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力學中總體教學反思
理論力學課程的特點之一是系統性較強,各章節之間的聯系密切,想要學生學好這門課程,必須適時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創設良好的思維情境,促進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良好的環境和氛圍有助于靈感的閃現,創設愉快的情境氛圍有助于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良好的思維情境是一種主動、積極的迫切探求新知的學習環境,是一種敢想善思創造性學習的情境。這種情境的產生來源于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我們堅持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做到“六讓”,即:讓學生獨立觀察,讓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動口表達,讓學生質疑問難,讓學生標新立異,真正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誘導、激勵,如“為什么”和“擴散性提問”,如解決這個問題有哪些可能性,除此之外還有沒有不同的想法,創造一種寬松富有活力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和創造靈感,積極地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二、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促進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課堂教學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主渠道,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促進創造性思維的重要環節。在教學中我們注重思維過程和思維特點的培養,強調學生的學習方式,強調發現過程和探索過程,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學的思維方法。
1.注重思維過程和特點的訓練
思維是人們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迂回間接的途徑尋求問題答案的認識活動,是對感性材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活動,它反映客觀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規律性的聯系和關系,具有間接性和概括性等特點,是創造性思維的基礎。在教學中我們根據思維活動的特點,加強對學生思維活動間接性和概括性的訓練,精選精講授課內容,著重講清“問題是什么”,“問題的基本性質是什么”,“此問題的現象反映了什么”,讓學生通過思考掌握基本概念,弄清基本知識、基本概念間的內在聯系,在每章節結束后將所學的知識總結概括成一幅思維流程圖,形成一個高層次的概要性認識,以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例如:在講靜力學內容時,著重講解受力分析、力系的等效、力系的簡化和力系的平衡,最后引導學生總結概括成
一幅思維流程圖,并對圖進行反思與引申,提出物體在力的作用下產生內效應時其內部還會產生什么,物體變形的形狀與外力有無關系,有什么樣的關系?當力系中所求的.未知量多于所能列出的獨立平衡方程數時,如何求解等問題,為材料力學及結構力學內容教學埋下伏筆,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
2.教授科學的思維方法,加強思維能力的培養,還要教授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一種新的思維方式有可能開辟一個新天地,在教學中我們注意引導學生用歸納、類比及逆向思維的方法分析教材,深化理解教材。如:在解決平面一般力系問題時,常常將其分解成平面匯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的問題來求解。組合變形中復雜的變形問題可以分解成簡單變形問題的組合進行求解,作復雜的彎矩圖可以分解成一個個簡單荷載的情況后,用“疊加法”求解等。由此就可以歸納出在一定條件下,復雜問題可以分解成簡單問題的組合來求解的思維方法。再如:講材料力學內容時,常將各種桿件變形形式進行類比,將相應的各截面應力分布情況進行類比,將求結構變形、位移的方法進行類比。講理論力學內容時,將平動與轉動進行類比,將力對點的矩與動量矩進行類比,等等。使學生學會用類比的思維方法解決問題。
3.培養多觀察勤思考的思維習慣
敏銳的觀察力和多角度的思考是培養思維靈活性、廣闊性的重要基礎。開展一題多解的分析討論和集思廣益活動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方法。一題多解可分為兩種類型:一是求解同一例題采用不同的基本方法,二是雖采用同一基本方法,但在求解某一關鍵步驟時,所選擇的途徑和運算技巧不同。開展一題多解就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分析問題的內在聯系和隱含條件,并進行廣泛聯想,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理論力學中總體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