抓住了微小的機會,用努力扭轉了命運。科比曾為林書豪的表現折服:“那些具備真才實學的球員很多時候只是無展示之地,如果你回頭看看,你可能會發現,事實上他從一開始就那么優秀,只是從未引起人們的注意。”
中國現代勵志人物故事2:馬云
一:學數學不如學英語
正所謂“無心插柳柳成蔭”,目標北大,只考上杭州師院;三年高考,一年數學成績1分,一年成績19分。大學畢業后,馬云當了6年半的英語老師。期間,他成立了杭州首家外文翻譯社,用業余時間接了一些外貿單位的翻譯活。馬云說,“我當年學英語,我沒有想到后來英文幫了我的大忙。所以,做任何事情只要你喜歡,只要你認為對的,就可以去做。如果你思考問題功利性很強的話,肯定會遇到麻煩的。”
后來這位“杭州最棒的英語老師”因為英語好的原因,受浙江省交通廳委托到美國催討一筆債務,結果是債沒討成,卻促成了他與互聯網的十年姻緣。
互聯網本來就是“舶來品”,馬云流利的英語賦予他一張“國際通行證”,使得他有機會征服《福布斯》記者,早早登上了《福布斯》的封面;使得他可以結交楊致遠、孫正義甚至比爾克林頓這樣的人物;使得他可以穿梭在達沃斯論壇,讓大家記住阿里巴巴。
這些都促成了馬云的國際化視野,使他能弄來資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二、目標遠大高舉高打
雖說馬云絕非天生麗質,但后天的“難自棄”讓他笑到現在。
1999年春天,阿里巴巴創辦之初,馬云向僅有的18名員工信誓旦旦:“我們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要進入全球網站排名的前十位。”
他為阿里巴巴確定的目標是:要做80年持續發展的企業、成為世界十大網站、只要是商人都要用阿里巴巴。
他還表示,“我們現在好像在建一個大樓,今天是裝一根水管,明天是安一個馬桶,所有的事情都是亂七八糟的,而且經常改來改去。現在只有一個大概的輪廓,可以這樣說,阿里巴巴造幾棟樓,現在的基坑都已經打好了。也許到2009年,我們可以看出一個面目基本清晰的阿里巴巴。”
在很多人對阿里巴巴將信將疑的時候,馬云的高舉高打策略也沒有動搖過。如西湖論劍、請克林頓當嘉賓等。
三、選對偶像不怕當粉絲
在今年的第二屆阿里巴巴網商大會上,馬云當著楊致遠的面,稱其為“偶像”。的確,沒有楊致遠,馬云的人生軌跡八成是要改寫。
1995年,馬云在美國第一次接觸互聯網,第一次看的網站就是雅虎,并“偶遇”楊致遠。隨后,楊致遠成了偶像,馬云則成了“粉絲”。結果是,馬云有幸在當年全程陪同了楊致遠的首次中國之行,帶他去了長城故宮,并由此建立了長期伙伴關系。
此后如引來孫正義的投資、拿下雅虎中國,以及最終香港上市,背后都隱現著楊致遠的身影。
四、口才與“精神控制法”
接觸過馬云的人都有體會,馬云的口才“實在是太好了”,好得讓人對他的話總有些將信將疑。據說第一次到央視錄節目,某編導就認為他夸夸其談,“不像好人”。
如果將馬云的精彩言論出版一本“馬云語錄”,相信并不是什么難事。
阿里巴巴能像磁石一樣吸引大批人才加盟,除了其本身的吸引力外,馬云不斷地“洗腦”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有媒體稱之為“精神控制法”。
1999年,馬云決定回杭州從零開始創辦“阿里巴巴”網站。他對北京的伙伴們說:“愿意同去的,只有500元工資;愿留在北京的,可以介紹去收入不菲的雅虎和新浪。”他說用3天時間給他們考慮,但不到5分鐘,伙伴們一致決定一起回杭州去“芝麻開門”。
據說馬云頗為以此為豪。
馬云的精神控制法讓公司員工擰成了一股繩,成為了所謂的“螞蟻雄兵”。直到上市前夕,馬云才高薪聘請了一些“虎豹豺狼級”的`高級職業經理人加盟。
五: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是阿里巴巴所有業務的核心指導原則。
“我們要求銷售人員出去時不要盯著客戶口袋里的5元錢,你們是負責幫客戶把口袋里的5元錢先變成50元錢,然后再從中拿走5元錢。”馬云說。
“如果客戶只有5元錢,你把錢拿來,他可能就完了,然后你再去找新的客戶,那是騙錢。”“客戶都完了,窮了,阿里巴巴也就完了。”
這其實也是馬云生意經的鮮明寫照。有人說馬云朋友多,其中固然有馬云的人格魅力在,但在生意場上,馬云的這種價值觀也讓他得到了不少生意上的伙伴。
六:倒立
馬云說,如果你倒過來看世界,他會變得不一樣。
這不僅僅是理論,而是阿里巴巴員工的“必修課”。2005年,《福布斯》雜志刊登了阿里員工貼墻倒立的照片,還說那是淘寶網員工的“招牌動作”。
的確,“倒立”思維讓馬云在與競爭對手打拼時,可以充分認識自己與對方的優劣,做到“以己之長,攻其之短”。
倒立思維的結果,就是馬云在與競爭對手過招時,從不按規則出牌。
七:回避辦公室政治辦事靠團隊
“有的公司文化是爾虞我詐,搞辦公室政治,阿里巴巴不是。”馬云曾表示。“我告訴新來的同事,誰違背了這個,沒別的話好說立即走人。”
為了打擊辦公室政治,阿里內部人員換崗頻繁,馬云還曾在公司內部展開“延安整風運動”。
馬云相信,只要目標一致,一個平凡團隊也能創造出奇跡。其實,阿里巴巴就是一個馬云一手打造的“螞蟻雄兵”兵團。
為了證明,馬云甚至將西游記的唐僧師徒也看作是一個平凡的團隊。馬云認為,唐僧目標明確,孫悟空能力出眾,豬八戒好吃懶做,沙和尚任勞任怨八小時工作制,“這是一只平凡的團隊,卻是嚴格創造的團隊,就是這只平凡的團隊最終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取到真經。”
馬云多次說過,在阿里巴巴,客戶是上帝、其次是員工,最后才是投資者。
八:武術
馬云是一個狂熱的武俠迷,據說年少時就喜歡舞搶弄棒,對武俠小說更是入迷。
馬云與金庸最早是上個世紀90年代在香港見第一面。兩人聊得投機,金庸便給馬云題字“多年神交、一見如故”。
因此,后來攜金庸先生數次西湖論劍自不必說。阿里巴巴的核心價值觀也被馬云稱為“六脈神劍”——客戶第一、團隊精神、擁抱變化、誠信、激情、敬業。
“中國企業都有一個從少林小子到太極宗師的過程。少林小子都會打幾下,太極宗師有章有法,有陰有陽,中國企業要從第一天就有練太極的想法才行。”
喜歡武術,讓馬云結識金庸;有了金庸,西湖論劍才有了號召力;而作為東道主,馬云儼然成了武林盟主。其實,那時新浪才是老大,盟主應該由王志東來當。
九:變
馬云曾說,“我覺得變化是必然的,互聯網最大的特征是變化,阿里巴巴就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
馬云無疑是善變的,浙商的精明在他身上一覽無余。孫悟空有72變,馬云深知,在千變萬化的市場面前,不變的結果只有死路一條。
“擁抱變化”是阿里巴巴的所謂“六脈神劍”之一。馬云對此的解釋是,突破自我,迎接變化,把變化當作日常生活。
的確,這些年,阿里巴巴都在經歷劇烈變化。成立中國供應商、推出誠信通、成立淘寶、成立支付寶、收購雅虎中國、分拆業務、籌備上市,幾乎沒有停歇,阿里巴巴員工從幾十人發展到幾千人。
在阿里巴巴內部,變是不需要理由的,馬云要摧毀的,是員工頭腦中的一切慣性和惰性,他要榨干的是,員工的全部創造性。
中國現代勵志人物故事3:莫言
這家伙從出生起,就吃不飽,趕上大多數中國人餓得半死的年代。每逢開飯,他匆匆把自己那份吃完,就盯著別人的碗嚎啕大哭,一邊哭,一邊公然地搶奪堂姐碗中的那份食物,搶得雙淚長流。
那是1960年的春天,能吃的東西似乎都吃光了。草根、樹皮、房檐上的草。有一次學校拖來了一車好煤,他拿起一塊就放在嘴里嚼,同學們也跟著一起嚼,都說越嚼越香。一上課,老師在黑板上寫,他們就在下邊嚼煤,咯咯嘣嘣一片響,全都一嘴烏黑。
1976年,他當了兵,從此和饑餓道了別。從新兵連分到新單位時,精粉的小饅頭,他一次就吃了八個,肚子里還有空,但不好意思再吃了。炊事員對食堂管理員說:“壞了,來了大肚漢了。”
后來,日子好過了,一上宴席,他卻仍是迫不及待,生怕撈不到似的吃。好多朋友攻擊他,說他吃起飯來奮不顧身,埋頭苦干,好像狼一樣。
他一次一次牢牢記著,少吃,慢吃,吃時嘴巴不響,眼光不惡,夾菜時只夾一根菜或一根豆芽,像小鳥一樣。
他也想痛改前非,但一見到好吃的,立刻便恢復原樣。每當他從電視上看到鱷魚一邊吞食一邊流淚的可惡樣子,馬上就聯想到自己。
當然,僅僅有饑餓的體驗,并不一定就能成為作家,他能成為一個作家,是因為有個“右派”大學生說他認識一個作家,寫了一本書,得了成千上萬的稿費。聽說作家每天吃三頓餃子,而且還是肥肉餡兒的,咬一口,那些肥油就唧唧地往外冒。
他不相信天下竟有富貴到每天都可以吃三頓餃子的人,但大學生用蔑視的口吻對他說:人家是作家!懂不懂?作家!
從此,他就知道了,只要當了作家,就可以每天吃三次餃子,而且是肥肉餡兒。那時,他就下定了決心,長大后一定要當一個作家。
為了能一天吃上三頓餃子,他寫出了著名的長篇小說《紅高粱家族》,后來被張藝謀導演看中,改編成電影《紅高粱》,并且在西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獲得大獎。結果,這部小說一下子捧紅了三個人:張藝謀、鞏利、莫言。
他,就是著名作家莫言。
【中國現代勵志人物故事大全集】相關文章:
2.中國現代勵志故事
4.中國勵志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