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元宵節雜談隨筆散文

時間:2018-10-03 16:08:25 雜談 我要投稿

元宵節雜談隨筆散文

  小時候,對于元宵節沒覺得有多么重要,它遠沒有過年帶來的快樂多。過年可以吃許多好吃的,可以連續吃好幾天,可以有壓歲錢,可以去親戚家玩個痛快。元宵節呢?就是那么一天,小時候正月十六開學,過完元宵節,就得去上學了,一年的好日子也就過完了。過年的時候數著手指頭,眼巴巴地盼望著,過元宵節的時候,不用數,也不用盼,日子一天天過去,元宵節很快就到了。都說,這么快就過元宵節了,覺得過了年還沒有幾天呢。那心里就有幾分失落,幾分不舍。不舍年離得越來越遠,不舍過年的熱鬧氣氛。過完元宵節一切按部就班,一切都要恢復原樣。雖然一個寒假沒有見到同學老師,心里有些想念,可是遠沒有在家玩樂的吸引力大。所以對元宵節不是那么渴望,也不是那么歡迎。

元宵節雜談隨筆散文

  長大了,過元宵節也沒覺得有多么重要,年過了,節過了,該收收心收拾一下干活了。過完元宵節,就開始干農活了。果園里需要清園,玉米地里的玉米根需要刨挖出來,返青的小麥需要劃鋤,那么多的活等著干。過完元宵節,大人的好日子也到頭了。過年的時候想著一年都在忙活著,過年可能好好歇息幾天了。過完年,走完親戚,大家聚在一起說話,聊天,打撲克,玩麻將。正在興頭上呢。元宵節到了,所有的娛樂都要停止,該干什么干什么去。心里也是有些不甘心呢,覺得過完年的日子過得太快了。

  在城里過元宵節,都有燈會,元宵節的時候,去看燈,人山人海的場面讓人精神振奮。在別的地方的農村,元宵節也是很熱鬧的,舞龍燈,耍獅子,踩高蹺,盡情的揮灑著過元宵節的快樂,過完元宵節,想這么痛快地玩樂都不能了。汗水隨著臉流淌,歡笑聲響切云霄。在我們這里沒有燈會,沒有燈展,也沒有舞龍舞獅,扭秧歌的。只有晚上的時候放煙花炮竹,大人孩子都站在大街上看燃放煙花爆竹,,漫天開放的煙花常常引起大人孩子的聲聲贊嘆。他們自己有時候也放,讓別人家的大人孩子跟著贊嘆。小孩子手里拿著小的煙花滿大街跑,一邊跑,一邊大聲喊叫著,笑鬧著。到月上中天的時候才回家睡覺,睡完一覺第二天就該上學了。

  元宵節雖然說不那么重視,不過它是過完年的第一個節日,人們還是很認真的過的。元宵,在過去窮的時候不是每家都能吃上的,不過餃子還是是要吃的。元宵節的晚上家家戶戶都要吃餃子,就像除夕夜要吃餃子一樣。吃完正月十五的餃子,從正月十六開始,都開始該干嘛干嘛去。

  沒結婚的時候在娘家過元宵節,就是那么平平淡淡的過來了。沒有什么難忘的記憶,也曾跟弟弟妹妹一起去看別人放煙花,也給弟弟妹妹買過拿在手里小型的那種煙花放著玩,他們經常不小心把衣服燒個窟窿,過完元宵節還的給他們縫補。

  結了婚以后在婆家過元宵節,也是那么平淡地過著。唯一不同的是,婆家這里過元宵節要做燈,送燈。雖然娘家跟婆家相隔十幾里路,風俗卻不同。第一年在婆家過元宵節,公公還在世。吃完午飯,他在那里忙活著把蘿卜切成一段一段的,用小勺子把蘿卜段的中間挖空了。然后把廢棄的蠟燭頭,蠟油放在一個小罐子里放在火上烤,等蠟都花開了,再攪和上一點花生油。把中間晚空的蘿卜段的中間插上一小截草棍,上邊纏著少許棉花。把燒開的蠟燭油澆在上邊,蠟燭油不用太多,能把挖掉的蘿卜孔填滿就行。澆灌完了放在那里涼著,等蠟油都凝固了,晚上用。當時看著公公把那么多蘿卜段,都挖空了一個一個地澆灌上蠟油。感覺挺新奇的問他這是干什么,他說,點啊,家里要點,晚上還要去祖墳送燈呢,給老祖宗送燈,讓他們照著捉虱子。我忍不住笑了,他說,你們村不送燈嗎?我說,不送,從沒見過做燈的。

  做完蘿卜燈,他又開始用豆面做燈,把磨細的豆面,用開水燙的半熟,然后揉成一團。肉的`光滑細膩了,再揪成小塊,用手捏成小狗,小牛,小豬,小雞的形狀,給他們做上眼睛嘴鼻子,一個個惟妙惟肖的小動物在他的手下出現了,看得我眼花繚亂。我問他這是做什么用的,他說豬是放在豬圈上的,牛是放在牛棚里的,雞呢當然是放在雞窩上的,狗就放在狗窩上邊。那些小動物的身上,都有一個小圓窩那里是放油的地方也是拆上一小截草棍,不過,那窩里放的都是花生油。元宵節的晚上,公公帶著他兒子去祖墳送燈,婆婆就把那些豆面燈放在該放的地方。然后把蘿卜做的燈,放在大門外,大門兩邊一邊一盞。家里的每間屋子也都要放上一盞,放的時候要先拿著房間的各處照個遍,特別是那些犄角旮旯。都要照一照,桌子底下,炕的角落,反正所有的地方都統統照一遍。照完了就把燈放在窗臺上,等著它什么時候把油燃燒完了,就算玩。那天晚上家里到處是閃閃爍爍的燈光。家家戶戶的大門外,家家戶戶的各個房間。還有山野里的祖墳上都閃爍著燈火,看著挺壯觀的。

  不知道婆家這里的人們什么時候開始有這個習俗的。不管這個習俗是什么時候有的,可是給元宵節增添了不少樂趣。有了這個習俗,元宵節就有了一點元宵節的氣氛。覺得挺有意思的。這里的家家戶戶的男人在元宵節的下午都忙碌著做燈,晚上去送燈,點燈。

  公公在世的時候是他老人家做燈,他去世了,他的兒子——我兒子的爹學著做燈。他會做蘿卜燈,卻不會做豆面燈。公公在世做的豆面燈,等到元宵節過后,曬干了,春天沒有蔬菜吃的時候,用來做著當菜吃,吃起來筋道有嚼頭,還有一股豆面香,挺好吃的。公公過世了,我兒子的爹不會做,也再沒有吃過,想起來還挺懷念的。

  兒子小的時候,喜歡看他爹做燈,他跟著搗亂,幫著挖蘿卜,幫著出去拿草棍。不是把蘿卜挖透了,就是蠟油澆多了。經常讓他爹訓斥一番,眼淚汪汪地跟我告狀。一會的功夫就忘了,又去繼續搗亂。晚上吃完餃子,喜歡跟著他爹去祖墳送燈,蹦蹦跳跳地跟著去,蹦蹦跳跳地跟著回來。告訴我送燈的經歷,回來還不忘去放煙花玩。

  多少年過去了,元宵節做燈送燈的習俗,一直沒變。兒子長大了,還是喜歡跟他爹一起做燈,卻不再是幫倒忙。他做起來也是有模有樣的,跟著他爹去送燈也不再蹦蹦跳跳的,沉穩了許多。如今兒子上班了,今年的元宵節不在家過了。他爹說,今年得我自己做燈了。言語中有些許失落。孩子大了有他自己的世界,不能整天跟在父母的身邊做父母的小尾巴。兒子不在家元宵節也得過,燈也是要做的。

  這些年人都有些懶了,為了迎合人們的懶惰,集市上有了小的蠟燭燈,做成各式的花樣。蓮花的、元寶的、各種小動物的,五顏六色特別好看。比自己做得精致、漂亮,價錢也不貴。今年又有了用電的小燈,更省事,更方便了。人們過節的時候買上幾個,放在家里點上,拿到祖墳上點上,省了不少的事呢。可是也沒了自己做燈的快樂感覺。

  每個地方過元宵節的習俗不同,如果能去全國各地領略一番各地過元宵節的風俗,那才有意思呢。

【元宵節雜談隨筆散文】相關文章:

1.雜談散文隨筆

2.婚姻雜談隨筆散文

3.休息雜談散文隨筆

4.人生雜談散文隨筆

5.雜談的散文隨筆

6.老萬雜談散文隨筆

7.心語雜談的隨筆散文

8.拜佛做鬼之雜談散文隨筆