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鳴鼓而攻的成語故事
釋義
大張旗鼓聲討犯了罪過的人。
出處
春秋·孔丘弟子《論語·先進篇》。
故事
春秋時,魯國大貴族之一的季氏,世代為卿,到季康子這一代,權高勢大,已經和國君差不多了。
季康子傾向革新,首先著手改革田制,承認田地私有和個體農民的合法,試行按畝收稅。季康子的家臣中,有個人叫冉求(字子有,也叫冉有),是孔子的學生,季康子故意叫冉求去見孔子,聽聽他對于改革田制的態度。
冉求一見孔子,就提出準備試行的新法條文,恭敬地向他請教。不料孔子氣憤地說:“我不懂!”冉求再三懇請道:“您是我國德高望重的老前輩,我們正等待著您的指示,您怎么不說話呢?”孔子過了好一會兒,才說了幾句,無非是禮啊仁啊那一套,大意是:“‘君子’的一切行為,總要顧到一個‘禮’字,我們歷來的禮法,就是王法,怎么能改?別聽你那姓季的東家,他還不是為了更多的搜刮,貪得無厭,不仁!如果他真想守法,不是早就有法了嗎?為何還來問我?如果他根本不要什么法,想為所欲為,那就更不必來問我了!”
孔子的這番話,冉求卻不愛聽,他不但不勸阻季康子,而且更加積極地幫助季康子試行新的田賦制度,因此孔子大為生氣,對其他的學生說:“冉求不是我的門徒,你們一齊向他攻擊吧!”原話是:“求,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鳴鼓而攻的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經典成語故事01-04
成語故事02-03
經典成語故事12-09
經典成語故事精選12-07
兒童成語故事04-02
漢朝成語故事12-04
經典歷史成語故事02-23
簡短的成語故事02-23
成語故事作文06-12
[經典]成語故事作文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