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學院財務管理初探論文
摘 要: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也在快速增加,隨之也就出現了一種新型的辦學模式——獨立學院。在這種學院的發展進程中,其財務管理方面出現了諸多問題,使得獨立學院的健康發展受到制約。本文嘗試以獨立學院在財務管理方面出現的問題為基礎,提出了幾點能夠完善獨立學院財務管理的建議。
關鍵詞:獨立學院;財務管理;現狀;意見與建議
隨著國內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高等院校已經不能夠滿足當前的人才需求,因此必然會出現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現象。而作為政府來說,其財力是有限的。因此,如果高等教育僅僅依靠政府投資,以此達到滿足社會對人才需求的目的是不現實的。由此也就出現了獨立學院。獨立學院這樣一種新型的辦學機制,因其建設的方式以及運行機制都較為獨特,許多方面都和普通的高等院校之間存在區別,如籌集、管理辦學資金等。另外獨立學院出現的時間不長,許多因素都會對其產生了制約作用,導致獨立學院的財務管理方面,出現了許多不合理和不規范的現象。
一、我國獨立學院財務管理的現狀
(一)獨立學院產權關系不明確,經濟利益關系復雜。 高等辦學教育體制自1999年的高等教育擴招之后起,許多新型辦學模式開始出現,如獨立學院、民辦高等教育等。就公立高校來說,政府是投資的唯一主體,這樣的投資體制使得單一的`產權結構得以出現;而對于民辦的高校來說,其產權主體并不一定是單一的,也可以是多元的。如獨立學院投資主體有可能是高校、個人或者是政府等。這也導致了一系列問題的出現,如獨立學院與母體院校之間關系牽扯不清等,因此若想從法律上有效的對公立和獨立學院進行界定較為困難,同時也會出現權責不明確的問題。獨立學院的各個主體都具備了獨立法人資格,這些人互相監督合作以便實現共同的辦學目標,經濟利益關系和獨立學院的命脈息息相關,一旦處理方面有所欠缺,必然會導致辦學者以及合作者之間出現相應的糾紛,影響到該學院的健康持續發展。
(二)投資理念逐利性占據主導地位 作為獨立學院的出資人,其獲利情況可參照教育部的相關規定,如果存在辦學結余,那么作為出資人可以獲取合理的回報。另外按照相關的規定,其在稅收方面也可以享受優惠政策。作為新興產業的一種,獨立學院存在著不可估量的利潤空間。但是它也是高等教育產業的一種,具備了周期長、風險高、投資大的特點。在初期投入辦學時,投資者往往看到的是該產業的發展前景和利潤,但是對于風險以及投資方面的認識不足。在具體辦學活動中,投資者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最大的利潤,導致了投資活動和辦學理念之間矛盾的激化,這一不穩定因素的出現,對于正常教育活動的開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三)財務風險較高且不易控制 結合[2003]8號文來看,作為獨立學院,其校園規劃面積必須要超過三百畝,教學行政用房要超過四萬平米,教學設備總值要超過一千萬元,圖書總數要多余四萬冊,另外再結合學生公寓以及后勤保障方面來看,如果建成的獨立學院的規模要超過三千人,先期投資最少需要一點五億,一般都是依靠銀行信貸資金來進行的。就財政支持方面來看,政府對民辦學校的支持,主要體現在政策優惠方面。為了能讓獨立學院的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可以結合政府給出的優惠政策來向銀行舉債,用來購買學校的設備,當學校的生源不足,收入不能夠支付欠款,學校將面臨破產的問題。
(四)財務制度不完善,忽視成本管理 作為國內新型的辦學模式,獨立學院無法借鑒現存的經驗,若想發展只能通過自身的積極探索。當前,國內在宏觀政策上存在缺失,獨立學院發展的時間并不長,所以其財務制度基本上仍然采用了普通高校的方法,許多與獨立學院辦學活動相關的經濟業務,尚未有相對應的財務制度來實現對這些業務的監管。如:沒有明確的會計核算主體、沒有明確的資產以及負債歸屬、沒有健全的審計制度、不能準確的進行成本的核算等。 獨立學院目前會計核算的權責發生制原則、相應的配比原則并不統一,另外獨立學院的教育成本不能準確的核算出來。獨立學院和民辦學校的經營模式類似,但是其在收入成本等費用的核算方面,卻采取了公辦高校的財務制度,并且許多獨立學院對成本管理并不重視,甚至一些學院的成本核算都沒有進行。
二、加強獨立學院財務管理的對策
(一)進一步明細產權關系,發揮多元產權主體的優勢 就產權主體來看,獨立學院具備了多元性的特點,只有將高校的創辦者以及合作者之間的產權關系分析清楚,獨立學院才能夠持續健康的發展下去。國家按照法律對包括經營權以及財產所有權在內的產權歸屬進行劃分,對產權主體具體的管理權限以及財產范圍有所明確的法律行為就是產權界定。對產權的明晰主要包括如下兩方面:首先結合投資主體多元化的特點,對其產權歸屬的明確是結合誰投資誰擁有的原則來進行的;其次就是對其他高教產權擁有主體的界定。 (二)進一步拓展籌資渠道,發揮多樣資本體制的優勢 獨立學...
【獨立學院財務管理初探論文】相關文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