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額爾古納河右岸》初中讀書筆記

時間:2024-07-20 13:52:45 讀書筆記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額爾古納河右岸》初中讀書筆記

  “傳說中有一片凈土,住著一個古老的民族,每個人都能歌善舞……”

《額爾古納河右岸》初中讀書筆記

  深夜,一杯龍井,一本遲子建老師《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到盡興處,心頭涌起了孫楠的這首《凈土》。

  這座山就叫興安嶺,這片凈土就是額爾古納河右岸。

  巍巍興安嶺,到處是好蒼茫好深邃大森林。森林深處是一座“希愣柱”,里面只剩下了祖孫二人。奶奶已經(jīng)九十多歲了,孫子安草兒眼角和臉頰也滿是皺紋。這是鄂溫克族一個烏力楞(家族氏族)留下的最后兩個人,其余成員都走了,他們坐著汽車,帶著家當和馴鹿去了布蘇——那個建有白墻紅頂屋子的山下的大城鎮(zhèn)。他們都去定居了。

  汽車的濃煙中,他們遠了。在世人眼中,他們走向了文明;而在那個九十歲老奶奶的眼中,他們遠離了興安嶺數(shù)不清的、不知名的山巒,遠離了清澈的額爾古納河,遠離了蘑菇和苔蘚……留給她的只剩下是長長的、永久的、難以磨滅的回憶。

  她就是遲子建筆下的鄂溫克族最后一個酋長的女人。小說就是以她的回憶為主線,以女人溫婉的口吻,對鄂溫克族人近一個世紀的原始生活畫面娓娓道來。它如一陣山風,吹拂著人們一顆顆浮躁的內(nèi)心,讓他們逐步沉靜;它如一股清泉,滲透進讀者干涸的心田,給他們帶來清涼;它是繁華塵世中的一株絳珠仙草,沐陽光雨露而生,充滿了天地靈性。這本書,一旦翻開,就讓我再次回到了瘋狂讀書的青年時代,忘記了吃飯,舍不得睡覺,恨不得一口氣讀到結尾。

  一、薩滿神力

  鄂溫克是一個神奇的民族。他們生活在額爾古納河的右岸,以狩獵和養(yǎng)殖馴鹿為生,他們的居住地隨著季節(jié)的不同和馴鹿的生活需要而遷徙,他們使用樺樹皮做的小船和器具,他們氏族成年成員去世后實行風葬,即在松林中找四棵直角相對的大樹,然后砍一些木桿擔在枝椏上,搭好床鋪,再用白布口袋裝了去世的人放在這張床鋪上,同時再殺死一頭馴鹿做陪葬,請烏力楞的薩滿(可以和靈魂溝通的人)為死者跳神。兒童不幸夭折則裝在一個白布口袋里,丟在向陽的山坡上。

  他們信奉瑪魯神,以熊為圖騰。他們獵到熊后,分吃熊肉時,要在雪地上點起篝火,邊吃熊肉還要學著烏鴉發(fā)出“呀——呀——”地叫聲,希望熊的靈魂知道,吃肉的烏鴉。

  他們生活中最神奇的,我認為是薩滿的神力。書中寫了兩個薩滿,一個是“我”的伯父,尼都薩滿。他是男人,可因為是薩滿,平時卻要穿女人的衣服;跳神時,還有把胸脯墊高,披上沉重的神衣、戴上神帽,難為他那么胖的身軀還能輕盈地旋轉,舞動。他從黃昏一直跳到深夜,直到跳得累倒在地上。在他累倒的瞬間,“我”的姐姐——發(fā)著高燒的列娜,卻從她躺著的狍皮褥子上坐了起來,她的烏麥(靈魂)被找回來了,她得救了。然而,先前還活蹦亂跳的一只灰色小馴鹿卻躺在了地上,再也起不來了,它替列娜去了黑暗的世界,永遠回不來了。看到那個躺在地上的小馴鹿,只有四、五歲的“我”打了個深深的寒戰(zhàn)。是啊,這太可怕了,一個活生生的生命,頃刻間在薩滿的神力下代替另一個生命而終止,這讓人既好奇,又充滿了恐懼;既佩服,又有點畏懼。

  而另一個是薩滿尼浩讓人折服的除了神力,還有她部族天下蒼生的胸懷和勇于,以及自我犧牲的勇氣。尼浩是“我”弟媳,是相鄰氏族的姑娘,十三歲就嫁給了“我”的弟弟魯尼。就在她第一次聽到尼都薩滿為“我”的母親唱起神歌,為他曾經(jīng)的戀人最后送行的時候,她仿佛被擊中了。神歌中的每一個字仿佛都是一粒種子,在她的心里生根、發(fā)芽。

  尼浩和魯尼前后一共生了五個孩子,她是生下第一個兒子果格里不久做薩滿的。烏力楞的瑪魯王(種馴鹿)死了,她竟然一口吞掉了瑪魯王戴的鈴鐺。然后輕輕吐出來給新出生的馴鹿仔戴在了脖子上,它成了新的瑪魯王。她第一次為死去的瑪魯王唱起了神歌。“一定要用自己的生命和神賦予的能力保護自己的氏族,讓我們的氏族人口興旺、馴鹿成群,狩獵年年豐收。”這是尼浩在新薩滿就任儀式上講的,她也是這么做的。作為薩滿,她除了給人主持婚禮和葬禮,還要給生病的人去治病。而她每治好一個病人,付出的卻是自己孩子的一條生命。她第一次救活的是個十歲的男孩,當那個男孩從狍皮褥子上坐起來的時候,正在高高的松樹上玩耍的果格里正好摔了下來。他死了,永遠地去了那個黑暗的世界。作為母親,她唱神歌為兒子送行。你聽,那委婉哀怨的歌聲,字字是淚,聲聲是血。

  第二次,她救活的是一個叫“馬糞包”的烏力楞成員,他在吃熊肉時把熊骨卡在了喉嚨里,被憋得“呃呃”地低聲叫著,額頭沁出汗珠,用乞求的眼神看著他的族人。大家給他灌熊油,又拍后背,魯尼把他頭朝下吊在樹上,拍他的肩膀,可他仍然無法吐出那塊熊骨。當人們把目光聚向尼浩的時候,她顫抖著,因為她知道,救了“馬糞包”,自己那個正在樹林里玩耍的可愛的女兒交庫托坎(漢語百合花)就再也回不來了。可她還是無奈地選擇了披上神衣、戴上神帽、打起神鼓,為那個不受人們歡迎的“馬糞包”跳神。她忘情地跳了很久,直到那塊熊骨從馬糞包的喉嚨里滾落到地上。她無力地垂立著,然后為可愛而不幸的女兒唱起了神歌。

  之后,雖然尼浩又生了耶爾尼斯涅那和貝爾娜。耶爾尼斯涅(漢語黑樺樹)十歲的時候,跟隨表哥、表姐們?nèi)ゲ骠~。尼浩和魯尼外出途中,尼浩遇險,差點滾下懸崖,是一棵黑樺樹救了她,那一刻,她知道自己的耶爾尼斯涅走了。作為一個母親,這是多么傷心的事,她心中一定希望死去的是自己,活下來的是兒子。可薩滿的神力在那一刻是那么蒼白無力:

  世上的白布口袋啊

  你為什么不裝糧食和肉干

  偏偏要把我的百合花揉碎了

  將我的黑樺樹劈了……

  這半夜的歌聲,令多少聽到它的人淚水盈盈;這生動的文字,又讓多少讀者心頭滴血。

  尼浩的第五個孩子——那個剛剛出生的男孩,是為救一個因饑餓而偷馴鹿仔吃撐的漢族少年而去的。那年,山外正逢三年自然災害,饑餓的人們像瘋了一樣,吃光了野草和樹皮。三個漢族人偷了烏力楞的一頭馴鹿仔殺了,肉還沒有烤熟,就被他們吃光了。他們被尋找馴鹿的魯尼抓到,帶回了營地。望著那個趴在馬背上昏迷不醒的少年,即將臨產(chǎn)的尼浩再次艱難地挪動笨重的身子,為他唱起神歌。當歌聲和鼓聲停止的時候,人們只聽到復活的少年的哭泣聲和泥浩為她沒有看這個世界一眼的孩子唱響的歌聲——孩子啊,你回來吧!回來吧……

  從此,她把麝香帶在身上,她再也不敢和魯尼有孩子了。

  二、夜半風聲

  鄂溫克族是一個崇尚自然、崇尚自由的民族。他們世代居住在額爾古納河右岸,冬夜,希楞柱外是呼嘯的寒風夾雜著野獸的咆哮;而夏夜,希楞柱也會有風聲,那是鄂溫克男女相親相愛制造出的美妙風聲。“我”就是在父親林克和母親達瑪拉的風聲中長大了。

  日本人來的那年秋天,烏力楞的成員娜杰什卡跑回了額爾古納河左岸(前蘇聯(lián)),哈謝、魯尼、坤得和“我”一起穿過森林去尋找時,“我”和大家走散了,在森林中迷了路,度過了一個孤單、凄冷而又膽戰(zhàn)心驚的夜晚。當太陽升起的時候,“我”本以為危險已經(jīng)過去,卻不料迎來的是更大的危險,熊來了。“我”被熊追趕著,一邊跑一邊脫上衣(據(jù)說,熊是不會吃露出乳房的女人),為了逃避黑熊的追趕,“我”躲進了一個靠老寶中(鄂溫克人存放暫時不用的衣物的地方),就在“我”躲在里面,啃著肉干,吃著熊油,補充著一天一夜奔波虧空的體力的時候。拉吉達來了,“我”帶著自己裸露的乳房奔向他。他成了“我”的第一個丈夫,原來那個靠老寶是他們的氏族。

  拉吉達很寵“我”,他離開了自己的氏族,來到“我”的烏力楞,他帶我去打獵,一次又一次地和我在自己希楞柱里制造出風聲,“我在拉吉達懷中的時候,感覺自己是一縷穿行在山谷間的風”。讀著這些動人的語言,誰能不被這淳樸自然的情愫感動呢?三年后,“我”生下了兒子維可特,時隔不久,又生下了安道爾。甚至,“我”和拉吉達還在一個春天的陽光明媚的下午,在一片松軟的堿土上制造了一場驚天動地的風聲,并希望可以生一個像花蝴蝶一樣的女兒。

  似乎美好的日子可以無限延續(xù),可日本人把烏力楞的男人們帶走了,他們?nèi)チ藮|大營受訓,留下了一群女人和孩子,艱難地帶著馴鹿,從春天到秋天,又到冬天,他們經(jīng)受著嚴冬、經(jīng)受著寂寞。當歸來的男人聽說馴鹿丟了的時候,顧不上休息,有的駕著滑雪板,有的騎著馬急匆匆地去尋找馴鹿。馴鹿找到了,可“我”的拉吉達卻被凍死在了馬背上,而“我”和拉吉達一起在堿廠風聲中的結晶也隨之而去了,她果然是個女兒。

  1945年,蘇軍渡過了額爾古納河,日本人慌了,就在這戰(zhàn)火紛飛中,“我”遇到了瓦羅加——另一個氏族的酋長,他成了“我”的第二任丈夫。瓦羅加無疑也是愛“我”的,他把自己的部族一分為二,任命族長率領二十幾人獨立出去,仍然在貝爾茨河一帶游獵,逢到大事需要做出決定時再來拜見酋長。余下的十幾人則跟他一起,與我們?yōu)趿愫喜⒃谝黄穑綍r他聽從魯尼的安排。“我”在瓦羅加懷里,感覺自己就是一條暢游在春水中的魚。”我們一次一次制造著風聲,第二年,“我”生下了達吉亞娜——我們的女兒。

  三、漸行漸遠

  鄂溫克是一個充滿靈性的民族。他們所有的人都能歌善舞,除了陰歷新年,他們在祭敖包和很多節(jié)日都會跳起優(yōu)美的舞蹈。“篝火點起來了,如果說篝火在白晝的時候是花苞的話,那么在蒼茫的暮色中,它就羞羞答答地開放了。黑夜降臨時,它是盛開,到了夜深時分,它就是怒放了。”篝火怒放時,鄂溫克人喝醉了,他們圍著篝火載歌載舞,釋放著心中的悲苦與無奈、歡樂和欣慰。

  文中的“我”,不僅是最后一位酋長的女人,更是一位出色的鄂溫克畫家。“我”在額爾古納河右岸留下了許多處巖畫,“我”作畫的工具是伊萬(烏力楞的鐵匠)打鐵時遺留下的泥土。“我”把他們搓成條,然后一條條地擺在希楞柱里,待它們陰干了,用它們做畫棒。而“我”畫的第一個圖形,就是一個男人的身姿。那個男人,頭像林克,胳膊和腿像尼都薩滿,而他那寬厚的胸脯,無疑就是拉吉達的了。這三個離開我的親人,在那個瞬間組合在一起,向我呈現(xiàn)了一個完美的男人的風貌。畫上還有八只馴鹿和八顆星星,馴鹿在鄂溫克人的眼中,是吉祥、幸福、進取的象征,也是追求美好和崇高理想的象征。而八顆星星安放在八個方位就是整個天,整個偉大的自然界。

  值得欣慰的是,“我”的巖畫手藝后繼有人,繼承這項技藝的是“我”的外孫女依蓮娜。依蓮娜畫出的太陽是那么生動,畫出的馴鹿是那樣的安靜、調(diào)皮。“馴鹿歪著腦袋,抬著一條前腿,試圖想踢自己脖子上的鈴鐺。”她考上了北京的美術學院,成了烏力楞乃至整個激流鄉(xiāng)第一個考出去的大學生。

  然而,歲月無情,如今的“我”已經(jīng)九十多歲了,那些曾經(jīng)熟悉的人,一個個離我遠去;那些曾經(jīng)熟悉的事,都化作了回憶,永久地留在我的記憶里。

  政府在烏啟羅夫為我們蓋了木刻楞房,小學建起來了,激流鄉(xiāng)規(guī)模越來越大了,山上的森林稀疏了,馴鹿中的一部分被圈養(yǎng)在了木柵中……希棱柱里只留下“我”和孫子安草兒。額爾古納河右岸的鄂溫克原始文明,已經(jīng)漸行漸遠了。

  “傳說中有一片凈土,在太陽那邊住,一顆心不再漂浮,只想回到夢中的小屋……傳說中的凈土,我們唯一出路……”孫楠的歌聲久久回蕩在我的心底。

【《額爾古納河右岸》初中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小說《額爾古納河右岸》讀書筆記03-10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范文11-30

左岸是花右岸是山的青春征文11-21

初中讀書筆記精選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2-07

《快樂在左,痛苦在右》讀書筆記03-10

我心中的額爾古納01-08

鼴鼠的月亮河讀書筆記12-09

《巨流河》讀書筆記范文11-21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