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三體》-異乎尋常的想象力
好書推薦:《三體》異乎尋常的想象力
文/和菜頭
在很多年前,我的朋友李方就一直向我推介劉慈欣的《三體》。記得那是在北京的飯局上,我當時身上穿著白色的民航制服,肩膀上還有三道杠的肩章。根本聽不進去他說什么,包間里燕京啤酒的綠色空瓶貼著四面墻擺了三層。
“太震撼了!”李方說。類似的話在以后的許多年里,我從不同的人嘴里聽說許多次。于是我的怪癖發作,一直有意識地避開《三體》,似乎它的灼熱是一種威脅,我要等著它的溫度降到安全范圍之內。
昨天,南派三叔打破無線電靜默,公開發聲宣布他的小說《盜墓筆記》將會走上大銀幕。歡呼的人群中有一個聲音在回蕩:《三體》會在什么時候?思緒繚繞,邏輯跳躍,結果是我打開iPad買了一套電子版的《三體》,并且一口氣讀完了這三本書。
結論是推薦閱讀。過去人們對劉慈欣的贊美和批評也許都是真的,但是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想象力,異乎尋常的想象力。
作者劉慈欣是60年代生人,這一代人在很年幼的時候,就被打上了一種怪異的時代烙印:他們背負了根本不存在的使命,對他們根本不曾見過的世界和人民負責。所謂“解放全世界三分之二受苦的人”,在今天看來簡直無可理喻。而作為副產品,這一代人的想象力天生注定要去填滿一個宏大的世界,和70年代的家國春秋,80年代的'小情小趣,完全不一樣。
所以,《三體》以三百年作為時間跨度,整個宇宙作為故事背景,討論整個人類的生死存亡問題,從中還是可以看到使命的力量。這種使命感放在現實生活里是一種悲劇,但是投射在科幻小說里卻相得益彰,顯得氣勢磅礴,有如史詩。
《三體》被狂熱的粉絲稱為“硬核科幻”,意思是其中的科學幻想符合前沿科學發展的方向,并非是作者完全主觀臆造,在邏輯上違背科學常識。而這在我看來,恰恰是最不重要的部分。硬核是科幻小說的鹽,加上一點可以提味,多了讓人覺得厭憎,無非就是科學愛好者的LV包包而已,更多的用處是彰顯自己的個性和身份,和故事本身無關。首先得有個好故事,那是一鍋好湯,然后才有撒鹽的余地。
這套書被人詬病最多的地方是劉慈欣對于社會學的認知程度,許多批評者認為他構造的人類社會和人類行為反動透頂,可以反映出作者在人文方面的欠缺。我想,這大概是中國作家的不幸,在作品之外還要被人揪出來分析個人政治光譜。
在我看來,認為劉慈欣對人類社會的認識陳腐也好,反動也罷,反應的無非是讀者的一種不安。就故事本身而言,所有的設定都是合理的。劉慈欣對于人類社會,對于宇宙中的諸多文明,看法是悲觀的。在他看來,人類就是一幫愚蠢、低能而又傲慢的生物,這么多年不受打攪地發展下來,憑借的只不過是好運氣。只要和外部世界的文明發生碰撞,一定粉身碎骨。而且,未必需要外部世界強力入侵,人類從來有本事自己把自己給弄死。
覺得這有問題么?我覺得沒有任何問題,故事就是那么設定的。劉慈欣在《三體》里調戲了人類所有的政體,無論是寡頭政治、精英政治還是民主政治,在他筆下沒有一個能夠有效解決問題。而他唯一支持的,大概只有為了求生而做的努力。
許多人對此感到不安,可是,劉慈欣要寫的就是一個人人都是敵人的黑暗森林故事,從來沒有打算高唱《歡樂頌》。之所以覺得故事好看,就是因為設定了一系列極端條件,在這種條件下俯視如同螞蟻一般的人類所做的諸多掙扎。你可以不喜歡這個設定,但你不能否認這是種風格。
仰望星空,看那億萬年前的冰冷星光,我還是渴望能見到龐大的太空艦隊陣列無聲懸浮其中,在明亮的火光之后,傾撒鋼汁鐵雨,沉默燃爆。光年是一個太過遙遠的距離,我很高興劉慈欣的《三體》能夠填充其間。
【好書推薦:《三體》-異乎尋常的想象力】相關文章:
2.好書推薦的文章
3.暑假好書推薦
4.好書推薦作文
5.經典好書推薦
6.好書推薦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