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
傳統“計算機工具論”的思想對大學計算機教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現階段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主要側重于對軟件的操作使用方法講授。課程內容基本上雷同。同時由于受到軟件時效性的局限,也就使得學生在課堂上的知識學習無法滿足日益更新的實際工作需求。怎樣促進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取得良好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對當前社會發展的適應性,已經成為當前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需要認真思考的重要課題。
1當前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顯現的不足
(1)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落后于信息技術的現實發展。當前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主要著眼于知識技能傳授,側重于“計算機軟件應用”,難以滿足社會發展對計算能力、計算思維的需求。
(2)在新生差異化的學習需求方面,采取的教學手段、教學模式不相適應。不同生源的新生在計算機知識基礎方面差異巨大。
(3)缺乏充足的教學學時與急劇增長的知識量之間存在較大的矛盾。高校實行擴招政策,新生數量猛增,導致高校缺乏充足的師資力量。教師知識老化與技術更新速度越來越快之間呈現出很大的矛盾。
(4)深受應試教育影響,廣泛存在著高分低能的情況。課堂教學模式以計算機等級考試為中心,同學生綜合能力培養之間呈現出比較突出的矛盾。課程存在嚴重的“同質”化情況,辦學方面沒有突出專業融合的特色。
(5)沒有及時更新實驗教學設備,老化現象嚴重,教學實踐凸顯匱乏之態,對于培養學生的研究、動手及創新等方面的能力沒有實際的意義。
2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的措施
2.1落實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體系要求,培養計算思維
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體系,需要確立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的核心,加強教學理念的改革,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的學習需求來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培養學生的計算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構建新型的教學體系,確保與社會信息化發展需要相適應。在知識內容更新方面加大力度強化,努力創新實踐過程。構建新型的教學模式,需要依靠先進的教學手段與方法,緊密貼合新建課程改革的要求,對教材進行改編。改變過去的以突出知識傳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形成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培養學生計算思維為重點的新型教學理念。《九校聯盟(C9)計算機基礎教學發展戰略聯合聲明》頒布于2010年,對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核心任務進一步確立,突出了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培養。使學生能夠在自身的專業學習中具備對計算機科學知識自覺應用的意識,具備利用計算機對計算機應用問題妥善處理的能力,并將這一點確立為計算機基礎教學的課程目標。
2.2教學設計實施分層分級
從現階段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來看,在教學模式上基本是統一的,教材、授課、考試等均是統一的,學生差異化的學習需求難以滿足。受各地區經濟發展存在差異的影響,不同地區學校的計算機課程教學水平與教學質量發展不平衡,這就導致大學新生的計算機水平根本不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如果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進行統一模式的計算機教學,往往使基礎薄弱的學生覺得難度較大,容易在計算機學習方面產生抵觸與畏懼心理,更為嚴重的會導致學生直接放棄了在計算機方面的探索,而對于那些已經具備了堅實計算機基礎的學生來說,課程內容又過于簡單,容易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這門課程形成輕視心理,難以激發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2]。面對這種情況,不少學校開始實施分級教學。但受物力、人力方面的約束,導致分級教學并沒有獲得實質性展開。不少學校讓具備良好計算機基礎的學生免修計算機課程。盡管這種方式減輕了教學負擔,但會對進一步的計算機課程學習產生不良影響,導致計算機應用教學流于形式化。在大多數的中學計算機教學中其課程時間都讓步于高考的重點學科,使得學生對于計算機學習只局限于操作層面,沒有深入的去學習計算機,導致水平低下,無法滿足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需求。對于大學計算機教學的改革,就必須把分層級的教學模式落實下去,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地適宜。可以在新生剛入學時對其計算機知識以及應用能力做測試,并根據測試結果分為不同等級,再結合學生的實際等級對課程模塊有針對性設計,學生立足于自身當前的基礎情況,選擇與自身相適應的學習模塊。同時還要對藝術類學生、文科學生、理科學生在能力特點、思維模式、專業需求方面的差異全面考慮,設計網絡課程,為學生展開自主學習創造條件,重視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3]。教學形式要靈活多樣,分級分層,一方面實現了教學資源的節約,另一方面提高了課程教學效果。
2.3對云計算技術充分利用,實現網絡教學平臺的優化
現在很多高校都以校園網為基礎,建設開發了計算機網絡輔助教學平臺。具有多項功能,可以發布課程信息、在考勤、作業方面實現管理,也能夠實現資源共享等。上網基本環節涉及教學資料、作業上傳、電子課件等方面都已經實現,大大方便了師生之間的交互性教學。學生也可以便捷地獲取計算機學習的`相關資料。但是這類教學平臺的建立水平是初級的,難以在有限的教學資源中充分發揮其效用,對此我們亟需加強并完善網絡教學平臺。除此之外,大部分學校采用的是封閉式網絡教學平臺,平臺的建設和開發方面重復性嚴重,而且從水平沒有實現發展的平衡。所以需要在同類院校之間加強網絡平臺技術方面的合作,開放使用網絡教學平臺,做到共同開發與使用,使教育資源更加優化,盡可能地去節約人力、物力和財力上的成本。也可以充分利用云計算技術建設網絡輔助學習的平臺,突出人性化與個性化,對教育的資源進行全面整合,把網絡教學云打造成統一開放、功能完備的一種教學模式,比如網絡化學習社區的形式,使之具備動態討論和自動判分功能,達到可視化并充分發揮其互動性。以云計算為基礎,加強建設社會化服務學習環境,豐富教學資源,這樣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計算機水平、學習興趣和實際能力,對適合自身情況的學習內容選擇,這樣就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可以迅速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線虛擬化學習社區教學突破了時空的限制,實現了更加自由的交流,師生之間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實現實時互動交流。教師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及時掌握,這樣有利于提高教學的針對性。也為學生參與討論創造了條件,可以實時展開提問,并取得解答,這樣就提高學習過程的高效性。提高了網絡資源的利用效率,在對“學時數不足”和“知識量劇增”之間的矛盾解決方面,構建虛擬化的云學習社區這一途徑十分有效,同時也可以解決高校教學資源短缺、師資力量不足等問題。
2.4通過物聯網技術,使新型的網絡實驗平臺建設得到加強
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實踐教學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大多數學校的教學實踐方式比較陳腐,其教學實踐設備也過于陳舊,這樣的條件很難在教學實踐課程上有所收益。此時計算機教學實踐發展的新方向主要體現在這個方面,即利用物聯網技術構建新型網絡實踐平臺。可以借助于云計算以及虛擬技術,打造虛擬化的實驗室并采取統一管理的教學模式。這樣有利于各地資源實現均衡利用,更加充分地利用實驗室軟硬件設備。利用物聯網與虛擬化技術,同類學校甚至其他計算機相關范圍的實驗設備和實踐教學系統,能夠實現無縫連接。平臺上的實驗設備和相關數據均能夠實現共享,這樣不僅可以降低成本投入,而且可以提高教學收益。利用可視化軟件,設計相應系統對實驗場景真切模擬,學生就算不在試驗現場也可以體會到真實感。學生在開展探索和學習的活動中帶著實驗任務,就能提高其積極性,也可以在達成實驗任務的基礎上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2.5使用新型的考核模式
課程的考核是整個教學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教學效果的衡量,不能單純地以計算機等級考試通過率為依據,對于學生學習的考核也不能局限在考試軟件這種固化的方式中,避免計算機課程的開設圍繞應試為中心。對過于單一的標準化考核模式予以取消,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突出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建立個人成績與小組成績掛鉤、期末成績與平時成績掛鉤、考試成績與考核等級掛鉤、創新成績與驗證成績掛鉤的評價體系,突出評價體系的多元化特征。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結合自身實際需要與能力水平自主愉快地展開學習。
3結語
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應當確立這樣的目標任務,即注重信息化人才培養,使之滿足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在各個行業都能有信息化技術人才去解決相關技術問題。對教學觀念加強更新,對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全面推進,依靠先進的教學方法與手段,促進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取得更高的效率與質量。
【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