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養殖創業故事
很多農村的年輕人都想著到城里工作,然而有的人卻放棄城里的好待遇,“一根筋”似的回到農村搞養殖創業,有哪些農村創業的故事呢?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大學生養殖創業故事,希望能幫到你。
(一)大學生返鄉創業養鵝的創業故事
倆小伙放棄城里待遇,返鄉創業搞養殖
“這些鵝都很大了,可是我們賣不出去。如果繼續養的話,每天要好幾百元的花銷!狈掂l創業的大學畢業生蔡造亮看著自己養殖的成群白鵝喜憂摻半:喜的是,他們的養殖獲得了成功;憂的是,這么好的鵝卻找不到銷路。
蔡造亮和唐功強都是海南儋州人,蔡造亮2009年畢業于武漢的一所高校,專業為生物制藥;唐功強畢業于?诘囊凰袑W校,學的是臨床學!拔覀冊瓉聿⒉徽J識,后來同在一家制藥廠工作時成了好朋友!碧乒娡嘎,在這家制藥廠,他們都屬于技術類的工種,待遇很好。
工作幾年后,蔡造亮與唐功強都有了一些積蓄。他們經過商量,做出了一個讓村民及家人難以理解的舉動:返鄉創業。蔡造亮說,當時村民們對他的做法都無法理解,父母對他的做法也感到很驚訝,難以接受。
隨后,蔡造亮和唐功強在海南省儋州市三都鎮文昌村租下了一個場地,決意從事養殖業。
堅守荒郊野外,養鵝獲得成功
看到他們在農村的干勁,家人改變了對他們的看法,逐漸支持他們,同意他們在農村嘗試創業。
經過反復考慮,兩個年輕人就選擇了養鵝。一方面是養鵝的技術容易掌握,另外當時鵝肉的市場行情不錯。去年10月份,蔡造亮和唐功強在一片質疑聲中,脫下了在城里穿的時髦服裝,換上了皺巴巴干農活的衣服,戴上草帽,挽起褲腿,扛起鋤頭,在租來的地上開荒、平整土地。為了節約資金,大多數的`活都是他們自己干,自己鋪路、砌鵝舍、建瓦房。足足干了一個多月,一個養殖場終于初具雛形,大學生返鄉創業也終于邁出了第一步。
接著,兩人購買回鵝苗,看著這些白絨絨的小東西,他們笑著說:“毛茸茸的,很可愛!睆哪菚r起,他們就當起了全職的“鵝爸爸”,白天喂它們吃東西,晚上輪流看著它們睡覺!靶|西喜歡挨著壓著睡覺,要是不把它們分開,第二天就會有小鵝被壓死。”蔡造亮回憶起當初照顧鵝苗的經歷。
為了養好這些鵝,兩人買來專業養殖書籍,并從網上查閱相關養殖技術資料。“我們學的專業對養鵝有一定的幫助。有一次,一只鵝突然生病死了,我就拿來解剖,查看是什么病因,原來是支氣管發炎,幸好不是傳染病,不然就麻煩了!碧乒娦χf。
在荒郊野外,兩個年輕人用對未來的美好憧憬驅走寂寞和孤單,養殖獲得了成功。
遇尷尬,辛苦養大的鵝賣不掉
一轉眼兩個月過去了, 兩個年輕人歷盡千辛萬苦,養鵝最終獲得成功。當初那群“毛茸茸很可愛”的小鵝如今變成了漂亮的“白天鵝”,每只體重達到8至10斤,馬上就可以出售了。由于這些“白天鵝”是以放養為主,鵝肉結實肥美。兩人對鵝的銷路充滿了信心。
但是,事情并不像他們想象的那么簡單和一帆風順。由于對市場不太熟悉,400多只肉鵝盡管一天一個樣,但卻找不到銷路,白鵝面臨銷售難的問題。
春節臨近,他們信心滿滿地以為可以賣個好價錢,現實卻給他們當頭一棒。擺到市場上的鵝無人問津,不是嫌貴就是說鵝的個子太大了,不想買。他們只能到澄邁、臨高、萬寧、海口等市縣四處聯系買家,跑了大半個海南,買家給的價錢都比成本價低很多。
眼看著含辛茹苦養大的鵝體重一天天下降,一天賣不出就要多花費幾百元的花銷。這一尷尬境況,讓兩個年輕人束手無策。“第一次創業,我們不想虧得太慘,只求能把鵝賣出去,收回點成本,才能開始第二階段的創業!辈淘炝琳f。
“下次養殖,我們一會先做好市場調查,找好銷路,未雨綢繆!碧乒娨贿厯崦@些白鵝,臉上寫滿了無限的惆悵。
(二)大學生辭去工作 回鄉養野豬的創業故事
辭去月薪約5000元的工作,回到老家——在距離福建省泉州市區80多公里車程的南安向陽鄉郭田村,創業辦起了野豬養殖場,這是從集美大學機械專業畢業兩年后,25歲的姚春僑的選擇。
在養豬場,一臉稚氣的小姚,勾畫了自己事業的藍圖:除了要通過電商渠道銷售野豬肉外,還要擴大養殖場的規模、發展家鄉的野豬特色餐飲和農業觀光。
“打工是挑水喝,創業是自己挖井喝水。我希望給自己挖一口井!毙∫远ǖ卣f。
看到養殖節目
萌生創業想法
“家養的特種野豬產崽啦!初產母豬一窩九只,真是振奮人心!”上周三,小姚的一條朋友圈,引來了眾多同學點贊。
小姚的養豬場,就建在郭田村一處山坡上,紅磚砌的豬舍里,圈養著他的20多頭寶貝野豬。
養豬場的種豬,是小姚去年從龍巖買來的。當時,在一家大型國企在廈門的下屬機械企業上班的他,看到一個野豬養殖的電視節目后,便萌生了創業的想法。
“野豬肉好,營養價值高,市場上需求很大,但市面上供應卻不多,養殖野豬市場前景不錯!毙∫φf,農村的.土豬肉一斤10多元,可野豬肉一斤可賣到30或50元,“同樣是8到10個月的養殖周期,養野豬的性價比更高”。
于是,在做了問卷調查等市場調研后,小姚就辭職了。他和家里一起籌了十幾萬元,在網上和龍巖的種豬場洽談,引進種豬,租下野豬場,改裝豬舍,當起了“豬倌”。
小姚的大學同學,大部分都做技術工作,對于小姚的選擇,他們都稱贊有膽量。
對于小姚的選擇
家里人很支持
其實,對于養豬,小姚是有“家學淵源”的。他的爸爸,常年在家養土豬,最多時,一年有50多頭的出欄量。寒暑假期,小姚也會幫忙喂養,對于養豬的事,也算“門兒清”。
對于兒子的選擇,家里人也很支持,小姚的父親,現在和兒子一起養著野豬。
野豬膘肥體壯,力氣很大,豬舍上的鐵欄桿常被拱得東倒西歪。最麻煩的是,為了安全,還得給小野豬卸掉獠牙。不過,好在有父親的幫忙,小姚喂養起野豬很順利。
“向陽鄉山好水好,給野豬喂的芥菜、地瓜葉都是原生態不打農藥的,沒有喂復合飼料,野豬肉的品質非常好!毙∫φf,他的野豬肉,主打的是“原生態”。為給小野豬增加運動量,他還在豬舍里弄了個操場,每天趕著野豬跑。不過,現在,養豬場的存欄量太少了,早已被本地的朋友和商戶預訂一空了。
“下半年,野豬的存欄量可能會達到100多頭,那時才開始找銷售渠道吧!毙∫φf,除了養野豬,以后,他還要養野兔、土雞等。
(三)大學生回農村養鴨創業的創業故事
尹玉哲深知“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道理。在創建企業努力實現較高經濟效益的同時,他時刻不忘家鄉,積極參加社會公益事業,努力回報社會。有感于寒門學子求學的艱辛,尹玉哲成功地幫助了當地近百人次的貧困生邁入大學校門,起到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和企業感召力。
自主創業 彰顯實力
尹玉哲畢業于萊陽農學院,畢業后他分配到了博興縣第一油棉廠工作,因工作表現出色,2001年被調入華康食品有限公司,他扎根基層一干就是10年。2007年,三十而立的尹玉哲,創業的念頭愈發膨脹。2007年以前,因為業務關系尹玉哲經;刈约旱募亦l無棣縣,也進行了市場調研,發現當時櫻桃谷鴨養殖在黃河以北相對空白,在無棣縣更是缺少,但無棣的養雞業發達,養殖環境好。2007年3月份 ,尹玉哲不顧父母家人的反對,毅然放棄了優越的工作,與其同學一行四人籌集30萬元,成立了無棣縣智誠鴨業有限公司,開始了漫長的創業之路。
一個好不容易從莊稼地里考上大學,在城里有了穩定的工作和不錯收入的大學生竟然回農村養鴨創業,在公司受苦受累的好不容易熬到了今天,說不干就不干了,村里人都認為尹玉哲就是沒事找事,對于他的創業,大家都不看好。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創業,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創業最大的困難莫過于沒有資金的支持,尹玉哲也經受了這樣的考驗,由于公司成立初期資金受限,沒有資金聘用人,他同時以工人的身份在鴨場工作,和普通工人穿著一樣的工作服,清理鴨糞、喂鴨、撿蛋……工人干什么活他也干什么活。沒有地方住,他就住在不到10平米的辦公室里,辦公室的門后面始終放著一個折疊床,到了晚上把折疊床拿出來,辦公室就變成了宿舍。
由于沒錢,在養殖大棚上也只能采取邊建設邊養殖的方法,首先建設了4個低標準養鴨大棚。6月份,公司購進了第一批4700只鴨苗,隨后經過向好友借資,每隔二個月購進4700只種苗,連購6批,價值60萬元。2008年初,6批種鴨苗陸續出現效益,半年后,公司純收入達到80萬元。在尹玉哲的人生中,這是第一次賺到這么多錢,雖然辛苦但他感到特別滿足,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發展過程 艱難重重
創業,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2008年下半年開始的金融危機,給正處于發展中的智誠鴨業有限公司帶來了毀滅性打擊。幾個月的時間,公司全部投入不僅瞬間化為烏有,還背負了100多萬元的債務,當時每個月的虧損最多時達到30余萬元,最少也有10余萬。這時,所有的壓力都上來了,公司的生產經營出現危機,資金鏈被卡死了,企業步入絕境。
如此巨大的打擊,讓所有的壓力一擁而上,很多人都在勸他:“算了,別再折騰了,再繼續下午,窟窿只會越來越大,現在收手,還來得及!
此時的尹玉哲真的是懵了,他感到及其的孤獨與無助。曾經滿滿的鴨舍,如今空空蕩蕩,進去后再也聽不到咯咯咯的鴨叫聲,尹玉哲整個人都垮了。他習慣于沒事的時候去鴨舍轉轉,可如今卻越轉越覺得凄涼。
鴨舍加相關設備花了100萬,3萬只鴨從進苗到產蛋又花去近200萬。創業一年卻遭遇了傾家蕩產,連滿足孩子的生活費、學費都成了問題。養鴨行業的特殊性又決定了公司不能停產,停產后要想再次發展,至少要經過近兩年的時間才能獲得收益。干這一行投資太大,他的鴨場要投資的話,要投資好幾百萬。錢的來源根本就不好弄。大家都覺得尹玉哲這下很難再起來了。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就在大家都認為尹玉哲很難再起來時,尹玉哲卻發生了大變樣,以前天天呆在鴨舍魂不守舍的他,又勇敢的爬起來。他和他的創業伙伴們同時以工人的身份在鴨場工作,和普通工人穿著一樣的工作服,工人干什么活他們也干什么樣的活,喂鴨、撿鴨蛋、清理鴨糞……
與此同時,尹玉哲開始四處找朋友、同學、家人籌集資金。憑著創業之前及創業這一年來的`誠信經營模式,尹玉哲打出的求救電話基本得到了回應,最多的客戶一次性拿出12萬元支持尹玉哲的創業夢想。就這樣,在已經背負高額債務的情況下,尹玉哲又借來了 300萬的外債,繼續經營鴨場。資金有了基本的保證之后,公司狀況開始好轉。
2008年12月31日,這一年的最后一天,忙碌了一天的尹玉哲回到公司,把車放進車庫后在車上痛哭了半個小時,回首過去的一年,經歷了太多太多,這一年的路走的很難很難。
熱心公益 奉獻社會
尹玉哲深知“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道理。在創建企業努力實現較高經濟效益的同時,他時刻不忘家鄉,積極參加社會公益事業,努力回報社會。有感于寒門學子求學的艱辛,尹玉哲成功地幫助了當地近百人次的貧困生邁入大學校門,起到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和企業感召力。
創建企業至今,尹玉哲先后拿出了200多萬元的資金用于教育事業、修路、扶貧、慰問敬老、福利院等。2011年3月,在無棣縣紅十字會的幫助下,公司成立了星火義工智誠公司志愿者服務基地;2011年11月,智誠公司被山東公益聯盟評為“愛心企業”,這是濱州市唯一一家獲此殊榮的企業。同時,為帶領群眾早日脫貧致富,公司特意招收了60多名特困職工在公司工作。多年來,公司先后培養出200多名農村“養殖專家”,這些人大部分成為致富的帶頭人,贏得了社會廣泛贊譽。
續寫榮譽 爭創佳績
尹玉哲領導的智誠公司自創立以來制定了一系列的企業制度,逐步完善健全了企業的管理體制,創建了提高薪酬水平和福利待遇以及加強培訓與晉升的績效考核機制。憑借科學的決策和一流的管理,充分發揮人才優勢,持續擴大生產規模,在市場運營和綜合發展上實現穩步跨越,企業競爭力持續增強。各項制度的創建與完善,也為智誠全體員工創造了一個公平、公開、公正的工作環境。
同時,公司以傳統國學的仁義禮智信為基礎,結合西方先進的管理理念,為全體智誠人營造了一種良好的企業氛圍。全體智誠人踐行穩健遠行、睿智誠信的企業價值觀,遵循選擇智誠、享受真誠的經營理念,形成了獨具智誠特色的工作作風和企業文化。
在國家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的大背景下,尹玉哲于2011年投資500萬元成立了無棣智誠商務賓館、2012年投資1.03億元成立濱州世旭塑木有限公司、同年6月收購無棣縣恒元貿易有限公司。站在新的起點上,尹玉哲帶領的智誠集團正呈現出蒸蒸日上、全面發展的新氣象,智誠人以更加飽滿的精神向著打造百年智誠的美好愿景邁進。
截止2013年12月,公司資產總額達2.17億元,智誠鴨業年銷售額2.93億元,世旭塑木年銷售額4999.86萬元,智誠賓館年營業額500余萬元。
從30歲開始創業,短短七年時間,一躍成為一家資產2.7億元的公司老總。尹玉哲的努力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認可,先后榮獲“第八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山東省(第一批)中小企業創業與輔導師、第八屆山東省青年企業家協會理事、山東省青年創業導師、“濱州市優秀青年企業家”、“2011踐行社會責任優秀企業家”、“紅十字工作先進個人”、“濱州市十佳最具社會責任感中小企業家”、并擔任濱州市市中小企業協會理事、濱州市第十屆政協委員、濱州市中小企業創業輔導師等職務。
尹玉哲的經營之路向人們證明了一個農村創業者艱辛的奮斗歷程,也展現了作為當代青年的敢為人先的精神品格和價值追求。
【大學生養殖創業故事】相關文章:
養殖創業故事05-10
養殖創業故事05-10
農村養殖創業故事05-10
養殖成功的創業故事05-10
農村小本創業養殖故事05-10
小本農村創業養殖故事11-18
大學生休學養殖清甜型小龍蝦的創業故事05-12
農村養殖的創業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