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環境保護試題及答案-學生范文網《農村環境保護》期末復習
農村環境保護試題及答案-學生范文網《農村環境保護》期末復習試題
一、問答題
一、沼氣發酵工藝條件
1.厭氧環境 產氣階段沼氣池內氧化還原電位在-330mV以下。
2.溫度 常溫發酵溫度不能低于8℃,最好保持在10℃以上。
3.營養平衡 碳氮比為C∶N=l5~30∶1,投少量微量營養元素,保持pH值接近中性,池內氨含量在0.01%~0.1%,如果氨濃度大于0.3%,會引起
發酵菌中毒。
4.攪拌 常溫沼氣池必須隨時攪拌 (中、高溫池通熱氣時自動攪拌),以使沼氣池溫度、有機物濃度均勻,并及時排除廢氣,以利產氣。
5.干物質濃度 按發酵溫度有不同要求。常溫發酵的干物質濃度:冬季10~12%;夏季6%左右;中溫發酵5~15%。
6.接種物 有機物質厭氧分解產生甲烷的過程,一般由五種微生物菌群參加:有機物分解菌、發酵菌、產氫菌、產乙酸菌、產甲烷菌等。
7.適當的酸堿度 pH值在6.5~7.5之間(可用pH試紙測定),過高過低都會影響沼氣發酵的順利進行。如偏酸,可加入適量的石灰或草木灰調節;
如偏堿,則加入鮮草、樹葉和水調節。
8.水料比 發酵液的含水量以90~94%較適宜,干有機物質占6~10%,夏天可以稀一些,冬天可以濃一些。
二、化肥對土壤環境污染的控制
1.調整化學肥料結構 肥料結構不平衡,是影響肥效當季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2.普及平衡施肥技術,減少化肥用量 平衡施肥需在測土的基礎上按作物需要配方,再按作物吸收的特點施肥,并不是僅靠化肥的配置結構所能奏
效的。因此,它需要社會有良好的技術服務,并與使用者的良好科技素質相結合才行。
3.有機無機肥混合施用 施有機肥,不僅能改良土壤結構,提高作物的抗逆能力,同時還能補充土壤的鉀、磷和優質氮源,如植物可直接利用的氨
基酸。
4.科學施肥,減少化肥的損失 施肥技術不當,表現在輕視底肥,重視追肥,撒施和追肥期不當,是形成化肥損失、肥效降低的重要原因。采用深
施技術是避免化肥損失的關鍵。
5.合理灌溉,減少化肥流失 灌溉技術的優劣與化肥流失關系很大。中國的灌溉技術以傳統的地面漫灌為主,并在向管道灌溉、滴水灌溉等節水灌
溉技術過渡,其中水的利用率與化肥的流失率很相關。地面漫灌引起土壤化肥流失的量是驚人的。
6.適當調整種植業結構,充分利用豆科作物的固氮肥源,減少化肥使用量
三、農藥污染的控制措施
(1)利用綜合害蟲防治系統以減少農藥的施入量 綜合防治是應用生態學為基礎的害蟲治理方法中的一種較新的方式,是一種把所有可利用的方法
綜合到一項統一的規劃中的害蟲治理方法。
(2)農藥的安全合理使用 首先要對癥下藥,農藥的使用品種和劑量因防治對象不同應所所不同
(3)制定農產品中的允許殘留量標準 制定農藥的每日容許攝入量(ADI),并根據人們取食習慣,制訂出各種作物與食品中的農藥最大殘留允許
量。
(4)采用合理耕作制度,消除農藥污染 農作物種類不同則對各種農藥的吸收率也不同。
(5)發展開發新農藥 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是農藥新品種的主要發展方向。
四、從清潔生產的含義中我們可以看到,它包含了生產者、消費者以及全社會對于生產、服務和消費的希望,它的主要
(1)它是從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兩個方面對工業產品生產從設計開始,到產品使用后至最終處置,給予了全過程的考慮和要求;
(2)它不僅對生產,而且對服務也要求考慮對環境的影響;
(3)它對工業廢棄物實行費用有效的源削減,一改傳統的不顧費用有效的思想和單一末端控制的辦法;
(4)它可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與末端處理相比,成為受到企業歡迎的新事物;
(5)它著眼于全球環境的徹底保護,為全人類共建一個清潔的地球帶來了希望。
五、次生環境問題是綠色食品產地環境條件調控的主要內容,主要措施包括哪些?
(1)土壤培肥與作物平衡施肥,即根據作物需要和土壤性狀,合理配施有機、無機肥料。
(2)以沼氣為紐帶的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即將工農業生產中的廢棄物通過厭氧發酵的方式實現能量和物質的`高效綜合利用。
(3)食用菌生產與秸稈綜合利用,以食用菌為紐帶,實現秸稈的增值利用。
(4)污水凈化和農業綜合利用,利用農業措施(如土壤),既處理凈化了污水,又將其中的養分加以回收利用。
(5)小流域綜合治理。
(6)旱作農業技術等。
六、綠色食品養殖業關鍵技術
養殖業的生產首先需要無污染、富營養的飼料。此外還必須控制飼料添加劑、畜禽舍的環境、動物繁殖以及衛生防疫等各個環節。
1.應選擇適合當地條件的畜禽作為品種
2.根據牲畜的生活習性和需求進行圈養和放養
3.關于動物的繁殖方式
4.畜禽飼料應該是無污染方式下生產的飼料
5.飼料添加劑
6.養殖業中的疾病防治和藥物使用是綠色食品畜產品生產非常關鍵的技術環節
七、綠色食品加工業關鍵技術
1.加工原料應來自綠色食品生產系統,這是保證食品質量的關鍵措施。
2.應保持食品加工外部設施(庫房、廢物堆放場、老設備存放場、地面景觀和停車場等)和內部設施 (加工、包裝和庫房等)的環境清潔。
3.建議采取生態和物理措施滅除蒼蠅、老鼠、蟑螂和其它有害昆蟲及其孳生條件。
4.食品添加劑是指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形、營養價值以及為保存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物質。
5.所有包裝材料必須不受殺菌劑、防腐劑、熏蒸劑、殺蟲劑等污染物的污染,而且應簡便、實用,提倡使用可以回收和再利用的包裝材料。
【農村環境保護試題及答案-學生范文網《農村環境保護》期末復習】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