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職畢業設計創新實踐研究論文
摘要:畢業設計(論文)是高職生在校期間最后階段的重要實踐環節,受到普遍重視。但在調研中發現,高職院校普遍存在學生畢業設計指導教師配備不足、監管不全面、答辯審核不嚴和師生重視不夠等問題。有必要從校企合作的角度出發,對高職外語類專業“實習崗位指導師傅+在校指導教師”協同合作下的雙導師全程指導的畢業設計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職;外語類專業;畢業設計;雙導師
畢業設計(論文)是高校培養學生的一個重要實踐教學環節,更是實現高校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的重要階段,是衡量各校教學水平、全面檢驗學生綜合素質、進行學生畢業資格認證的重要依據。國家教育部歷來重視高校畢業生的畢業設計(論文),教育部辦公廳曾發布《關于加強普通高校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通知》,浙江省教育廳也面向全省各類高校發布了《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通知》,可見對學生畢業設計(論文)的重視。高職院校的畢業設計大致經歷了照搬本科院校論文模式到總結體會式,再到畢業實踐設計的變革,體現出畢業設計圍繞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改變而不斷改進的歷程。那么,歷經多年改革之后的高職院校現在又是如何要求并規范學生的畢業設計?畢業設計總體質量如何?是否達到了預期目標?帶著這些問題,筆者深入浙江省內部分高職院校,調研了外語類專業部分畢業生及校內外指導教師,經過整理和分析,形成了以下報告。
一、高職院校外語類專業畢業設計現狀
通過對浙江省18所高職院校外語類專業部分學生和指導教師的調研,基本情況如下。
(一)畢業設計(論文)的總體現狀
調研發現,這些高職院校外語類專業統一要求學生完成畢業設計(論文):具體名稱除2所院校仍沿用最初的“畢業論文”,其他16所都使用“畢業(實踐)(調查)設計”的名稱;畢業設計時間都安排在第5和/或第6學期;學生都有專門指導教師;設計字數全部要求3000字以上,近50%院校要求5000字以上;都有答辯要求,其中7所則要求所有學生參加答辯。綜合來看,各院校相比以往有了更規范的畢業設計(論文)要求。
(二)畢業設計(論文)的改進之處
與初期的畢業設計(論文)要求相比,目前無論從設計內容要求、指導教師配備還是過程管理等方面,都有了明顯的改進。
1.強調基于工學結合的設計范式。調研發現,18所院校中僅有1所院校的畢業設計(論文)內容來源于所學知識,以理論為主;14所來源于“學校所學知識+崗位實踐技能”;另3所院校設計內容則全部來源于崗位實踐。可見,沿用本科學科體系的論文寫作模式已基本由工學結合下的解決崗位實際問題的方案設計范式所取代。
2.畢業設計計劃更加周密而詳細。調研發現,各院校為每位畢業生配備了專門指導教師,有近一半以上院校另外配備了校外實踐指導教師。從教師配備到設計選題、開題論證以及最后的答辯等,各院校都有較之前更周密詳細的計劃安排。
3.監督與管理更加多樣化。相比以往單一的管理監督方式,現在高職院校普遍采取了更多樣化的方式,主要有指導教師的抽查、校院兩級督導的抽查和網絡平臺輔助下的畢業設計管理等。多樣化的管理和監督方式,幫助指導教師和相關部門隨時把握學生畢業設計進展,相比以往更趨合理。
(三)畢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調研同時發現,學生的畢業設計在得以改進的同時,尚存在亟待解決的一些問題。
1.絕大多數高職院校僅有在校專任教師真正參與學生畢業設計指導。調查發現,目前高職院校外語類專業學生的畢業設計有近41.2%由校內指導教師指導,近58.8%配備由校內和校外指導教師共同指導,但在具體指導過程中,往往僅由校內指導教師真正參與指導。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校外實踐指導教師通常一人指導多名學生,力不從心;另一方面,實踐指導教師由于對學生畢業設計要求和規范的認識不足以及相關報酬待遇不明確等問題,導致對指導工作流于形式。而校內指導教師則往往因自身崗位實踐欠缺、教學任務繁重、指導學生數量過多等原因,導致實際指導也不甚理想。調研部分指導教師發現,有61.1%的指導教師認為學生的畢業設計總體質量一般或較差。這些都說明了學生畢業設計總體質量不容樂觀。
2.學生對畢業設計重視不夠,抄襲現象較普遍。畢業設計時間都安排在第5或第6學期,該時間段多數學生急于就業,一些找到了工作的學生忙于適應新崗位,導致學生沒能把過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畢業設計上。[1]加之一些院校片面追求學生就業率,對于已簽約學生往往放松畢業設計環節,也在一定程度上縱容了學生對畢業設計的輕視,導致抄襲現象的存在。調查發現,近61.1%的學生對畢業設計不夠重視,近41.2%的學生畢業設計一半以上內容直接來自抄襲。
3.畢業設計只重視點的監督,缺乏全程性的監督和過程性管理。調查發現,學生畢業設計過程中,絕大多數高職院校只在學生選題、開題和設計完成等幾個點上給予指導監督與管理,缺乏過程性管理與監督,導致一些學生在老師要求上交材料時臨時拼湊,直接影響畢業設計質量。4.對畢業設計審核不夠嚴格,答辯環節把關欠嚴。調查發現,一些院校過于追求學生的就業簽約率和畢業率等,導致對學生畢業設計把關不嚴,要求放低。此外,在答辯環節,近83.3%的院校只有校內指導教師參加,缺乏崗位指導老師的把關。校內指導教師往往缺乏實踐經驗,導致答辯效果欠佳。這些現象反過來導致學生對畢業設計持不重視態度,也直接影響其質量。
二、雙導師協同下的畢業設計實踐探索
基于畢業設計的重要性和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有必要根據學生的專業特色,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認真完成畢業設計,探索更趨科學合理并具創新的設計模式,以進一步全面優化學生的畢業設計質量。為此,在調研的基礎上,經過反復的分析與論證,筆者提出了校企合作、雙導師協同下全程監控管理的畢業設計創新實踐思路。
(一)落實校企合作雙導師協同下的畢業設計指導模式
畢業設計指導教師的配備應該從單一在校老師轉變為“崗位指導師傅+在校指導教師”雙導師制的協同合作指導方式。[2]雙導師既全程參與內容指導,又參與全程的監督與答辯考核工作。雙導師通力合作,在校指導老師更多從設計的理論知識和規范性方面給予指導;崗位指導師傅則從設計的實踐操作和實用價值方面給予輔導。這樣,雙導師協同指導下的畢業設計既能保證設計具備一定的理論高度,又結合崗位工作實際,具備實際應用價值,提升了整體質量。
(二)合理安排學生的畢業設計時間
從調研的院校來看,絕大多數高職院校的畢業設計安排在最后一個學期。很多主客觀原因都導致學生無法重視畢業設計。為此,有必要提前學生的畢業設計時間,在學生實習的同時,就安排畢業設計。這樣,一方面,保證了時間;另一方面,也能促使學生在實習崗位上提前關注存在的問題并尋求解決的方案措施。這種由實習任務所驅動的畢業設計既能更多引起學生的重視,也往往提高了設計的實際應用價值。
(三)規范點、面結合的全程式監督和過程管理及考核
針對高職院校普遍采用的點監督管理的方式所導致的學生臨時拼湊材料現象,有必要采取雙導師合作下的點、面結合的全程式監督和過程管理考核方式。有網絡服務平臺的院校應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實施全程化監督管理。雙導師分工合作,從不同的側重面對學生的畢業設計全程監督指導,實施過程考核和終結考核相結合方式。這樣勢必會引導學生全程認真對待設計,也將更好地保障設計整體質量。
(四)雙導師協同監督和審核畢業設計,共抓答辯工作
針對重學生就業率而輕學生畢業設計的現狀,有必要改變現有的審核方式,制定更加嚴格規范的設計要求。雙導師分別從自身的專業角度出發,嚴格審核學生的設計過程和結果,在雙導師都審核通過的情況下,才允許學生參加答辯。答辯過程采取雙導師共同參與、分組交叉的辦法,即學生自己的指導老師不參與所帶學生的答辯,由其他組的導師嚴格按照要求進行答辯。[3]學生一辯不通過,自動進入二辯,二辯不過,則延遲學業。嚴格的監督、審核與答辯制度勢必直接影響學生對畢業設計的態度,也必將極大提高畢業設計質量。
(五)利用論文檢測系統杜絕學生畢業設計的抄襲現象
除了以上提及的雙導師協同指導下的全程監督、管理與審核,為杜絕學生畢業設計的抄襲現象,不妨利用論文檢測系統檢測學生的設計。一經發現雷同率超過30%以上,堅決要求學生重新設計,否則不予畢業。嚴格的制度與監督管理政策可以有效杜絕學生隨意抄襲現象。
三、實施雙導師協同下畢業設計模式應注意的問題
根據目前高職院校學生畢業設計環節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實施雙導師協同下的畢業設計模式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提高在工作崗位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需注意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一)充分調動雙導師的指導積極性,提高指導質量
指導教師的積極性直接影響學生畢業設計的質量。為此,校企雙方應該通力合作,制定相關政策,合理落實雙導師待遇、工作量和責任等問題,給予指導老師足夠時間、精力和資金保障。同時,對雙導師進行必要的畢業設計指導培訓。只有在保障了雙導師的時間、精力和待遇,同時明確了指導的內容和要求等情況下,他們才能更好地投入到指導中,從而提高指導質量。
(二)科學利用和管理網絡平臺
為了更好地管理和監控學生的畢業設計,很多院校有專門的網絡平臺輔助。為此,需要配備專業的網絡專家維護和管理該平臺,以保障其正常運行。此外,需要對指導老師進行平臺使用和維護的培訓。這樣可以更好地讓服務平臺真正服務于師生畢業設計的順利完成。
(三)制定科學合理的畢業設計規范條例
如何根據學生的不同專業制定科學合理的畢業設計規范條例,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目前絕大多數高職院校缺少針對不同專業要求的科學規范化的畢業設計規范條例。不同專業,甚至全校所有專業都參考同一份畢業設計規范條例的現象普遍存在。此外,現有的條例多數缺乏校企雙方的共同探討與論證。因此,各高職院校有必要盡快制定具備專業特色、經校企雙方共同研討和論證的科學合理的畢業設計規范條例。畢業設計是學生畢業前最重要的一門綜合必修課程,是聯結學生在校學習和就業工作的紐帶。如果雙導師能夠協同指導學生認真參與畢業設計,必將極大提升學生綜合專業知識和崗位實踐能力,更能培養他們今后在工作崗位上發現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因此,高職院校應高度重視學生的畢業設計,針對目前存在的不足,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從雙導師的合理配備、協同合作、時間安排、監督考核的落實和高質量規范條例的制訂等方面落實,以充分保障畢業生畢業設計的總體質量。
參考文獻:
[1]田娜,袁文光.淺談基于“工學結合”的高職院校學生畢業設計教學模式改革[J].教育藝術,2012(1):191-193.
[2]王海岳.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畢業論文工作改革探討[J].江蘇高教,2008(6):55-57.
[3]鄭淑玲,劉子貴.工學結合背景下高職畢業設計改革探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3(11):54-55.
【高職畢業設計創新實踐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淺析高職計算機專業畢業設計論文12-09
采礦工程畢業設計實踐教學研究論文12-09
畢業設計管理系統研究的論文12-09
藝術設計畢業設計的創新論文12-09
高職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畢業設計模式改革與實踐論文12-09
園林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模式研究論文12-09
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教學研究論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