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第六虛實篇全文帶翻譯
《孫子兵法》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兵書,歷來備受推崇,研習者輩出。以下是由陽光網(wǎng)小編整理關于孫子兵法第六虛實篇的內(nèi)容,希望大家喜歡!
孫子兵法第六虛實篇原文
孫子曰:凡先處戰(zhàn)地而待敵者佚,后處戰(zhàn)地而趨戰(zhàn)者勞。故善戰(zhàn)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敵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敵佚能勞之,飽能饑之,安能動之。
出其所必趨,趨其所不意。 行千里而不勞者,行于無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無形;神乎神乎,至于無聲,故能為敵之司命。進而不可御者,沖其虛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戰(zhàn),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zhàn)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戰(zhàn),雖畫地而守之,敵不得與我戰(zhàn)者,乖其所之也。
故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眾敵寡,能以眾擊寡者,則吾之所與戰(zhàn)者約矣。吾所與戰(zhàn)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則敵所備者多;敵所備者多,則吾所與戰(zhàn)者寡矣。故備前則后寡,備后則前寡,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寡者,備人者也;眾者,使人備己者也。
故知戰(zhàn)之地,知戰(zhàn)之日,則可千里而會戰(zhàn)。不知戰(zhàn)地,不知戰(zhàn)日,則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況遠者數(shù)十里,近者數(shù)里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雖多,亦奚益于勝哉?故曰:勝可為也。敵雖眾,可使無斗。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計,候之而知動靜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處。故形兵之極,至于無形;無形則深間不能窺,智者不能謀。因形而措勝于眾,眾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勝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勝之形。故其戰(zhàn)勝不復,而應形于無窮。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故五行無常勝,四時無常位,日有短長,月有死生。
孫子兵法第六虛實篇譯文
孫子說:凡先占據(jù)戰(zhàn)場等待敵人的就主動安逸,后到達戰(zhàn)地而疾行奔赴應戰(zhàn)就緊張、勞頓。因而,善于指揮作戰(zhàn)的人,總是設法調(diào)動敵人而自己不為敵人所動。能使敵人主動上鉤的,是誘敵似利;能使敵人不能到達預定地域的,是制造困難阻止的結果。敵人閑逸,就想方設法使它疲勞,敵人若飽食,就設法使它饑餓,敵人安穩(wěn),就使它疲于應付。
在敵人無法緊急救援的地方出擊,在敵人意想不到的條件下進攻。行軍千里而不勞頓,因為走的是沒有敵人的地方;進攻一定能得手,是攻擊敵人不設防的地方;防守必然能牢固,是防守著敵人不敢進攻或不能進攻的地方。所以善于進攻的,使敵人不知道如何防守;善于防守的人,使敵人不知向哪里進攻。微妙呀!微妙到看不到形跡;神奇呀!神奇到聽不出聲息。所以能掌握敵人的命運。進攻而使敵人無法抵御的,是沖擊它空虛的地方;后退而使敵人無法追到的,是迅速得使它來不及追趕。我軍想要決戰(zhàn),敵人盡管在高壘深溝,卻不得不同我軍打仗,因為是進攻它必然要救援的地方;我軍不想決戰(zhàn),雖然畫地防守,敵人也無法來同我作戰(zhàn),是因為設法調(diào)動它,使它背離所要進攻的方向。
因此,要使敵人暴露原形卻不讓敵人察明我軍的真相,這樣我軍的兵力就可以集中而敵人的兵力就不得不分散。我軍兵力集中在一處,敵人兵力分散在十處,這就能用十倍于敵的兵力去攻擊敵人,這樣就會造成敵寡我眾的有利態(tài)勢。能做到以眾擊寡,同我軍當面作戰(zhàn)的敵人就有限了。敵人防備了前面,后面的兵力就薄弱;防備了后面,前面的兵力就薄弱;防備了左邊,右邊的兵力就薄弱;防備了右邊,左邊的兵力就薄弱;處處防備,就整體薄弱。造成兵力薄弱的原因是處處設防,形成兵力集中的優(yōu)勢在于迫使敵人處處防備。
知道作戰(zhàn)的.地點,預知交戰(zhàn)的時間,那么即使相距千里也可以同敵人交戰(zhàn)。不能預知在什么地方打仗,在什么時間作戰(zhàn),那就左翼不能救右翼,右翼也不能救左翼,前面不能救后面,后面也不能救前面,何況軍隊遠者相隔幾十里,近者相隔幾里的呢?據(jù)我分析,越國的軍隊雖多,又于勝利有何益呢?敵人雖多,可使它無法同我軍較量。
分析研究雙方的情況,可得知雙方所處條件的優(yōu)劣得失;挑逗敵人,可了解敵人的活動規(guī)律;偵察一下情況,可知戰(zhàn)地各處是否利于攻守進退;用小股兵力試探性進攻敵人,可以進一步了解敵人兵力虛實強弱。以假象迷惑敵人的用兵方法運用到微妙的地步,就不會露出行跡,使敵人無形可窺,那么,即使埋藏得很深的間諜也窺察不到我軍底細,聰明的敵人也想不出對付我軍的辦法。根據(jù)敵情變化而靈活地運用戰(zhàn)術,這就如同勝利擺在面前一樣,不是平常人所能理解的。人們只知道我用來戰(zhàn)勝敵人的方法,但是不知道我是怎樣運用這些方法來出奇制勝的。因而,我取勝的謀略方法不重復,而是適應不同的情況,變化無窮。
用兵的規(guī)律好像水的流動,水的流動,是由于避開高處而流向低處;用兵的規(guī)律是避開實處而攻擊虛處。水流是根據(jù)地形來走流向,用兵是根據(jù)情況來采取致勝方略。所以,戰(zhàn)爭無固定不變的態(tài)勢,流水無固定不變的流向。能夠根據(jù)敵情發(fā)展變化而采取靈活的措施取勝的人,才叫做用兵如神。五行相生相克沒有哪一個固定常勝的,四時沒有不更替的,白天有短有長,月亮也有晦有朔。
孫子兵法簡介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被譽為“兵學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chǎn)中的璀璨瑰寶,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nèi)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xiàn)。作者為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
《孫子兵法》被奉為兵家經(jīng)典。誕生至今已有2500年歷史,歷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兵法是謀略,謀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戰(zhàn)略、大智慧。如今,孫子兵法已經(jīng)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軍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秾O子兵法》竹簡出土在臨沂。
【孫子兵法第六虛實篇全文帶翻譯】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