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狼和小羊》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 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6個字只識不寫,理解 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憑借對課文的朗讀、感悟,讓學生懂得像狼一樣的壞人,總找借口做壞事,他們是不講道理的。
教學重點:讓學生通過觀察媒體投影、聯系上下文反復朗讀來理解關鍵詞語、句子的意思,從而理解課文內容,并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好人物對話。
教學難點:體會狼的找借口做壞事、不講道理的本性。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
1、 聽狼和小羊對話的錄音,并出示狼和小羊對話的媒體投影。
2、 聽后師導入:狼是一種很殘忍的動物,吃兔、鹿等,也傷害人畜,對畜牧業有害(板書:狼);羊是一種很溫順的動物,吃草,對人沒有傷害(板書:小羊)。狼和小羊走到一起,會發生什么事呢?(板書:和)把課題連接起來。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聽錄音、看投影,導入形式新穎,既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又激發了學習的興趣)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提出學習要求:1、讓學生借助拼音自由大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特別是生字的字音;2、讀通句子,讀通課文,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試著理解新詞,不懂的做上記號;3、標好各自然段的序號。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學習需求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朗讀,注重知識的習得。)
三、 學生匯報自學情況
1、 認讀生字、詞,匯報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重點強調溫是前鼻音, 驚、經、爭是后鼻音,碴、爭是翹舌音,臟是平舌音。)
2、 逐段練讀課文,重點檢查學生字音讀得是否正確,文句讀得是否通順。
(設計意圖:在匯報、交流自學成果的過程中,變單純的師教生為生生互學,變僵硬的教師灌輸為學生間的自我啟迪,從而充分地讓學生自主學習,自悟自得。)
四、 細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 學習第一自然段:指名讀后,討論:這一段講的是什么?
(主要是讓學生明白是誰先來到小溪邊的)
2、 學習第二、三自然段:⑴分角色朗讀狼和小羊的第一次對話,讀出狼盛氣凌人的語氣。師抓住故意找碴兒引導學生理解、感悟什么叫找碴兒?(找碴兒就是找借口、挑毛病的意思。)故意找碴兒又是什么意思?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師板書:故意找碴兒)
(設計意圖:為了激發兒童朗讀課文的興趣,課前準備頭飾,鼓勵登臺朗讀,學生在真實的角色體驗中不知不覺地理解內容。)
⑵狼為了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兒,第一次找的碴兒是什么?小羊又是怎樣據理駁斥狼的?讓學生對照投影,說出狼和小羊所處的位置。抓住狼蠻橫無理、故意找碴兒,小羊溫和而又據理駁斥的特點來朗讀這兩個自然段(師板書:申辯 上游 下游)。
⑶師進一步引導學生討論:從小羊的回答中,我們可以看出小羊的什么特點?(單純、善良、溫和、聰明)狼又有什么特點?(讓學生充分地討論、交流)
(設計意圖:情感、態度、價值觀是教學目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以讀代講、讀中理解、讀中感悟,培養學生的愛憎情感。)
3、 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⑴分角色朗讀狼和小羊的第二次對話,通過朗讀,繼續抓住故意找碴兒來理解:狼第一次找碴兒被小羊反駁后不得不承認小羊沒有把水弄臟(從就算這樣吧可以看出),但狼并不罷休,繼續找碴兒。這第二個碴兒是什么呢?小羊又是怎樣駁斥的呢?狼為什么不再爭辯了?先設疑,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再討論、交流上述問題。(師板書:背地里說壞話 我還沒生下來)
(設計意圖:有了第一次師生的合作學習體驗,再放手讓學生用習得的方法自主學習、討論、交流,真正把課堂還給了學生。)
⑵抓住氣沖沖和一個感嘆號、一個問號,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四自然段。再抓住喊和一個感嘆號引導學生邊讀第五自然段邊感悟可憐的小羊驚訝、害怕、極力申辯的形象,指導朗讀:讀狼第二次說的話,要讀出怒氣沖沖的語氣。
4、 學習第六自然段
⑴小羊又一次以事實駁斥了狼的借口,狼會到此罷休嗎?
⑵分角色朗讀狼和小羊的第三次對話。
⑶討論:狼為什么不再爭辯了?
⑷狼最后對小羊的態度怎樣?又找了一個什么樣的借口?(讓學生分組讀,讀出狼窮兇極惡的語氣。師板書:反正都一樣)
5、 拓展延伸:師讀說著,就往小羊身上撲去,討論:⑴結果會怎樣呢?⑵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待像狼一樣的壞蛋,我們應怎么做?聰明的同學們,發揮自己的想象來談談吧。
(設計意圖:通過學習、討論,學生的愛憎分明,再充分發揮學生想象力、創造力,為小羊怎樣脫險出謀劃策,真正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基礎性、工具性、人文性的統一。)
【《狼和小羊》教學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狼和小羊12-09
狼和小羊的故事04-11
狼和小羊的故事(精選25篇)11-28
狼和小羊的故事續寫作文01-23
狼和小羊故事續寫作文12-28
兒童英語童話故事:狼和小羊12-09
《松鼠和松果》教學設計方案04-19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方案12-01
《 駱駝和羊》教學設計方案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